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四维度初探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1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原则开展实施,与此衔接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也应适应新时代的英语教学要求.文章将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四个维度,探讨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索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受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教育智库亟须主动顺应时代的变化、创新科研范式与方法,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这要求教育智库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构建教育智库的培训体系势在必行.本文聚焦教育智库培训体系,从政策语境角度、科研规律角度、教师发展角度阐述了构建教育智库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运用岗位胜任力模型分析了教育智库的培训需求,最后提出了教育智库培训体系的构建策略.
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本科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本科院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为例,重构多导师联合指导本科生创新的模式,建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术实践创新思维,构建高校教育内驱创新体系,为全面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教育模式改革做出具有启示性的探索.
文章在对大数据专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当前大数据从业者常见的三种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并探寻了其背后原因,探讨了大数据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解决对策.
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了入校学生对“互联网+教学”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此种教学改革模式较好地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过程性学业评价有助于高校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拓宽评价目标的范围,增强教学过程的价值性关怀.文章聚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了高校过程性学业评价应用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国内高校过程性学业评价应用的主要方式是分解、分散评价环节,未发挥其价值教育与价值关怀作用,主要原因包括:教学班稳定性与交互性较弱、评价数据获取与分析困难、评价结果的应用水平较低.针对上述原因,研究认为,优化高校过程性学业评价应从生态、数据、应用三个层面切入,提出了重视教学班管理建设、完善数据测量与分析机制、健全反馈改进体系的建设路径
随着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日趋重要,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亟待突破.为此,文章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轨道交通专业“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背景和条件,分析目前产教融合的模式及其特点,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习惯养成、职业意识塑造、职业道德修养四个维度考量,就如何增加企业参与度、提升教师水平、加强配套措施、改善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工作与学习双途径、学生与学徒双身份、教师与师傅双辅导、技能与素养双提高、就业与职业双发展”的“六位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在学校特定环境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依据学校办学方针政策,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可创造出一定的精神财富.高校校园文化极为重要,在校园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凝聚作用和引领作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彰显思想政治文化传播作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文章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联系,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文章首先探讨基于跨界融合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随后分析展开该项工作所须要考虑的几项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用以充分发挥出跨界融合理念的作用,有效构建“四位一体”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立德树人”是当代高职院校教学的首要任务,孝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能有效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新时期孝文化教育和高职学生行为规范进行概述,然后分析新时期高职大学生行为规范发展现状与新时期孝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新时期孝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策略.
增强高职院校劳动实践育人实效,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体现,更是关系到人才培养具体路径的微观问题.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近十年的劳动实践探索,近几年来,学校路桥工程学院在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根据时节变化、专业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创了“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特色劳动实践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