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争春香如故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冬时节,雁声阵阵,一群大雁奋力向东飞去……
  戈壁纵横,黄沙漫漫,在蓝天白云下,三名眉清目秀、身材姣好、来自内地的年轻女兵,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正坚定地向西北方向大踏步前行。雪山早已被她们远远地甩在身后,偶尔几株未枯的芦苇,在她们身边一闪而过……
  这美丽的场景,不是电影剧作,也不是小说文本,而是石河子地区有名的剪纸艺人李永梅的剪纸长卷作品《兵团女兵》九幅中的第一幅——《凯歌一路进新疆》所展示的。
  1. 成就
  谈及创作初衷,李永梅说:“每个人都有母亲。一直以来,我对母亲都有一种崇敬之情。在生活上,母亲对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很和蔼,可对待工作,她却十分严厉,始终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岗位。17年前的一天,母亲去世了。我大病了一场。在夜深人静的病床上,母亲的音容笑貌在眼前晃动。我不断地责怪自己,为什么在母亲弥留之际,还要那么听从母亲的话,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没有在最后时刻陪伴她!”
  “母亲祖籍山东烟台,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主动报名,从渤海之滨的青岛市,参军来到新疆兵团。”李永梅说,当时,和她母亲一样进疆的还有来自甘肃、湖南、山东等地的近2.1万名女兵。她们在那艰难岁月里,战风沙、斗严寒,默默奉献着。她们的到来,使兵团在亘古荒原上扎下了根,开出了花,结出了果,为新中国的稳定和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她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长眠在这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上。
  可如今,提到兵团、兵团女兵,很多内地人不了解,一些兵团新入职的职工甚至对兵团的历史都不清楚。


  “母亲和兵团女兵的光辉事迹,我们不去宣传,谁去宣传?我虽然不能像那些边境一线的职工一样为祖国放牧巡边,可我能用剪纸艺术去宣传她们可歌可泣的屯垦戍边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怀着对母亲以及兵团女兵的敬仰,李永梅决心用自己的方式去纪念和缅怀她们。
  有了这个想法,李永梅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有关兵团各师、团场一个个女兵的故事。一个个素材被收集起来,哪些元素应该组合在一起,用什么剪法……一个构思的图案刚浮现,没过多久又被推翻。
  “你看,这一幅《拉沙改土建农场》剪纸图案的上方是整齐的团场条田,机械化拖拉机正在作业,条田边有高大挺拔的条田林带,树种用的是白杨树的元素。图案的下方是冬闲时,妇女们围着围巾,拉着爬犁在生产劳动的场景。这是以母亲当年在八师一三四团的劳动场景为原型创作的。” 李永梅向记者介绍。
  ……
  “这最后一幅作品《献了终身献子孙》,有月亮、楼房、荷花、兵团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母亲等元素。图案右上角是整洁的楼房,图案下方是军垦第一代和第二代母亲翩翩起舞的场景,旁边的荷花象征着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而在左上角的月亮图案边,这条下延的波浪线,源自母亲那漂亮的齐耳大花自来卷发,整个图案是一张母亲的笑脸。我想,母亲们也一定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在西面的天空伴随着星星和月亮,宁静地守望和祝福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后人。”
  ……
  前前后后构思了6年,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剪裁,最终,剪纸长卷作品《兵团女兵》呈现在众人面前。
  作品将传统的剪纸与书法、绘画、篆刻、摄影完美地结合起来,从题材到设色,以及剪纸艺术语言及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受到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美院教授乔晓光等专家评委的高度肯定。2013年,剪纸长卷《兵团女兵》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第四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金奖;2014年,剪纸长卷《兵团女兵》荣获兵团第一届“绿洲文艺奖”作品奖。
  然而,如今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和兵团文联剪纸学会会长的李永梅,当初学习剪纸时,并未想到过会有今天的成就。
  2.兴趣
  记者走进李永梅的家,柜台上摆放着的几个银白色的奖杯和十几本红色的获奖证书,显得格外抢眼。
  52岁的李永梅,剪纸生涯已有41年 。
  李永梅告诉记者,一件好的剪纸作品,首先要有好工具。说完,她拿出两把剪刀递了过来。记者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只见巴掌大小的两把,感觉和普通的剪刀没有多大差别。
  “剪一幅一般的作品,有时要换两三把剪刀,每次光磨剪刀就要花十几分钟。”李永梅介绍说,“你看这把剪刀合上后,刀尖只有针尖大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细致活。”
  “ 剪纸不但考验剪纸艺人的智力,更是对体力的挑战。除了构思、设计、画图要花功夫,完成一件作品还要花费很长时间。记得创作《兵团女兵》作品那段时间,真是白天接着夜晚,害怕手底下稍微有一点儿倦怠,就会让一件即将完成的作品成了废品。而且,不论春夏秋冬,我都始终戴着干净的丝质手套剪纸,生怕留下汗渍和手印。”李永梅说。
  “有时候夜里我一觉醒来,家里的灯还亮着呢。”李永梅的丈夫王鸿新在一旁补充道。
  摘掉手套,记者看到,她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有一层茧,那是长期握剪刀留下的印记。
  李永梅说,她年幼时,姥姥每逢过年都会剪窗花贴在窗户上。性格文静的她,看着姥姥灵巧地舞动着手中的剪刀,不一会儿,两个天真质朴、手拉手的小孩亦或轻盈灵动的蝴蝶剪纸作品,就会呈现在她面前,简直神了! 她向往着有一天她也能像姥姥一样,成为一名剪纸高手。
  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永梅喜欢上了剪纸。那时的她,经常照着姥姥剪好的图样,一剪刀一剪刀地练习。没想到时间一长,她的作品就跟姥姥的有几分相似了。
  上学的时候,母亲会把兄弟姊妹们每学期拿的奖状贴在墙上。而奖状的下方,总会贴上一朵剪纸小红花以示鼓励。“我会给自己的奖状下面再贴两朵自己剪的足以乱真的小红花,听到哥哥姐姐抱怨母亲偏心时,就特别得意。”李永梅说,知道她剪纸剪得好,有时候学校里的文艺队演出需要道具,也会找她帮忙剪一些。   “1980年,我被分配到石河子大学托儿所工作。工作中,每天除了要剪大量的风景、人物等图案装饰教室和制作教具,我还要教小朋友剪纸。可以说,当时大量的临摹和学习各种剪纸技巧,为我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李永梅说。
  一年、两年、三年……
  一把剪刀,一张纸。时光荏苒,在别人休闲娱乐时,李永梅却安静地坐在桌前,握着剪刀,对着一张张彩纸裁剪着。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一个简单的图样,她只要看上一眼,两三分钟就能剪好。
  为了使自己的剪纸技艺再上一层楼,2000年,李永梅到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学习。毕业后,她又自费到浙江温州乐清学习细纹刻纸。她把南方剪纸的细腻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剪纸作品中,使作品不仅具有北方剪纸艺术的粗犷,还增添了南方剪纸艺术的细腻。
  “只有让艺术的根深扎于大地,创新才有源头活水。”有了这一认识,从小生长在新疆、兵团的李永梅决心要用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努力去表现新疆、兵团的每一处美,传承和开拓以新疆、兵团风情为主的有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
  于是,反映苍茫阔大的戈壁荒漠、威严壮观的雪域冰峰、形态各异的民俗风情、艰苦卓绝的军垦文化等内容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在李永梅的剪纸作品中。《兵团女兵》《兵团母亲》等系列剪纸作品,更是受到大家的喜爱。
  3.传承
  如今,李永梅不仅自己剪纸,在她身边,还凝聚了一群剪纸艺术爱好者。
  在石河子大学老年大学,每周李永梅会准时为20余位学员上剪纸课。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课,往往会拖到两个小时以后才结束。面对这种学习热情,李永梅没有丝毫倦怠。
  “我教的学员中,其中最大的一位年龄已经80岁了,可专注的神情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李永梅说: “多年来,石河子大学校领导一直很重视在大学营造民间文化环境,先后成立了石河子大学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和剪纸学会,我有幸当选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和剪纸学会会长。学校经常开展一些剪纸活动,举办剪纸作品展,在高校推动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创新。”
  在石河子大学,俄罗斯留学生青梅(中文名)说:“李老师的剪纸课,不光介绍如何剪出好看的作品,还会介绍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剪纸艺术的祈福文化就让我长了见识。”
  谈到剪纸艺术的未来,李永梅充满期待。她说, 近年,为了让孩子们学习、传承传统剪纸艺术,有关部门成立了石河子艺美传承基地。
  在石河子艺美传承基地,记者看到,本该是摆放沙发和床的客厅与卧室,放了几张桌子和几条长凳,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剪纸、油画、素描作品。房间不大,显得简陋、拥挤,收拾得却很整洁。
  据统计,近年来,李永梅在石河子大学培训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剪纸技艺300余人,其中20余人荣获文化部、中国文联、国家教委主办的国际、国内重大赛事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目前,已在石河子市、伊宁市、四师一中、七师组织创建中国剪纸艺术传承基地4个。
  除了传授剪纸技艺,李永梅还将自己几十年来对剪纸的理解和感悟总结整理,先后在中国剪纸艺术高层论坛发表《剪纸的社会作用》《新疆剪纸赏析》《新疆生活剪纸》等多篇论文。
  “为了使剪纸这门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传承下去,今后我还要加倍努力。”李永梅说。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其他文献
问:  2015年,我和刘某相识并结婚,因刘某是二婚,他为了向我表示忠诚,写下了一份“忠诚协议”,内容是:双方互相忠诚于婚姻,任何一方若背叛婚姻,二人居住的房屋就归忠诚一方所有。后来,刘某单位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儿,他们经常微信聊天,我觉得他们的关系不正常,今年年初,我发现二人确有不正当关系。随后,我和刘某协商离婚,但是刘某对我们约定的“忠诚协议”表示反悔,说约定无效,并要求与我均分我们居住的房屋。
期刊
每次吵架后,女人都会埋怨男人:“我想你是不会改变的了,这么多年来,你都是这样对我。”  五年前开始拍拖的时候,她就埋怨他不够细心、不够体贴、不懂得照顾她,她以为他会改变,可是,每一次,大家都为了这个问题吵架。失望的时候,她知道他其实是爱她的,于是就原谅了他,然而,两个人再吵架的时候,她又禁不住抱怨他从来没改变。  从没改变,也是一件好事,他从来没改变,就证明他一直没变。他五年前不细心体贴,五年后也
期刊
今年内地备受瞩目的情感大戏《佳期如梦》近日在湖南卫视落下帷幕,早在该剧制作阶段,人们就对这部根据网络畅销小说改编的同名剧集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比起原著小说,剧中的感情戏更加催人泪下,特别是饰演孟和平的“内地实力小生”冯绍峰的细腻表演,不仅让人过目难忘,也令我们见识了这位“华谊电视一哥”在演技上的过人天赋。  导演沈怡曾说过:“我认为没有人比冯绍峰的气质更适合出演孟和平这个角色了。”除去冯绍峰外在条件
期刊
我今年25岁,男友跟我同岁,我们相恋6年。男友一直非常专一,对我极好,是个“富二代”,家境很不错。我本身也算是家境殷实,所以家人都对我们的事很满意。但男友可能是被家人骄纵惯了,很不成熟,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理智,闹矛盾的时候总是诸多借口,不肯承认错误,什么事情都先吵一架再说,我本身脾气也算刚烈,所以两个人相处得有点累。而且他对我疑心蛮重的。曾经多次翻查我的手机和包包,会用一些QQ软件来寻找我的IP地址
期刊
问:  王某与刘某都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后因工作原因,他们被调去不同的省份工作,两地分居,感情逐渐疏远,双方协议离婚。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对其他财产沒有任何争议,但对王某名下的38万元住房公积金产生了争议,王某认为那是其个人财产不同意分割。请问,刘某能分得王某的住房公积金吗?答:  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财产:(一)工资、奖金;(二)生
期刊
继“干物女”、“宅女”、“剩女”后,现在又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普相女”——即普通相貌女人的简称。广西南宁有一位“普相女”,穷男友将她抛弃后,她就把嫁给富豪作为生活目标。就在很多人认为她虚荣心作祟、狂妄无知时,一个资产过千万的公司老总却将她娶进了家门。  那么,身为普通打工妹的她,相貌平平,又是如何摇身变为气质女人,并且征服了千万富翁的心呢?     遭穷男友背叛,  打工妹发誓非富翁不嫁    江
期刊
1    沈一凡将这个叫芷蕾的女人一只手提起来,当着她宿合同事的面,朝门上丢去,像扔一件厌腻透了的东西。然后他从她摔倒的身上跨过,走了出去。  “可是我有了你的孩子!”话一出口,沈一凡立马站定,转身回来时像变了一个人。“亲爱的,不早说!”他温存地搀扶起她,小心得如同触摸一件稀世珍宝,“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看伤着我的宝贝没有!”  沈一凡开车到了医院。“这个医生是我的好朋友,你放心听他的。”针管扎进
期刊
“林小素,我完蛋了!”    马原发现林小素时,她至少已经在他面前站了半个小时。他看着马路发呆,她看着他发呆。   他发现她是从脚开始的,他看见一个个白皙玲珑的脚趾,花骨朵一样装在两只高跟凉鞋里,一个脚趾动了一下,另一个又动了一下,动作轻微,生怕惊了什么。然后,马原埋在两个膝盖中间的脸,缓缓抬起来,他的目光慢镜头一样往上移动着。她是个身材单薄的女孩子,眉眼也极淡。   马原忽然很想哭。他说:“林小
期刊
十年前,一个叫张长春的哑巴男人突然住进了吴琼的家里,从此父母不和,为了报复这个“野蛮”而“愚蠢”的男人,儿子李长明变着戏法折磨他,柔弱而善良的张长春一直默默忍受着。直到有一天,李长明得了尿毒症,张长春愿意捐出自己的一个肾,这才揭开一个感人至深的秘密……     来了个陌生男人    今年22岁的李长明出生于湖南益阳市长春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吴琼农闲时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从懂事的那天起,李长明
期刊
近几年来,国内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纷纷开办情感倾诉类节目或栏目,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节目(栏目)为情感受挫者提供了宣泄渠道,能疏导情感困惑,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然而,情感倾诉节目(栏目)的泛滥,也带来了隐私失密、名誉侵权等诸多副效应,甚至引发了一些血案。辽宁女孩杨娇在情感受挫后,多方倾诉,宣泄压力,不仅未能治好自己的情伤,还因过多地暴露自己与他人的隐私,给自己带来了一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