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的有效途径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经过适度规模经营,能达到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目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关键词] 土地 农业 经营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76-03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关键核心是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能达到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目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近年来,中枢街道立足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利用并优化配置了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使用效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枢街道作为全县农业经济的龙头乡镇,肩负着如何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农民收入,增强农业效益的重大使命,因此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中枢街道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开发利用好土地资源,对加快中枢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枢街道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中枢街道地处陆良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街道总面积8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000亩,辖有19个社区居委会。2012年末全街道总人口14616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980元。近年来,中枢街道紧紧围绕建设国家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滇东最具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中心、曲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陆良率先发展的先行区四大目标,积极争取项目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多年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将中枢街道四河、大泼、茶花、中纪、盘新等社区农田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田园化高标准高稳农田,解决了内涝,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播种面积,挖掘农业潜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中枢围绕“万亩蔬菜、万亩红提、5000亩林果、5000亩蚕桑”的发展目标,重点打造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园、打造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园,并积极规划发展高原特色优质蔬菜,成立了陆良瑞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云南曙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高原特色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园。
  二、我街道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做法
  1.多措并举,引导农民流转
  一是大力扶持农民就业。通过各类形式的技能培训,把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街道从事二、三产业,让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二是引导农民自愿流转。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政策,解除后顾之忧,放心流转,放心从事二、三产业。遵循“坚持条件,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形式多样,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工作方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2.建立科技样板,推广良种良法
  中枢街道以科技发展农业为支撑,每年都建基地举办样板,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采取了以科技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为关键措施,采取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配套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培训推广方法,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效率及科技入户率。如2005年,实施“十五”水稻科技攻关,引进了水稻新品种,2008——2009年连续两年实施了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样板,单产提高。依托良好的水资源,从武汉引进新的优良藕种,发展种藕基地,比水稻、成品藕经济收入都高,依靠思想及科技提高亩产值。引进甜脆豌豆新品种,种植菜豌豆,发展达3000亩,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3.典型示范,加快传统农业向精品农业发展
  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大胆引进红提葡萄在四河试验示范种植,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红提葡萄,四河鲁昌村70%,规模成片种植,成为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收入。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科技措施到位,红提葡萄业已发展达10600亩,实现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此种方式促进了特色产业规模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普遍认为农业高风险、低收入产业,不值得资金投入,只要肯思变谋发展,也能在土地挖出“金”来,让有资金的肯出资,有技术的人肯出技术,谋发展。在中枢街道农业发展不能靠扩大外延,只有挖掘土地潜力,实施精耕细作,提高亩产值,实现农业优质、高效益,引导了益传统农业向精品农业方向發展。
  4.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规模经营,设施农业是一大制约因素。多年来,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阎芳桥粮食安全示范项目等项目,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尤其是2008—2009年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一是改善了水稻核心区的水利建设,并结合产业发展状况,改善了葡萄、蔬菜、桑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依托龙头,调整产业结构
  中枢街道依托龙头,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链条,引导企业资金参与和带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聚集和规模经营。中枢街道采取了此种方式,成功发展蚕桑业,现有桑园6000亩,成为中枢街道主导产业。
  6.促进小额信贷资金向农业倾斜
  积极引导农村小额信贷资金向农村倾斜,向种养大户倾斜,积极创新信贷担保体系,促使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我们采取多咱担保的形式,扶持种养大户,能手。如食用菌、草莓大户。
  7.引导农民合作,促进风险集中化解
  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的首创精神,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开展合作经营,发展以农民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专业协会组织。目前,全街道共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组织6个,参会会员达到500多人,改变了过去小农户抗衡大市场的局面,增强了农户抵御技术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保证。   三、我街道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取得的成效
  1.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使农民自愿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流转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土地流转,既解决了土地季节性撂荒的难题,又使土地经营权向农业企业聚集,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相继建成。红提葡萄基地,浅水藕基地、水稻基地、蔬菜基地、苹果基地,农业产业布局進一步合理。
  2.土地流转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土地流转使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培育催生了一批农业科技户和种粮大户、农民协会、股份合作、公司 农户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提高了规模经营的科技含量,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量,提升了质量。目前,全街道规模较大有万隆生态园、蓝宝生态园,产业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3.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催生和培育了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以推广,农业产业化基础得到夯实,经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科技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原先从事土地经营的农民可以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通过为基地生产务工赚取劳务费。土地流转,既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种养大户等提供了用武之地,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
  4.土地流转推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土地流转不仅使各种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和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得到了用武之地,而且各种中介组织得以发展和壮大,为土地流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流转的进程,提高了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四、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农业规模经营的成效特征
  1.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有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有力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农户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采取规范有序地流转,使小片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科技兴农的新途径。中枢街道人多地少,要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适度规模经营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引进了新品种。引进了“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浅水藕优良新品种、水稻新品种。二是推广了一批实用技术。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大面积推广了水稻、马铃玉米一批新的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三是培养了一批“土专家”。依托农业规模经营企业、大户的科技人才优势,采取下村组传、手把手教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能,多个种养大户成了地地道道的“土专家”。四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理念在农民群众中逐渐形成,特别是病虫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3.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适度规模经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土地集约型。其中又可分为两种形式:①大户经营。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让土地有序向经营能手、种养大户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②土地集中,分户经营。由县街道村统一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请农业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农民素质。农户自主经营,集中发展某一产业,统一配套基础设施,栽培及销售则分户经营。如四河葡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中纪以甜脆豌豆为主蔬菜发展。蚕桑产业发展采取此种发展方式。采取“四统一分”运作模式(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分户栽培),较好地解决了技术与销售问题。三是企业拉动型。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扶持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的规模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要素,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流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成效,但由于土地流转还处于探索阶段,受思想观念以及流转环境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不少,没有通过签订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
  2.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与土地市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促成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健全的土地市场能为土地流转提供规范的交易场所,使土地流转更趋合理化。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动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严重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往往出现农户有转让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出让者的现象,即使实现了土地流转,也往往局限于村内甚至是组内或亲朋之间,使土地效益得不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和效益,限制了土地流转的区域范围。
  3.土地流转规模不够大。农民祖祖辈辈与土地相伴,以土地为生,尽管现在部分农民的生存与生活已经并非完全依赖于土地上的产出,但他们对土地的炽热情感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传统思想意识,影响并制约了他们对土地流转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考虑。多数农民把土地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对土地流转心有余悸,不愿轻易转让土地使用权,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有的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疑虑,担心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政策,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既然土地由农户家庭承包了,那么种与不种,种好种坏都是农民自己的事,对土地流转抱消极懈怠的态度。由此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之间,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向企业和村外人员流转较少,从而制约了土地流转规模。   4.土地流转条件不成熟。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受让方往往要求地块相对集中、面积足够大,有流转愿望的农户所承包的土地往往面积少、地块小,"插花田"多,要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有赖于承包土地的农户一致同意,而农户间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愿转出,有的不愿转出;有的愿长期转出,有的只愿短期转出,意见很难统一,这些客观因素使那些有流转愿望的农户难以实现其土地的流转。
  六、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思考与措施
  1.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村经济。对村民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群众了解自己在土地使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方法和方式,提高科学推进土地流转的能力,积极而又稳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要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放活土地的使用权,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按照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有得于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顺利进行。
  2.自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不改变流转土地用途。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中,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好农村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正确处理和科学把握好追求地方政绩与贯彻基本国策的关系,切实有效地防止流转土地转作它用。通过积极强化流转土地用途和审查把关、监督检查措施,有效地防止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发生,确保耕地总量不变,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3.规范、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干部的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解决土地纠纷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各村村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各项制度,强化土地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落实违约责任,避免因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主体错位等原因产生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纠纷,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合同制度、交易登记制度、公证制度、纠纷仲裁制度,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调化解农地流转纠纷,规范流转程序,对农地流转和程序、流转合同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确保土大户进行流转,投资主体以种养大户、专业能手、工商企业和农技人员为主,从而改善农村种植结构、发展规模经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地流转有序进行;引导农民将自家手中的零星土地向种植。
  4.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实行基地化种养,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实施社会化服务。通过这些积极的流转形式,有效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利益长久化、最大化。
  5.高效开发利用流转后的土地。将土地流转与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相结合,与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实现农村经济跨跃式发展。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加快基地建设,形成以无公害蔬菜、水果等特色为主的规模生产基地,建成集示范培训、科技创新、生态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公司 企业 农户”等多种形式龙头经济,开发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区域化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7.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建立流转服务机构,发挥村集体的中介作用,为农地流转提供作息、中介、登记、公证等服务,及时了解本村可流转的土地资源和需要土地农户的情况,在双方协商同意的情况下,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达到土地流转双赢的目的。
  8.强化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征地补偿费和青苗费的分配工作,强化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积极与占地企业协?商,解决农村占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流转地区逐步建立和推行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激发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9.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规划,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规模集中种植养殖业。采用租赁、承包等形式集中土地,发展集示范展示、种苗繁育、精品生产、科技培训、旅游观光为一体,具有示范、孵化、科技成果创新、辐射带动功能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农畜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基地,逐步改变农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率。
  10.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协会经济组织,充分专业协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的竞争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參考文献
  [1]王金堂.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D].西南政法大学,2012.
  [2]陈雪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梅琳.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了四川省自1992年起,对33个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进行血防健康教育的进展。1995年初对前三年工作进行了中期评价。结果表明:经执行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康教育策略,目标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动物产品检疫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动物检疫技术行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尚不完善,因此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主要结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有序的系统教育活动,它是不能由其它形式所代替的教育内容。艺术教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是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
摘要:通过分析安得物流有限公司创立以来成功拓展物流业务的案例,揭示出细节是现代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竞争战略。文章主要从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组织结构、物流营销策略、物流人才战略四个方面论述了细节在现代企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细节;物流;创新;营销服务;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2-0117-03    Abstract
企业供应链分销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对分销模式的转换与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章通过对BE公司分销模式的分析。提出
《瞭望新闻周刊》我国正处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十个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本文根据新型大豆蛋白纤维的特点,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练漂工艺,对染料进行筛选,优化染色工艺,进行生产试验,并对其染色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探讨。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10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我县的玉米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种植面积居各粮食作物之首,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生产实践证明,玉米具有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灾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