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校园中的“彼得原理”现象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虽然笔者仍处象牙塔,未曾真正走出校园,但以己之校园观察,反思种种现象,其实无不和彼得原理息息相关。故以彼得原理为基础,列举几类现象稍做浅析,希望透过现象能领悟些许本质。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立意所在。
  关键词:彼得原理;组织;提拔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155-02
  
  一、关于彼得原理的简要阐述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通过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几百个不称职现象予以实例研究,总结出了著名的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在任何一个职务等级体系中,每一个职员都趋于达到自己不能胜任的更高级职位。彼得研究的聚焦点为组织中的职务晋升。他认为:一个组织成员,因自己的良好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随着内部晋升提拔,其职位等级不断提升,相对于更高级的工作,其必然越来越难以应付自如。最终的极限结果是其不能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
  二、校园之“彼得原理”现象
  中国的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彼得原理”现象。在此加上引号,则表示阐述的现象并非完全与彼得原理对职务等级的阐述相吻合,但确实有几分相似。笔者简要归纳如下:
  1、行政领导的提拔
  综观中国的大学,其领导提升,比方说校长,要么是纵向从该校分院院长提升到校主管某项工作的副校长再到正校长这一流程,要么是横向从其他高校调任(且不论横向,因为这样的高校校长已经是国家教育部重点任命的)。但无非透视一种现象,其职务晋升是梯队模式,是向上爬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晋升机制,可想而知,当老校长要退休或离任调任时,数位副校长是如何较量其自身软件硬件实力的?而这些软件硬件在此之前又是如何积累的?试想:大学作为一个经营性的社会单位,其校长真的必须要通过这样的层级提拔机制吗?通过这样的提拔机制产生的校长都是优秀甚至于合格的吗?其实肯定是有不合格的。但是,没有单独评估高校校长是否称职的标准,所以也从未听到一个校长被评估下台的。这就是笔者发现的校园彼得原理现象之一。
  2、教师职称的评定
  中国的高校最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了。何谓科研,大抵是指课题与论文。要想自己是教授,你得先是副教授,之前你得是讲师,讲师前你通常得是硕士或博士毕业,这些都和一个词挂钩,那就是“论文”。论文和职称等级的提升密切相关。于是乎,学生眼中就出现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作为教师呢,其实学术造假现象则更加严重。A独立写了一篇论文,作者排了ABCDE。出于友情,B写了一篇论文,作者排了BACDE。但最终,讲师是评上了,副教授或教授也评上了,硕导或博导也当上了。他们都一定是称职的吗?可是,笔者未曾听说过某校的副教授或教授因为学术不合格,职称被摘了。除非学术造假被曝光了而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是笔者发现的校园彼得原理现象之二。
  3、学校名称的更改
  笔者清晰地记得国内某高校,其前身是“××市高等专科粮食学校”;前几年,倒是认真经营其招牌学科,粮食专业。后几年,觉得名字中“专科”这个词不好,更名为“××市高等粮食学校”,学校为本科;时隔几年,觉得粮食这个词不好,让人总觉得就是大米面粉,于是更名为“××市食品学院”;再过了几年,又觉得食品太单一了,于是经过各方努力协调,成功更名为“××市工业学院”。校名确实“升级”了,单纯从校名来看,等级提升了不少。试想,在不断更名的每一个级别上,学校都准备好了吗?都是合格的吗?数年前,中国的高校突然刮起了一股“合并”风,这个大学合并了那个学院,那个学院合并了这个技校。可是合并后,学院还是学院,技校还是技校。究其原因,也许是“挂羊头卖狗肉”,便于学校招生和学生毕业时毕业证上那个伪校名吧。这是笔者发现的校园彼得原理现象之三。
  4、学生毕业的评判
  笔者发现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其能否顺利毕业与其是否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直接挂钩,并在入学之初就予以郑重宣布。这对于那些虽然进入了大学校门,但英语科目处于“跛子”现象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噩梦的开始。上数学课做阅读,上政治课背单词,上专业课写英语作文。结果英语四级是通过了,其他科目挂科了。临近毕业,学校眼看不能毕业的学生太多,于是继续在英语或计算机考上动脑子,比方说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50分就可以毕业。似乎学校很仁慈,学生应该感激涕零。试想,一个学生能否毕业怎么能由英语成绩决定?有多少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大学需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出现各种舞弊现象。学生作弊固然不对,但不能不说与学校的高压政策不无关系。如果将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看成“升级”的话,优秀学生因为英语没“升级”,普通甚至差的学生却仅仅因为英语“升级”了。这是笔者发现的校园彼得原理现象之四。
  三、校园彼得原理现象引起的反思
  以上所阐述的四种现象,其实只是校园彼得原理现象的一个缩影。但是确实普遍存在于当今的高校当中。笔者,作为一个学生,并未深入管理实践,只能从现象本身,阐述个人观点,提出几点构想。
  1、建立科学合理的提拔机制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校园,一旦其组织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员被“提拔”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组织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提拔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别的职务而予以提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成员的能力和水平,将其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认可不等于提拔,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成员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该成员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甚至无法完成任务,从而给整个组织带来损失。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这是常有的现象。
  2、创造纯净独特的学术氛围
  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仙逝前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谈话也许很多人都印象深刻,而且不得不引起深思。“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这是钱老临走前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其留给中国教育界的一大课题,需要几代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去摸索去实践。其阐述的道理应该是中国高校的普遍诟病,虽然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去实施者是少之又少。也正是因为现在的高校学术造假现象过于严重,前段时间,南方某高校的某专业,直接取消了该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与其让学生花时间在毕业前东拼西凑出一篇毫无学术建树的论文,还要耗费老师时间去看,折磨学生准备所谓的答辩,还不如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社会实践。在此,笔者不是推崇这种做法,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
  3、办大学要去官化和行政化
  最近,深圳市正在加紧筹备成立一所全新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根据《办学方案》,南方科技大学将采取超常规方式引进一流教授。拟在全球招聘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担任首席教授或客座教授,75%聘自世界前200名的大学。师资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100%,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保持在40岁左右,正高职平均年龄约为50岁,副高职平均年龄约为45岁;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左右,正副高比约为1:2。大家也期待这所新学校的大胆改革给中国的高校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所大学的校长是通过一种猎头公司在全球遴选的方式产生的,最后是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先生当选。南方科技大学选朱清时叫“选对了人”,为什么?不仅仅是他既有过十年的中国科技大学这一国内顶尖大学的校长生涯,同时在牛津、剑桥,包括麻省理工都当过客座教授,工作、研究过,有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来自于他在过去这么多年里的一些行为,符合“南风窗”深圳的遴选要求。比如说,他的两大动作使其成为新闻人物,其一是在大学扩招潮的时候,他直接拒绝了,表示中国科技大学不干这事。其二是在整个高校评估的过程中,各个大学都高度重视送鲜花请吃饭等,中国科技大连鲜花都没送过,“原生态评估”。我相信中国的高校唯有开这样的先河,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而非隔三岔五地去换名称,仅做掩耳盗铃之事,毫无实际意义。
  4、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诚然,高校需要有评判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标尺,选择英语和计算机本身无可厚非,但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综合评估。前几年,已有教育界知名人士忍无可忍,直接批评中国这种全民学英语现象就是一种崇洋媚外,在学英语的同时甚至已忘记了中国基本汉字的正确拼写。钱老生前说过,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很多院校在抢夺生源方面妙招百出,在毕业生就业统计方面造假连篇。我们必须重申那个自小就默记在心的一句话:我们要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更为曾经学到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而兴奋不已。然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毕业的时候,扪心自问,学到了什么,很多人都很茫然。问将来做什么,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呼吁中国高校,开拓思维,用心办学,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在中国的高校中,还普遍存在着各种笔者认为的彼得原理现象。当然,不能因为一些现象的存在,就全面否认教育的功效。但是,也绝不能因为教育的基本面是不错的,就忽视这些现象的负面作用。教育是一项百年大计,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扎根教育事业,用心钻研经营,大胆改革创新,才能使中国教育走出一条健康阳光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彼得.职务升迁的奥秘——彼得原理》[M].北京:中国文联图书出版社,1989(10).
  [2]周兴国.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3).
  [3]百度搜索网:www.baidu.com.
其他文献
期刊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都是砂石路面。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我国研究开发了石灰稳定土材料做路面基层,然后采用3-4公分的渣油表面处治做路面,适应了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发展
期刊
近年来,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各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循环肿瘤DNA(ctDNA)的检测分析正在从研究领域向临床应用过渡。大量研究结果表明ctDNA在肿瘤的预测诊断、病情
Klinefelte's综合症又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由于这类患者常合并有智能、精神方面的障碍,在涉及刑事案件须进行司法精神疾病鉴定时,如何正确评定责任能力值得探讨.现将
期刊
因为这个原因,苏澈有点讨厌赵磊,要不是这个臭石头,自己就不会被拿来比较,不会被老师骂.于是,她每天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拔臭石头自行车的气门芯.风雨无阻坚持了9天,直到当场
云南,国西南边疆一个民族音乐艺术的聚宝地。这里汇集了26个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和艺术成果,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因而显示出我国任何其他地区的传统音乐都
在3-李代数上定义T-导子的概念,得到了3-李代数的T-导子李代数TDer(L),对T-导子代数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T-导子代数与导子代数和内导子代数的关系,证明了内导子代数是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