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患者,即使安装了冠脉支架,或者曾发生过心肌梗死,也都是可以运动的。不过不同于正常人的运动,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方面要更讲求科学性和安全性。运动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得当的运动方式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心肌供血,同时对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得当,将适得其反,不仅对病情不利,还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出现不良事件。因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关键词就是——科学和安全
如何保证科学和安全呢?首先要做到运动个体化。尽管许多健康教育中都有提到有氧运动,却不能让所有人都一股脑地去慢跑,游泳,做操等。个体化的第一步是由心血管专业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运动方面的评估。在评估方面要做到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药物使用、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运动的禁忌。若能运动,医生会建议做相关项目的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通过这些检测的结果用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心肺运动试验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金标准。通过对运动中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摄氧量等生理参数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发现静态仪器检查未能发现的问题以及某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以此来预测运动风险,并且根据该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危险分层,更好地指导进行恰当的运动。心肺运动试验能够帮助医生对冠心病的运动进行个体化指导。
在完成第一步的评估后,就进入到了第二步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处方就是根据第一步评估的结果从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几个方面给患者以指导。在运动种类方面会根据患者的喜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特点进行选择,从类型上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是核心内容,多采用中-低水平有氧運动,逐渐增加运动量。柔韧性运动指通过躯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和旋转活动,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此类活动循环、呼吸和肌肉的负荷小,能量消耗低,具有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运动损伤或跌倒的作用。抗阻运动主要包括哑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在运动强度上,医生会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确定最大运动心率,只要在这个心率水平下运动,就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还可以采用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来指导运动强度,叫做Borg评分,在运动中根据患者主观的感受来确定,推荐运动过程中Borg评分在13分左右即可达到(见表1)。此外还可以根据目标心率法来测定,请大家来看一个公式:
(最大心率-静息心率)×0.6~0.8 + 静息心率;
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
我们以一个60岁冠心病患者为例,目前年龄60岁,最大心率是220-60=160次/分,目前测出的静息心率是70次/分。所以运动过程中的目标心率是:(160-70)=90,按照最大80%的运动量计算:90×0.8=72,再加上静息心率70次/分,最终结果是142,也就是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42次/分。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时佩戴心率表,保证运动过程中心率不高于142次,这样的运动就是安全且有效的。
运动时间要合理安排,包括热身、运动和恢复等各阶段时间,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热身和恢复时间设定在5-10分钟。在运动频率方面需要根据病情决定,一般主张每周5次左右。
目前多项研究都证实了运动对冠心病的康复有明显益处,不过除了运动以外,规律的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的随诊都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组成。所以我们建议冠心病的患者能够主动的参与心脏康复,通过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进行综合管理。让冠心病患者安全的“动”起来,更好的享受生活。
如何保证科学和安全呢?首先要做到运动个体化。尽管许多健康教育中都有提到有氧运动,却不能让所有人都一股脑地去慢跑,游泳,做操等。个体化的第一步是由心血管专业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运动方面的评估。在评估方面要做到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药物使用、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运动的禁忌。若能运动,医生会建议做相关项目的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通过这些检测的结果用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心肺运动试验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金标准。通过对运动中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摄氧量等生理参数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发现静态仪器检查未能发现的问题以及某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以此来预测运动风险,并且根据该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危险分层,更好地指导进行恰当的运动。心肺运动试验能够帮助医生对冠心病的运动进行个体化指导。
在完成第一步的评估后,就进入到了第二步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处方就是根据第一步评估的结果从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几个方面给患者以指导。在运动种类方面会根据患者的喜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特点进行选择,从类型上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是核心内容,多采用中-低水平有氧運动,逐渐增加运动量。柔韧性运动指通过躯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和旋转活动,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此类活动循环、呼吸和肌肉的负荷小,能量消耗低,具有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运动损伤或跌倒的作用。抗阻运动主要包括哑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在运动强度上,医生会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确定最大运动心率,只要在这个心率水平下运动,就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还可以采用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来指导运动强度,叫做Borg评分,在运动中根据患者主观的感受来确定,推荐运动过程中Borg评分在13分左右即可达到(见表1)。此外还可以根据目标心率法来测定,请大家来看一个公式:
(最大心率-静息心率)×0.6~0.8 + 静息心率;
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
我们以一个60岁冠心病患者为例,目前年龄60岁,最大心率是220-60=160次/分,目前测出的静息心率是70次/分。所以运动过程中的目标心率是:(160-70)=90,按照最大80%的运动量计算:90×0.8=72,再加上静息心率70次/分,最终结果是142,也就是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42次/分。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时佩戴心率表,保证运动过程中心率不高于142次,这样的运动就是安全且有效的。
运动时间要合理安排,包括热身、运动和恢复等各阶段时间,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热身和恢复时间设定在5-10分钟。在运动频率方面需要根据病情决定,一般主张每周5次左右。
目前多项研究都证实了运动对冠心病的康复有明显益处,不过除了运动以外,规律的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的随诊都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组成。所以我们建议冠心病的患者能够主动的参与心脏康复,通过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进行综合管理。让冠心病患者安全的“动”起来,更好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