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并展现了极好的前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病、肿瘤等领域。移植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治疗能否成功,因此,非侵入性的细胞示踪技术成为焦点。目前常用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包括核素成像、光学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素成像技术通过核素(如18 F、99m Tc、111 IN等)标记细胞,用 PET/SPECT方法可以进行动态监测,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但具有空间分辨率低、标记物存在辐射、半衰期短等缺点。光学成像技术则是通过生物发光剂和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或是外源性探针来检测分子和生化进程的无创技术,具有高敏感性、无电离辐射、可量化及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但是空间分辨率低、光源在生物体内易发生散射、有背景光干扰。核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e,MRI)技术是利用体内固有的原子核(氢质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将获得的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诊断技术,由于空间分辨率高、敏感度强,无电离辐射、广泛应用于临床等特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现将 MRI对比剂在细胞示踪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