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作者试图从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负面影响 心理档案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经济、科技、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变革,引发了人类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规范体制的变化。在这些变革和变化当中,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互联网上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知识,给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特点,网络上一些不健康、消极的、甚至反动的信息,都呈现在网络上,势必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上网成瘾、思想混乱、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等。面对这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侵害,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这些大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种方式,来帮助网络受害者摆脱网络困扰,回归正常生活。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主要方面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上网成瘾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大学生心理成熟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管理不了自己,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陷入网络之中,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瘾君子”。这些“网络瘾君子”,情绪不稳、兴趣缺失,生物钟混乱、思维迟钝,有的脾气暴躁、好斗。往往是上网时高度兴奋,分不清“黑白”,下网则颓废、消沉。长期的上网,使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里面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产生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络因”的吸食者。
(二)鱼目混珠的网上信息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对于一个上网成瘾的大学生,他整天面对着电脑中那种“打破了国界、没有地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种种限制,是一个不需要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入境畅通无阻的数字王国”,具有广阔的自由空间,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以至于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正常的接触与沟通。互联网上,不同国家的文化、思想、政治、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一些极不健康、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着这些花季大学生的心灵,填充着他们内心的空虚,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混乱。
(三)学习缺乏主动性
一些大学生由于意志力不强,不能摆正学习与上网的关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沉迷于网络,打乱了本来应该规范的生活、学习秩序。一些学生本来是优秀学生,可因为无节制的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导致在学习上不主动,甚至出现迟到、旷课、逃课等现象,以至于沦落到差生,有的到大学毕业时,竟然连毕业文凭都拿不到。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另一方面表现是:一些大学生认为,网络上什么都有,学习上不动脑筋,依赖网上找答案,这样来,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
心理档案是记录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个体心理行为的管理系统。对大学生而言,心理档案是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心理特征建立起来的,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并为实施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的动态管理系统。针对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都应从各个方面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建立好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并为实现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大学生在校心理档案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相处最多、了解最多也莫过于自己所属的班级。这个班级其实就是同学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家”。在这个“家”里最主要的成员是自己同辈的同学。而“同辈关怀”的力量,往往胜过父母、老师们的教导。在这里可以建立“兄弟帮帮团”或“好姐妹”帮助小组,帮助那些受网络影响最深的同学,通过对话、谈心、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有组织的相关活动,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们相处;开展一些民主评议活动,有意识地把“问题”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评议意见以及自我批评的材料进行收集,建议两个月组织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建立大学生在校的心理档案。
(二)建立个案心理跟踪档案
对个别受网络负面影响较深的大学生或心理障碍严重的大学生,应建立心理个案跟踪档案(重点建档对象),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和有效的心理干预,避免并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于此类大学生特殊的情况、状态及偏常的行为反应,心理咨询机构的辅导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并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典型个案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典型事例并设立专卷保存。设立个案心理跟踪档案,将使心理教师更加熟悉、专注这类大学生的特殊需要。
三、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原则
(一)保密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诸如姓名、班级、年龄、籍贯等方面的信息,有的还涉及到大学生的隐私,如有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如果未经过大学生本人同意,对大学生的隐私信息公开,不仅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侵犯了其隐私权,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教育性原则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在建立和利用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一定要考虑怎样做,才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而且要有针对性(有受网络负面影响特征的)。另外,要考虑的是,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是否有利,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教育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实效教育目标服务。
(三)动态管理原则
当代大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是在所难免的,但由于他们身心正处于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对建立的大学生心理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指导和帮助这些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而且要看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前景。当这些“问题”学生,不是“问题”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可以将建立的心理档案给“撤了”或新建一个健康、正常的心理档案。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他们心理素质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自我控制能力好、辨别能力强的学生,会免遭其害。而对于一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是非辨别能力弱的学生们,他们往往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害。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通过大学生心理档案中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资料和反映学生心理现状与心理特征的资料及心理健康水平鉴定的一些情况记录(如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教育对策及辅导策略,共同探讨如何对这些心理反应异常和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通过对受网络负面影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办法、措施、方案,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早日走出网络的困境,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2010YBA059。
参考文献:
1.张永飞.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6(5).
2.刘慧瀛.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3.谢小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8(7)下半月.
4.张岩.对高职专院校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术研究,2009(2).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负面影响 心理档案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经济、科技、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变革,引发了人类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规范体制的变化。在这些变革和变化当中,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互联网上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知识,给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特点,网络上一些不健康、消极的、甚至反动的信息,都呈现在网络上,势必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上网成瘾、思想混乱、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等。面对这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侵害,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这些大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种方式,来帮助网络受害者摆脱网络困扰,回归正常生活。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主要方面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上网成瘾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大学生心理成熟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管理不了自己,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陷入网络之中,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瘾君子”。这些“网络瘾君子”,情绪不稳、兴趣缺失,生物钟混乱、思维迟钝,有的脾气暴躁、好斗。往往是上网时高度兴奋,分不清“黑白”,下网则颓废、消沉。长期的上网,使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里面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产生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络因”的吸食者。
(二)鱼目混珠的网上信息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对于一个上网成瘾的大学生,他整天面对着电脑中那种“打破了国界、没有地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种种限制,是一个不需要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入境畅通无阻的数字王国”,具有广阔的自由空间,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以至于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正常的接触与沟通。互联网上,不同国家的文化、思想、政治、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一些极不健康、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着这些花季大学生的心灵,填充着他们内心的空虚,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混乱。
(三)学习缺乏主动性
一些大学生由于意志力不强,不能摆正学习与上网的关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沉迷于网络,打乱了本来应该规范的生活、学习秩序。一些学生本来是优秀学生,可因为无节制的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导致在学习上不主动,甚至出现迟到、旷课、逃课等现象,以至于沦落到差生,有的到大学毕业时,竟然连毕业文凭都拿不到。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另一方面表现是:一些大学生认为,网络上什么都有,学习上不动脑筋,依赖网上找答案,这样来,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
心理档案是记录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个体心理行为的管理系统。对大学生而言,心理档案是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心理特征建立起来的,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并为实施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的动态管理系统。针对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都应从各个方面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建立好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并为实现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大学生在校心理档案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相处最多、了解最多也莫过于自己所属的班级。这个班级其实就是同学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家”。在这个“家”里最主要的成员是自己同辈的同学。而“同辈关怀”的力量,往往胜过父母、老师们的教导。在这里可以建立“兄弟帮帮团”或“好姐妹”帮助小组,帮助那些受网络影响最深的同学,通过对话、谈心、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一些有组织的相关活动,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们相处;开展一些民主评议活动,有意识地把“问题”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评议意见以及自我批评的材料进行收集,建议两个月组织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建立大学生在校的心理档案。
(二)建立个案心理跟踪档案
对个别受网络负面影响较深的大学生或心理障碍严重的大学生,应建立心理个案跟踪档案(重点建档对象),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和有效的心理干预,避免并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于此类大学生特殊的情况、状态及偏常的行为反应,心理咨询机构的辅导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并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典型个案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典型事例并设立专卷保存。设立个案心理跟踪档案,将使心理教师更加熟悉、专注这类大学生的特殊需要。
三、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原则
(一)保密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诸如姓名、班级、年龄、籍贯等方面的信息,有的还涉及到大学生的隐私,如有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如果未经过大学生本人同意,对大学生的隐私信息公开,不仅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侵犯了其隐私权,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教育性原则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在建立和利用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一定要考虑怎样做,才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而且要有针对性(有受网络负面影响特征的)。另外,要考虑的是,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是否有利,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教育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实效教育目标服务。
(三)动态管理原则
当代大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网络时间较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是在所难免的,但由于他们身心正处于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对建立的大学生心理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指导和帮助这些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而且要看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前景。当这些“问题”学生,不是“问题”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可以将建立的心理档案给“撤了”或新建一个健康、正常的心理档案。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他们心理素质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自我控制能力好、辨别能力强的学生,会免遭其害。而对于一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是非辨别能力弱的学生们,他们往往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害。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通过大学生心理档案中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资料和反映学生心理现状与心理特征的资料及心理健康水平鉴定的一些情况记录(如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教育对策及辅导策略,共同探讨如何对这些心理反应异常和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通过对受网络负面影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办法、措施、方案,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早日走出网络的困境,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2010YBA059。
参考文献:
1.张永飞.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6(5).
2.刘慧瀛.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3).
3.谢小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8(7)下半月.
4.张岩.对高职专院校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术研究,2009(2).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