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大多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完美产物。《双城记》揭露了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和凶残,以及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呼喊。
关键词: 《双城记》 狄更斯 父爱
狄更斯是一个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他呼吁人们要仁爱,并且强烈谴责封建贵族的行为,但他反对暴力革命,认为是残酷的,在他看来,矛盾可以通过爱来解决,这一思想在他的著作《双城记》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狄更斯在行文之首这样写道:“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这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更是一个世纪的回忆录。”和马克思同时代的狄更斯用文学极好地阐释了什么是辩证法,它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在写作过程中狄更斯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构造展现其核心“仁爱”,抽象出人世间至高至善至美的爱,不是博爱而是父爱。《双城记》中一位主要人物梅尼特医生,秉承着理想的化身,演绎着父爱的真情,是狄更斯文学创作的意外点睛。
一、《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梅尼特医生,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一名优秀的医生。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充满同情,所以当他看到贵族侯爵厄弗里蒙的恶行之后,不能忍受厄弗里蒙兄弟的所作所为,于是写信给法国的国王。然而不幸的是,是侯爵厄弗里蒙收到这封信的。所以医生梅尼特没有任何的审判,在犹如人间坟墓的巴士底狱里待了十八年,遭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悲伤。妻子因此忧郁而死,女儿流亡他乡,出狱后的他已是白发苍苍,什么也不知道也认不出任何人,时不时地陷入神志不清的痛苦之中。因为女儿的爱,他恢复了记忆。梅尼特医生对侯爵可谓是仇深如海。但是,当查尔斯向医生梅尼特表达对其女儿露西的爱意时,医生梅尼特充满了怀疑和恐惧,面对女儿露茜的求婚者查尔斯(侯爵的侄子),他还是战胜了仇恨,以异常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桩婚事。查尔斯是一个进步青年,出淤泥而不染,他是贵族的反叛者,憎恨父辈的恶行,放弃特权和财产,流落他乡,选择一种清白却艰辛的生活方式。他鄙视父辈的所作所为,他善良且充满正义感,同情劳苦大众的遭遇。拯救查尔斯是直接导致梅尼特一家家破人亡的主要原因。20年的仇人后裔,他的身份使梅尼特医生重新陷入可怕的黑暗记忆中。他变得像初出巴士底狱时一样,病情复发再次失去记忆,他开始做鞋,开始认不出任何人。漠视周围环境,一心敲敲打打,其实打磨的就是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他要把这颗心打磨得足够坚强,足够勇敢,足够强大,足够与内心的仇恨相对抗,足够包容一切的伤害。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纯洁善良的女儿,他要给她一个家,一种没有伤害和仇恨的生活。这种接受仇人后裔的勇气已经并不仅仅源于一个父亲无私的爱,还源于那份仁爱和包容。在血腥革命的惊恐下,医生梅尼特高昂着头,从不退缩。当查尔斯陷入先辈们的仇恨中,当曾经饱受磨难的革命者要求父债子偿,世俗要求处死查尔斯时,医生梅尼特原谅了厄弗里蒙兄弟的恶行,并且通过自己的影响解救了查尔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医生梅尼特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用自己的影响力把查尔斯从监狱里救了出来。小说中多处闪烁着美好的仁爱、宽容思想,给那个黑暗的时代带去了光明和希望,虽然这只是狄更斯的一种期望,但是也有许多英国的仁人志士和他一样,渴盼着这种仁爱与宽容能够给黑暗到窒息的社会带来一丝清亮。他提倡公平和人道,他希望人们用爱缓解矛盾。因为只有爱是高于一切的,高于任何社会意识形态,跨越任意阶级,无须粉饰,只需感受。
二、从梅尼特医生到父亲梅尼特
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父亲梅尼特甘心情愿将自己的委屈和痛苦藏在心底,艰难地忘记折磨自己长达十八年的噩梦般的回忆,艰难地接受仇人的后代为自己的女婿,只为了成全女儿的幸福。而露西,就像坠落凡间的天使,破碎的家庭,艰难的生活没有改变她纯洁善良的天性,她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感化自己的父亲,唤醒出狱之后父亲冰封的心。她用爱挽救自己的丈夫,她用宽容将两个水火不容的家族连在一起。我们决不能否认这是来源于一个父亲灵魂深处的延续。这些人物形象都直接地表达了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只有仁爱之心可以永恒宽恕,只有人道主义精神才能使这个世界更美好。这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宪章运动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这更是一本暖暖的枕边书。用穿越千年的双眸,我看到了那位坚硬的父亲,清晰又明亮,此时再多歌颂父爱的文字都显得太过苍白太过无力。有多少种爱更有多少父亲,能将那种注入血液的疼痛埋葬,接受忍受甚至遭受二十年前同样的苦楚。我敬重梅尼特医生,更敬重父亲梅尼特。
三、结语
狄更斯已经将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的英国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一直期望着用仁爱观改变社会的冷漠与无情,用宽容缓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剥削和矛盾。此时的狄更斯甚至已经把这种伟大的信念作为改变社会的唯一途径,所以在作品中,他不断地揭露现实社会的残酷和疯狂,歌颂那种简单仁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努力用人心之良善抵抗生活之阴暗。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梅尼特医生身上,他身上闪烁着英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的光芒。这种人性光芒曾经照耀在英国社会上空,让一些对当时社会不满,寄希望于人性的文人学者看到自己梦想中的英国。狄更斯是矛盾的,而他的矛盾皆因为他内心深处的人道主义。他推崇仁爱精神,渴望用仁爱之心化解矛盾而不是用血腥和暴力解决问题。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软弱无力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时代进步性和社会价值。在《双城记》中狄更斯笔下那些鲜活的形象,那些唯美的语言,那些宽宏博爱的仁义之心和人道主义深深地感染我们,这种仁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当今不再以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愿世界和平无阶级,愿我们都有父亲。
关键词: 《双城记》 狄更斯 父爱
狄更斯是一个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他呼吁人们要仁爱,并且强烈谴责封建贵族的行为,但他反对暴力革命,认为是残酷的,在他看来,矛盾可以通过爱来解决,这一思想在他的著作《双城记》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狄更斯在行文之首这样写道:“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这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更是一个世纪的回忆录。”和马克思同时代的狄更斯用文学极好地阐释了什么是辩证法,它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在写作过程中狄更斯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构造展现其核心“仁爱”,抽象出人世间至高至善至美的爱,不是博爱而是父爱。《双城记》中一位主要人物梅尼特医生,秉承着理想的化身,演绎着父爱的真情,是狄更斯文学创作的意外点睛。
一、《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梅尼特医生,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一名优秀的医生。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充满同情,所以当他看到贵族侯爵厄弗里蒙的恶行之后,不能忍受厄弗里蒙兄弟的所作所为,于是写信给法国的国王。然而不幸的是,是侯爵厄弗里蒙收到这封信的。所以医生梅尼特没有任何的审判,在犹如人间坟墓的巴士底狱里待了十八年,遭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悲伤。妻子因此忧郁而死,女儿流亡他乡,出狱后的他已是白发苍苍,什么也不知道也认不出任何人,时不时地陷入神志不清的痛苦之中。因为女儿的爱,他恢复了记忆。梅尼特医生对侯爵可谓是仇深如海。但是,当查尔斯向医生梅尼特表达对其女儿露西的爱意时,医生梅尼特充满了怀疑和恐惧,面对女儿露茜的求婚者查尔斯(侯爵的侄子),他还是战胜了仇恨,以异常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桩婚事。查尔斯是一个进步青年,出淤泥而不染,他是贵族的反叛者,憎恨父辈的恶行,放弃特权和财产,流落他乡,选择一种清白却艰辛的生活方式。他鄙视父辈的所作所为,他善良且充满正义感,同情劳苦大众的遭遇。拯救查尔斯是直接导致梅尼特一家家破人亡的主要原因。20年的仇人后裔,他的身份使梅尼特医生重新陷入可怕的黑暗记忆中。他变得像初出巴士底狱时一样,病情复发再次失去记忆,他开始做鞋,开始认不出任何人。漠视周围环境,一心敲敲打打,其实打磨的就是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他要把这颗心打磨得足够坚强,足够勇敢,足够强大,足够与内心的仇恨相对抗,足够包容一切的伤害。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纯洁善良的女儿,他要给她一个家,一种没有伤害和仇恨的生活。这种接受仇人后裔的勇气已经并不仅仅源于一个父亲无私的爱,还源于那份仁爱和包容。在血腥革命的惊恐下,医生梅尼特高昂着头,从不退缩。当查尔斯陷入先辈们的仇恨中,当曾经饱受磨难的革命者要求父债子偿,世俗要求处死查尔斯时,医生梅尼特原谅了厄弗里蒙兄弟的恶行,并且通过自己的影响解救了查尔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医生梅尼特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他用自己的影响力把查尔斯从监狱里救了出来。小说中多处闪烁着美好的仁爱、宽容思想,给那个黑暗的时代带去了光明和希望,虽然这只是狄更斯的一种期望,但是也有许多英国的仁人志士和他一样,渴盼着这种仁爱与宽容能够给黑暗到窒息的社会带来一丝清亮。他提倡公平和人道,他希望人们用爱缓解矛盾。因为只有爱是高于一切的,高于任何社会意识形态,跨越任意阶级,无须粉饰,只需感受。
二、从梅尼特医生到父亲梅尼特
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父亲梅尼特甘心情愿将自己的委屈和痛苦藏在心底,艰难地忘记折磨自己长达十八年的噩梦般的回忆,艰难地接受仇人的后代为自己的女婿,只为了成全女儿的幸福。而露西,就像坠落凡间的天使,破碎的家庭,艰难的生活没有改变她纯洁善良的天性,她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感化自己的父亲,唤醒出狱之后父亲冰封的心。她用爱挽救自己的丈夫,她用宽容将两个水火不容的家族连在一起。我们决不能否认这是来源于一个父亲灵魂深处的延续。这些人物形象都直接地表达了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只有仁爱之心可以永恒宽恕,只有人道主义精神才能使这个世界更美好。这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宪章运动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这更是一本暖暖的枕边书。用穿越千年的双眸,我看到了那位坚硬的父亲,清晰又明亮,此时再多歌颂父爱的文字都显得太过苍白太过无力。有多少种爱更有多少父亲,能将那种注入血液的疼痛埋葬,接受忍受甚至遭受二十年前同样的苦楚。我敬重梅尼特医生,更敬重父亲梅尼特。
三、结语
狄更斯已经将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的英国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一直期望着用仁爱观改变社会的冷漠与无情,用宽容缓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剥削和矛盾。此时的狄更斯甚至已经把这种伟大的信念作为改变社会的唯一途径,所以在作品中,他不断地揭露现实社会的残酷和疯狂,歌颂那种简单仁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努力用人心之良善抵抗生活之阴暗。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梅尼特医生身上,他身上闪烁着英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的光芒。这种人性光芒曾经照耀在英国社会上空,让一些对当时社会不满,寄希望于人性的文人学者看到自己梦想中的英国。狄更斯是矛盾的,而他的矛盾皆因为他内心深处的人道主义。他推崇仁爱精神,渴望用仁爱之心化解矛盾而不是用血腥和暴力解决问题。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软弱无力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时代进步性和社会价值。在《双城记》中狄更斯笔下那些鲜活的形象,那些唯美的语言,那些宽宏博爱的仁义之心和人道主义深深地感染我们,这种仁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当今不再以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愿世界和平无阶级,愿我们都有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