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后作业的协作学习模式一项实证研究证明,它将协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可以达到让协作学习与传统课后巩固与预习真正互相促进、平衡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课后的复习和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协作学习的实践入手,在构建和应用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同时,通过反馈,使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新兴的学习模式有所认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 协作学习 课后作业
一、协作学习模式简介
“协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如今,许多学校都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初中英语的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学习小组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英语的词汇、句式、语法、口语以及语言背景等更加熟练的掌握,使其在今后学习中更能灵活地使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对在同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语言水平测试,选择了前测成绩最为接近的两个班(1)班和(3)班作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的人数都是39人。我们随机选择(3)班为实验班,(1)班为对照班,实验时间持续一个学期。我们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所进行的内容安排,主要进行三类课后协作学习活动,协作小组的组建,听说类协作学习和读写类协作学习活动。
1.课后协作学习的开展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协作小组的组建是否合理是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让学生先自由组建,接着指导老师给参考意见的形式来构建协作小组。最后将小组成员姓名、小组长等信息制作成小组信息卡,并交给指导老师。
2.将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开展听说活动。指导老师将听说材料分配给各个课后学习小组,让协作小组自由开展听说活动,让小组成员“互听互读”进行“组内互评”,最后让各协作小组进行“小组竞赛”,以此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到协作活动中。
3.对读写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所学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进行课后巩固学习,由指导老师将一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并规定完成期限。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通过课后小组对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学生们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并确定写作题目。在集体环境下,对该主题开展协同写作练习。一定时间后,学生将最后完成的文章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评估,并作出最后的评价意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并把学生最后的文章进行保存,作为学生在期末的成绩评价依据。
三、协作学习模式有效性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验班级共有学生39名,我们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份。在调查结果中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这种通过协作小组进行课后练习的学习方式表示喜欢,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持无所谓的态度。对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大家都能非常积极的去完成,并认为这种小组形式的协作学习的方法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与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提高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但还有极少数的学生对这种课后学习方式不认可,仍然没有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测试成绩结果分析。我们对期末考试中的口语考试,听力分析,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题型的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口语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一个选定主题进行三分钟的小型演讲。满分为10分。从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内容的连贯性,是否切题等几方面进行检测。实验班平均分为9分,对照班平均分为7分。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说明在本学期的实验中,实验班的学生平时拥有了更多的口语训练的练习时间,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质量。听力理解满分为20分,实验班平均分约为18分,对照班平均分约为15分。实验班的平均分远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说明对照班相对于实验班来说,成绩分布略显不均匀。阅读理解部分一直都是学生比较拉分的部分,满分为15分,实验班平均分为13分,对照班平均分为11分。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实验班的主要优势主要来自平时练习中的快速阅读训练,说明实验班学生通過一学期的课后协作学习,阅读量和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写作的总分是10分。评价标准包括单词拼写,是否紧扣主题,语法掌握等方面。结果是实验班的平均分与对照班平均分相比高出了3分,最高分达到满分10分。不难看出,通过小组协作模式进行课后的作业练习,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写作练习,交流,修改,互评,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小组协作模式进行课后作业练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理念与传统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中英语 协作学习 课后作业
一、协作学习模式简介
“协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如今,许多学校都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初中英语的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学习小组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英语的词汇、句式、语法、口语以及语言背景等更加熟练的掌握,使其在今后学习中更能灵活地使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对在同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语言水平测试,选择了前测成绩最为接近的两个班(1)班和(3)班作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的人数都是39人。我们随机选择(3)班为实验班,(1)班为对照班,实验时间持续一个学期。我们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所进行的内容安排,主要进行三类课后协作学习活动,协作小组的组建,听说类协作学习和读写类协作学习活动。
1.课后协作学习的开展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协作小组的组建是否合理是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让学生先自由组建,接着指导老师给参考意见的形式来构建协作小组。最后将小组成员姓名、小组长等信息制作成小组信息卡,并交给指导老师。
2.将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开展听说活动。指导老师将听说材料分配给各个课后学习小组,让协作小组自由开展听说活动,让小组成员“互听互读”进行“组内互评”,最后让各协作小组进行“小组竞赛”,以此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到协作活动中。
3.对读写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所学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进行课后巩固学习,由指导老师将一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并规定完成期限。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通过课后小组对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学生们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并确定写作题目。在集体环境下,对该主题开展协同写作练习。一定时间后,学生将最后完成的文章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评估,并作出最后的评价意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并把学生最后的文章进行保存,作为学生在期末的成绩评价依据。
三、协作学习模式有效性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验班级共有学生39名,我们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份。在调查结果中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这种通过协作小组进行课后练习的学习方式表示喜欢,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持无所谓的态度。对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大家都能非常积极的去完成,并认为这种小组形式的协作学习的方法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与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提高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但还有极少数的学生对这种课后学习方式不认可,仍然没有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测试成绩结果分析。我们对期末考试中的口语考试,听力分析,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题型的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口语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一个选定主题进行三分钟的小型演讲。满分为10分。从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内容的连贯性,是否切题等几方面进行检测。实验班平均分为9分,对照班平均分为7分。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说明在本学期的实验中,实验班的学生平时拥有了更多的口语训练的练习时间,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质量。听力理解满分为20分,实验班平均分约为18分,对照班平均分约为15分。实验班的平均分远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说明对照班相对于实验班来说,成绩分布略显不均匀。阅读理解部分一直都是学生比较拉分的部分,满分为15分,实验班平均分为13分,对照班平均分为11分。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实验班的主要优势主要来自平时练习中的快速阅读训练,说明实验班学生通過一学期的课后协作学习,阅读量和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写作的总分是10分。评价标准包括单词拼写,是否紧扣主题,语法掌握等方面。结果是实验班的平均分与对照班平均分相比高出了3分,最高分达到满分10分。不难看出,通过小组协作模式进行课后的作业练习,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写作练习,交流,修改,互评,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小组协作模式进行课后作业练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理念与传统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