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更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已在测试

来源 :前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30年,全球患病人数增长了2.5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经超过了600万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预计到2030年,我国PD患者将多达500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1].rn虽然科学研究发现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在PD发生和进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依旧是一个未解的科学难题.
其他文献
气溶胶与太阳辐射以及气溶胶与云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得气溶胶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估气溶胶对气候效应的影响依赖于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准确信息。由于缺乏合适的仪器和方法,气溶胶的光吸收一直是一个难以准确测量的参量,从而导致当前气溶胶对气候效应影响的评估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光声光谱因其信号只与样品的光吸收有关,不受散射的影响,因此非常适合气溶胶光吸收的测量,被认为是测量气溶胶光吸收特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光声光谱测量气溶胶光吸收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分析,可为相关领域
因其高强度、高单色性、高方向性和高相干性等特点,激光是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认识物质及其所在体系的结构、组成、状态及其变化的理想光源。相比于使用普通光源的传统光谱技术,以激光为光源的激光光谱技术在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建国以来乡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梳理,总结出我国乡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四个阶段。就地取材、能者为师(1949-1977年):乡村教师来源本地化;本土培养、定向补充(1978-1991年):乡村教师来源“师范化”“去民办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1992-2005年):乡村教师来源“资格化”“去农村化”;底部攻坚、专项治理(2006年至今):乡村教师来源“多样化”“专业化”。从教师补充的保障主体、补充对象的资质要求、补充渠道、补充的价值取向等角度分析了我国乡村教
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社区居民是否能够有效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是乡村旅游开发成效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保山百花岭、红河他撒村两个乡村旅游开发地的实地调研,发现云南此类地区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缺乏有效劳动力、缺乏技能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为此,需要建立政府保障机制,建立针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体系,为社区旅游服务从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持续有效地保障。
提出一种新型椭球形共振光声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其声学特征模型,对光声池的共振频率、谐振腔内的声压分布进行仿真。根据乙炔(C2H2)气体在近红外区吸收谱线的分布,选取1532.83 nm作为C2H2的测量谱线,采用可调谐分布式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法布里-珀罗(F-P)光纤声波传感器对声压信号进行采集,开展对椭球形光声池性能指标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椭球形光声池信噪比为34,检测极限灵敏度达到1.
基于可调谐半导体中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与长光程多次反射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乙炔(C2H2)气体位于中红外波段3025.7 nm附近的吸收谱线,实现了nmol/mol级微量C2H2气体的快速实时检测。通过DDS芯片AD9958产生高频正弦波与三角波信号叠加,经恒流电路实现对带间级联激光器的稳定驱动,采用HgCdTe光电检测器接收中红外激光,通过集成锁相放大器提取目标信号。基于White型多次反射与平面反射的组合设计了一款长光程吸收池,测量光程达到19.2 m,进一
多通池(MPC)作为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的核心器件,用于增加探测光束与待测气体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距离,从而提高探测灵敏度。近年来,随着激光光谱传感器对小型化、便携性的需求逐渐增加,小体积且长光程的多通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对当前主流发展的多通池设计原理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赫里奥特多通池理论计算模型和基于球面镜像差理论的双球面镜多通池计算模型,进而讨论了基于微型多通池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的吸收光谱传感系统的搭建,以及小体积、长光程多通池的性能优势,最后展望了微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很多诱惑.当你吃炸鸡、冰激凌时,你的幸福指数会快速提高;当你喝咖啡时还会提神醒脑,思维、联想加速,也更加充满活力.这些诱惑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幸福感.然而,有些诱惑“接触”后却会控制你的生活,一旦脱离将产生巨大痛苦,从而强烈依赖这种“诱惑”,这就产生了成瘾.
期刊
世界上最复杂、最精密的物质结构不是定义时间的原子钟,不是探索太空的望远镜,而是我们人类的大脑.rn人脑拥有至少1000亿个神经元和10“个联接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被称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后疆域“.但这些神经网络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每一次意识与行为产生时神经元在”暗地里“进行了怎样的操作?想探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张”脑内地图\"——脑联接图谱.
期刊
古往今来,从哲学家、心理学家到近代的神经科学家,都对于意识和梦的起源与本质有着浓厚的兴趣.Science杂志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以及“人为什么要做梦?”排列靠前.早期有关意识和梦境的研究归属于哲学与精神分析学范畴,受限于实验手段,只能对其起源与功能等进行主观的猜测与遐想.20世纪50年代,随着脑科学研究技术的进步,开启了现代科学意义的意识和梦境研究.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意识和梦境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此为基础,笔者从更加宏观的脑工作原理角度提出了脑认知中枢网络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