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技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工具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文化的基础。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语出有据,论之有实
  “据”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据可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据,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符合逻辑,条理清楚
  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创设情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讲活讲精,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五、语言饱满,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六、因材施教,紧扣心声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体现‘四美’:
  1.音美,要讲普通话;
  2.意美,要做到準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
  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
  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
  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电,探索和革新教育观念、方法、手段,方能将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传播到每位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传统篇目,在强调阅读写作、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篇传统的,学生耳熟能详的文章如何在课堂上焕发新生,给学生以更多的启迪和锻炼呢?在2018年的这一轮教学中,我尝试着做了一些变化,课堂的实践效果令人满意。  课堂是一个延续性的、整体化的课堂,阅读分析文章尽量不直接拆分是语文教育者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对《丑小鸭》这
期刊
摘要: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强,学生经常会渴望经过自己的参与来获得认知。课堂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把所教内容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一、课堂教学体现“体验化”二、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化”三、课堂教学体现“疑问化”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热情 体验 活动 疑问  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
期刊
数学问题浩如烟海,面对一个个数学问题如何着手求解呢?在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中愈来愈重要。结合自己多年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根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含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必须随之变化。教师只有及时
期刊
背景:  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时地理老师们一直探讨的课题。我们通过乡土地理考察,对校内地理知识的发掘,培养了学生爱校、爱连州的情感;通过对长寿之乡文化的追溯,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通过对连州古村落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读书荣耀感;通过对连州历史名人的了解,感受连州的千年文风;通过对美丽风景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获取连州食材,制作出精美食品感恩家人、感恩大自然;通过对市区水
期刊
第一,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形成与发展,在这样教育理念下,反思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很多弊端。  1.语文教学缺失人文关怀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为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重视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极力的追求训练的科学化,过度的培养语言的技能练习,使语文教学成为训练课。语文课程中丰富多彩的人文在大量的技能练习中被割裂了、被淡化了,最后语文课只能看见文字看不见人文,变得枯燥乏味,语
期刊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想创新;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善创新;渗透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敢创新。实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到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素养之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词”,可视为构成数学
期刊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孩子在未来学习工作中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法,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促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进而提高学校教学的
期刊
一、导言  体育来自于游戏,受学生喜欢是必然的。但是,初中的学生却对体育课产生”厌学“心理,积极性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即便是一节优质课,或者是专家推广的优秀课的教学模式也不一定会得到所有学生的肯定,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性注定了体育课的教学特殊性。最后的结论是:“体育课难上,上好体育课更难!”  二、为什么上好体育课这么难  《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改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
期刊
课改历经了十年,在十年中我们的物理课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教育要有创新,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创新,在能力中提升,孕育创新。课堂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这就是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体会: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