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改新要求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颇具特色,深受广大师生群体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以初中科学为例,将生活化教学与初中科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无形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主動学习、追求进步。文章就自身教学实践分析论述,期望为学生学习构建愉快、和谐、有效而科学的课堂,同时让学生学习取得更大进步。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一、引言
初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这就要求初中科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鉴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在阐述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价值。
二、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意义
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三点。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最大化地体现学科综合性特点。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一大教学目标。以初中科学来说,其课程内容不仅包含科学知识,还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等学科知识。只有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将多个学科内容知识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阻碍。
那么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就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大根本途径。一方面,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生活为中心,并以学生学习兴趣、能力为出发点,真正为学生着想。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多在课上与学生互动,这样既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次,有效发展学生创造生活之智慧与能力。生活化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更加简单、轻松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继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三、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继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活课堂教学。但基于现实情况,个别初中科学教师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理念之影响,还无法真切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久而久之,既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课堂导入环节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加强重视程度,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导入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更加积极,教师教学也才会更有动力,最终收到良好教学成效。
如在初中科学“常见的动物”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笔者便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谈谈自身喜欢的动物有哪些,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狗,有的学生说喜欢大狮子,还有的学生说喜欢鹦鹉等。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笔者便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是不是属于同一种类别?大家说不是,因为大家喜欢的动物生存环境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通过笔者的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紧接着,笔者便为学生讲述我们日常所见的一些有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课堂新授环节效果很不错。由此,创设生活化课堂导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听课的针对性,让学生持续保持一种主动参与课堂的状态,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自如,继而为其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增强学生参与程度
情境教学是基于新课改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之中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意义。简单说,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既能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有更大的激情,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初中科学知识的活力与魅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善于立足文本教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如在初中科学“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方式,并了解真菌与细菌的繁殖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养成用辩证思维方式去看问题的习惯,笔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储存食物方法不当,食物很有可能变味甚至发霉变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学生便滔滔不绝讲述起来。有的学生说面包经常发霉,还有的说水果经常腐烂等。待学生一个个表达完自身想法后,笔者便开始为学生讲述细菌是什么,真菌是什么,它们又与我们日常储存食物有哪些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让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与细菌,并得知了两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紧密关系,继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真正落实。
(三)实验材料生活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只对教材实验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还远远不够,因为实验教学是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所以教师应让学生中一些随处可见的物品成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工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那如何真正实现以上所述呢?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善于寻找一些可利用的物品,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期让学生真切体验实验之“亲切感”,让学生对科学实验学习的兴趣稳定而持久。 如在初中科学“光和颜色”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透明物体与透明物体形成颜色的成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索意识与实验观念,笔者便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带有光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大家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图片?另外大家闭上眼睛后,为什么又看不到这些图片了?”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能更好地引入当天的新课——光和颜色。待这番引导引发了学生思考后,大部分学生得知因为有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能看见,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什么都看不到。紧接着,笔者便为学生介绍光源、光的传播途径及光的直线传播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和颜色。
当然,为了让学生对光和颜色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笔者还鼓励学生寻找一些日常的物品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经过学生分组沟通后,有的学生认为可利用自己的三角板或直尺进行实验,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坡度,颇像三棱镜,可以直接放在太阳下观察彩虹。同时也可带到室外,对着太阳用喷水壶喷水,继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由此可见,寻找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也是开展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不可忽视。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及掌握更多知识的主阵地,那么课外作业就是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助推器”,更是学生快速成长的生长点。但据相关了解得知,当前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度较低,无法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究其原因,个别初中物理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多以练习题为主,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鉴于此,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课外作业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创新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主动去尝试并完成,还能起到助其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之作用,最终实现一举双赢的教学效果。
如在初中科学“电路探秘”教学结束后,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便创新课后作业形式,以期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后作业完成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又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当时的作业是:“大家对各种日常电器极其电路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回家后就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来看看自己家厨房都有哪些电器,想想这些电器又隐藏着哪些电学知识呢?请大家写一个简要报告第二天交上来。”面对这种生活化课后作业,学生回到家便可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继而顺利完成课后作业。当然,教师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设置,还可让父母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宽慰父母。综上,这一课后作业形式的设计,无论对学生自身学习、亲子教育还是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可在日后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以期不断增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信心,讓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之中,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学生而言,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对教师而言,可减轻教学压力,提升教学有效性。所以本文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上几点展开具体阐述,期望通过多元化途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教师,也理应在日后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以借助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及生活起到一种积极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楼钦丰.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0-161.
[2]宋向明.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6.
[3]夏积松.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3):81.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一、引言
初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这就要求初中科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出发,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鉴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在阐述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价值。
二、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意义
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三点。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最大化地体现学科综合性特点。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一大教学目标。以初中科学来说,其课程内容不仅包含科学知识,还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等学科知识。只有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将多个学科内容知识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阻碍。
那么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就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大根本途径。一方面,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生活为中心,并以学生学习兴趣、能力为出发点,真正为学生着想。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多在课上与学生互动,这样既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次,有效发展学生创造生活之智慧与能力。生活化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更加简单、轻松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继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三、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继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活课堂教学。但基于现实情况,个别初中科学教师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理念之影响,还无法真切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久而久之,既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课堂导入环节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加强重视程度,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导入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更加积极,教师教学也才会更有动力,最终收到良好教学成效。
如在初中科学“常见的动物”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笔者便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谈谈自身喜欢的动物有哪些,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狗,有的学生说喜欢大狮子,还有的学生说喜欢鹦鹉等。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笔者便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是不是属于同一种类别?大家说不是,因为大家喜欢的动物生存环境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通过笔者的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紧接着,笔者便为学生讲述我们日常所见的一些有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课堂新授环节效果很不错。由此,创设生活化课堂导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听课的针对性,让学生持续保持一种主动参与课堂的状态,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自如,继而为其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增强学生参与程度
情境教学是基于新课改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之中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意义。简单说,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既能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有更大的激情,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初中科学知识的活力与魅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善于立足文本教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如在初中科学“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方式,并了解真菌与细菌的繁殖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养成用辩证思维方式去看问题的习惯,笔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储存食物方法不当,食物很有可能变味甚至发霉变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学生便滔滔不绝讲述起来。有的学生说面包经常发霉,还有的说水果经常腐烂等。待学生一个个表达完自身想法后,笔者便开始为学生讲述细菌是什么,真菌是什么,它们又与我们日常储存食物有哪些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让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与细菌,并得知了两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紧密关系,继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真正落实。
(三)实验材料生活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只对教材实验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还远远不够,因为实验教学是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所以教师应让学生中一些随处可见的物品成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工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那如何真正实现以上所述呢?这就需要初中科学教师善于寻找一些可利用的物品,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期让学生真切体验实验之“亲切感”,让学生对科学实验学习的兴趣稳定而持久。 如在初中科学“光和颜色”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透明物体与透明物体形成颜色的成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索意识与实验观念,笔者便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带有光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大家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图片?另外大家闭上眼睛后,为什么又看不到这些图片了?”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能更好地引入当天的新课——光和颜色。待这番引导引发了学生思考后,大部分学生得知因为有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能看见,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什么都看不到。紧接着,笔者便为学生介绍光源、光的传播途径及光的直线传播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和颜色。
当然,为了让学生对光和颜色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笔者还鼓励学生寻找一些日常的物品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经过学生分组沟通后,有的学生认为可利用自己的三角板或直尺进行实验,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坡度,颇像三棱镜,可以直接放在太阳下观察彩虹。同时也可带到室外,对着太阳用喷水壶喷水,继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由此可见,寻找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也是开展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不可忽视。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及掌握更多知识的主阵地,那么课外作业就是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助推器”,更是学生快速成长的生长点。但据相关了解得知,当前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度较低,无法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究其原因,个别初中物理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多以练习题为主,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鉴于此,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课外作业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创新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主动去尝试并完成,还能起到助其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之作用,最终实现一举双赢的教学效果。
如在初中科学“电路探秘”教学结束后,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便创新课后作业形式,以期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后作业完成之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又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当时的作业是:“大家对各种日常电器极其电路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回家后就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来看看自己家厨房都有哪些电器,想想这些电器又隐藏着哪些电学知识呢?请大家写一个简要报告第二天交上来。”面对这种生活化课后作业,学生回到家便可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继而顺利完成课后作业。当然,教师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设置,还可让父母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宽慰父母。综上,这一课后作业形式的设计,无论对学生自身学习、亲子教育还是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可在日后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以期不断增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信心,讓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之中,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学生而言,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对教师而言,可减轻教学压力,提升教学有效性。所以本文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上几点展开具体阐述,期望通过多元化途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教师,也理应在日后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以借助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及生活起到一种积极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楼钦丰.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60-161.
[2]宋向明.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6.
[3]夏积松.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