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和见证长宁“凝聚力工程’’的探索发展历程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王佩娟彭梅芬袁鲁宁
  整理:彭梅芬张润峰
  时间:2018年6月7日
  [口述前记]倪炳生,1949年3月18日出生,江苏启东人。1984年6月任上海市长宁区人防办党委副书记,1987年开始主持党委工作。1994年3月任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1998年2月任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2009年12月至今,任“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其间,直接参与和见证了“凝聚力工程”不断变革、探索和发展的历程。
  1994年3月,我被调到虹桥街道任党工委书记,那时正好是“凝聚力工程”的初始阶段。当年4月17日, 《解放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华阳路街道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做法及评论员文章之后,全区上下纷纷响应区委的号召认真学习。虹桥街道党工委及时响应区委号召,并联系实际,提出在居委会层面培育“凝聚力工程”,建设先进典型的思路。街道精心选择了“虹储居委会”,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文明素质入手,把虹储创建成长宁区第一批上海市文明小区,并在1997年下半年组织人员编写了“虹储支部”工作法,此举得到区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推广了“虹储做法”。1998年,我调到华阳路街道任党工委书记,从1994年“凝聚力工程”初始在虹桥任书记4年,到1998年在华阳任书记至2009年退休11年,再到2009年12月“凝聚力工程”学会成立,被聘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至今10年,总共25年的光景,可以说,我直接参与和见证了“凝聚力工程”25年来不断变革、探索、发展的历程,与“凝聚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区属暖心惠民到区域知企兴企:
  “凝聚力工程”的探索发展历程
  “凝聚力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社区党建开始最早、时间最长的典型。它的建立主要源于当时国际和国内两个大背景,一个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发深思;另一个就是上海开始迈入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三个百万”产生,也就是百万职工大转岗、百万居民大动迁、百万人口大流动。由此,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困难对象与外地来沪人员增多。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各个街道都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社区管理模式。当时,华阳地区困难群体多、旧区改造任务重,面对这些情况,街道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百姓家门,积极应对,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工作法,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传递给老百姓。“凝聚力工程”应运而生。
  当我来到华阳的时候,“凝聚力工程”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当时,区委书记对我讲,“凝聚力工程”的初始阶段是扶贫帮困、为百姓服务。但是,单有这一板块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于是区委就提出不断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的要求,力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也就在那个时候,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提出,“凝聚力工程”要“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听取机关干部和居民区党总支的意见建议后,我们对华阳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华阳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帮困对象多、精神患者多、流动摊贩多、违章搭建多、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户多等“十个多”现象。接下来我同班子成员一起,拟定了“党建、经济、精神文明”的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凝聚力工程”建设向五个方面延伸,增强五个力:一是街道党建向社区党建延伸,增强党建推动力;二是街道“三级管理”向“四级网络”延伸,增强政权建设影响力;三是街道由条线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增强社区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四是街道由社区帮困向社区再就业延伸,增强社区稳定的保障力;五是街道经济从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力。从党建工作、社区稳定、精神文明、帮困就业、经济发展五个层面着手拓展工作。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凝聚力工程”的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丰富发展。总的来讲,根据市委和区委的工作重点,纵观“凝聚力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地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程,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访贫问苦的送温暖工程(1993-1996年),重点是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华阳地区紧邻苏州河,人们常说,解放前一条破船拉上岸就是一个家。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居住在华阳地区的居民还有部分人依旧十分贫困,主要是困难家庭多、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闲散人员多、二级旧里改造多。面对这些情况.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从帮助困难群众入手,走出机关,走进社区,走访百家门,主动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让居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二个阶段就是心系群众的实事工程(1997-1999年)。这一阶段街道党工委贯彻“两级政府、三級管理”的要求,从夯实基层党建入手,从帮困送温暖向关心服务群众提升,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华阳在全区率先拆除了马路市场,还群众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并积极开展文明小区创建工作,提升华阳的文明形象和居民的文明素质。同时做好家门口的事情,持续推进实事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感受度。比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敬老院等得以建造并对外开放,同时,公房扶手工程、小区灯光工程、补绿工程、家门口通道整修等“五小”工程的实事项目得到具体落实。
  “凝聚力工程”建设开展五周年前夕,时任市委副书记孟建柱率市政治文明办公室来华阳视察工作,观看展板,进行座谈,听取汇报,对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的做法和建立“两新”组织等给予充分肯定。当时我受区委委托,请孟建柱同志向黄菊书记带信,请他在百忙之中为“凝聚力工程”题词,以鼓舞大家,不断开拓创新。孟建柱同志欣然同意。之后,黄菊同志专门发来贺信,要求“凝聚力工程”建设再开新花,再结新果。
  第三个阶段就是凝聚社会的民心工程(2000-2003年)。在这个阶段,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拓展工作外延,形成以党建为核心,工青妇群团为中间层,各类社团载体为外围的大党建工作格局。2003年7月,中共上海市委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决定》,提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目标。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以华阳、虹储为典型的“凝聚力工程”宣讲团,到全市各区进行宣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宣讲,大家感到凝聚各方力量、团结广大群众需要有载体,建立社团组织不失为一个办法。   如何培养、管理和发挥好社团组织的作用,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譬如由我们街道发起建立的上海市第一个社团组织一一老年协会,起初市社团局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但没有通过。大家认为,建立社团组织是好事,但是社团建立起来就可能有人员集聚效应,如果有人趁机闹事怎么办。针对这些顾虑,我联想到,2000年1月我们建立的全市首家社区社团党建联络站,将社区党建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作用(这一做法在上海的《上海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简报》刊登转发)。于是就大胆提出了在我们社团组织内,同步建立起党组织的设想,以党建为引领,领导并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具体工作。这一设想得到了市社团局领导的认可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后来我们就相继建立起社团组织,创新工作载体,主要有:在职党员活动指导站、群众团队活动指导站、社团党建联络站、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人大代表工作站、同舟联谊站、社区党建研究会、志愿服务工作站。后来国家民政部领导到上海调研工作时,专门来华阳了解情况,听取汇报,表示从我们的做法当中学到了经验。他们认为,这种办法延伸了我们党的工作手臂,不仅仅单靠街道党工委发挥作用,而是各个社会组织全部发挥作用,从而加强了党的基层工作。国家民政部把华阳的做法刊登在由国家民政部办公厅主办的《民间组织动态》刊物上,向全国予以推广。
  第四个阶段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2004-2008年)。这一阶段,我们街道党工委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入手,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及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这两个大会都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工作班子,讨论社区大事,并参与考核社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居民区党组织换届直选的做法也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我们创新党建和社区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主要有五大体系:一是区域大党建的体系,二是帮困就业的工作体系,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体系,四是社会治安的稳定体系,五是社区文化的工作体系。
  2007年9月11日是令人难忘的一天,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来华阳视察时指出,华阳的大党建体系符合时代发展。习近平同志视察了华阳党员服务中心、观看了“春满华阳一一从‘凝聚’走向‘和谐’”专题展览。习近平同志在听取了“凝聚力工程”的情况汇报后,对两个版面了解得非常仔细,一个是帮困就业的工作体系,询问我們如何开展帮困、帮困的途径和效果,尤其对我们把工作举措做在困难群众开口之前很满意。另一个是社区大党建体系,了解如何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发挥区域单位的党组织作用,对动员社区单位党员参与社区工作问得特别详细,指出党建引领发挥区域单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做法很好。当时,我抓住机会讲: “明年是‘凝聚力工程’建设15周年,邀请习书记能再来华阳指导工作。”习书记当即回应: “华阳工作做得很好,我一定来。”视察结束,习近平同志在总结时特别强调“‘凝聚力工程’是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党中央就开始在全国部署构建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第五个阶段就是社区治理的凝心惠民工程(2009年至今近10年)。从区属党建到区域党建——“凝聚力工程”学会的创新建立,起因于2008年底,国际金融风暴波及区内许多企业。时任长宁区区长卞百平在参加区人代会华阳代表团讨论时对我讲,现在从中央到各省市,要求各级领导关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所以提出“凝聚力工程”要从串百家门向“串百企门、知百企情、解百企难、促百企兴”拓展的新设想。
  记得就在“凝聚力工程”即将跨入第五阶段的时候,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当时,为了进一步完善区域大党建发展格局,实现党建工作覆盖全面化,2009年4月,卞百平书记准备筹建成立“凝聚力工程”学会(这是一个社会组织),第一个征求我的意见,我当即表示赞同。卞书记兼任会长并邀请我担任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2009年12月18日,学会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时任市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成立“凝聚力工程”是推进区域化大党建的重要举措。学会成立后,按照区委和会长的工作要求,我们确定了学会的功能定位,即信息的纽带、服务的桥梁、党建的载体,明确了学会的五大支撑体系,即组织、队伍、机制、项目、财力以及八大功能。
  通过有效运作,“凝聚力工程”学会功能定位的内涵不断优化,五大支撑体系的运作不断完善,区域化大党建的平台和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凝聚力工程”在不断深化拓展中让百姓增加了满意度和获得感,切实体现了凝心惠民。我们还不断完善组织支撑体系,形成二级机构三级网络的组织框架。目前,会员单位141家,区级层面学会下设分会10个,专委会5个;街道下设社区分会,有单位1246家;居民区下设工作站138个,覆盖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2892家。在三个层面同时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这在全市是创新的,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同时,学会对接企业和社区群众的需求,扎实推进开展五项行动,一是困难群体关爱行动,二是便利服务行动,三是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四是社会公益参与行动,五是基层基础巩固行动。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党建是开放型的,不断向社会工作领域探索延伸,这些向社会领域拓展的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大党建的内涵。
  学会取得这些成就,不能缺少队伍支撑。在我们学会,这支强大的支撑队伍就是义工,他们主要提供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科普教育、文化宣讲、就业保障等。当时区委书记王为人(第二任学会会长)提出,现在金融诈骗的手段比较多,容易使社区的老伯伯老妈妈上当受骗,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一定要把预防金融诈骗这项工作做好。为此,我们学会专门组织法律、银行方面的义工到各个社区进行宣讲,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相应的机制支撑。比方讲,我们的百企帮百家机制,这个机制已经是很成熟的品牌了。企业从2010年的76家到2017年的近万家,结对数从2010年的179人到2017年的近2万多人,帮困金额从2010年的10多万到2017年的近760万,成效十分明显,发挥了百企帮百家的品牌效应。另外还有动员机制,就区委区政府每年的重大项目,我们都由区域单位,会长、副会长单位牵头签发倡议书,比如说发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迎进博会社会管理创新等倡议。   可以说,我们“凝聚力工程”一直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尤其是“凝聚力工程”的工作对象不断地丰富拓宽,学会的建立以及“凝聚力工程”文化的提出与凝练。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创新载体, “凝聚力工程”始终坚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按照党中央的理论思想与大政方针,不断地创新发展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多变需求的工作亮点。党建活动越出色,社会影响力越大,我们党建工作的责任越重,压力越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推进“凝聚力工程”的深化和发展,积极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学会成立9年多来,走出了一条从关心群众入手,凝聚思想共识、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区域化党建、基层党建的新路子。
  最后,我还要提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凝聚力工程”文化。我们有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凝聚力工程”文化。不仅仅是由于“凝聚力工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体现出“凝聚力工程”的核心就是践行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这种境界,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迷失方向。同时,这个理念跟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忘初心”是完全吻合在一起的。总结起来,我们“凝聚力工程”就是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凝聚力工程”文化的最高境界。
  从创新实践到理论凝练:
  “凝聚力工程”的启示
  记得我在2008年度述学述廉述职报告中讲到,自己来到华阳,肩负重任, “凝聚力工程”面临着新发展,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拓展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凝聚力工程”面临着要“再开新花,再结新果”的新要求,当时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我们的工作定位是“三性四依靠”,第一个是深化“凝聚力工程”,要坚持“三个性”:继承性、连续性、创新性。第二个是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需要“四个依靠”:一是依靠区委的正确领导和部门的帮助指导,二是依靠班子成员的团结合力与集体智慧,三是依靠广大干部的齐心合力以及聪明才智,四是依靠社区居民和单位的支持和参与、理解与谅解。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三年规划,推进了十大工作体系,为社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说,华阳文明小区原来有4个,后面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而且是连续三年持续发展,创建數名列全区各街道之首,而且两次获得了全国文明小区荣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华阳路街道2002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在我担任华阳路街道主要负责人的11年间,共获得全国先进称号34项,上海市先进称号86项,长宁区先进称号160多项,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凝聚力工程”走过了25个春秋,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并持续获得成绩,就在于它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求真务实的科学性,以人为本的有效性,给我们今后继续深化和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留下了许多启示。
  一是“凝聚力工程”准确地摸准社区群众需求的脉搏,不断地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利益诉求需要。我们“凝聚力工程”的核心就是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这不仅仅是“凝聚力工程”的成功经验,更是我们今后“凝聚力工程”继续深化拓展的核心要求。二是“凝聚力工程”不断地坚持实事求是,积极开拓创新,不断地追求与创建党建工作新亮点,丰富和延伸凝聚力工程的内涵与外延。三是我们还致力于通过实现文化凝聚,来作为“凝聚力工程”工作的基本方向,我们知道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就是文化引领、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惩戒,所以,我们提出了“凝聚力工程”文化,并将其不断丰富发展。与此同时,还有两个重要的经验,一个就是建设一支朝气蓬勃、乐于积极奉献的党务骨干、党员队伍、义工团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积极地拓展拓宽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地协调政府部门与社区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无论“凝聚力工程”过去有多么辉煌,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这个途径再现历史的辉煌。我们可以通过“凝聚力工程”学会,不断与时俱进,再创“凝聚力工程”的明日光辉。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学会这个领域,区域党建的平台上,勤奋地耕耘,让“凝聚力工程”持续闪光,使长宁的明天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和思想解放,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大大提高了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其中,建设蛇口工业区就是一个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典型。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借鉴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管理经验,推动政府合理放权,减少办事成本;大胆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注重人才开发和培养等。这
期刊
[摘要]自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作出庄严宣告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法定国名而广为人知。然而,关于这个名称的提出细节及其确定过程,长期以来社会上乃至学界仍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甚至以讹传讹之处。因此,今天有必要根据党的相关文献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中国名称问题的探索过程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民主共和国;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移动互联网+ ”已经对网络统战工作产生了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统一战线必须适应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重新建构价值认同、组织形态、制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区域统战的新思维、新态势以及新趋势等方面展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区域统战的功能与方式创新。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区域统
期刊
[摘 要]  2018年3月,宝山“社区通”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和社会工作委员会评为“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最佳案例”。“社区通”是一个嵌入手机微信的程序,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信息化、枢纽型工作系统。本文将总结“社区通”智能化社区治理创新成效,与上海其他社区智能化治理创新举措进行对比,提
期刊
[摘 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长征胜利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长征”不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象征,而且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引申,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特别是近40年来,“新长征”概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生成、传播、发展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代指和缩影。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期刊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9)03-0003-05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及其开创事业的艰巨性对自身生存和成长提出了特殊要求:即必须在有效地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的团结和统一,从而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必须具备自我革命的能力,从而始终保持肌体的健康和
期刊
[摘 要]本调研课题以“海燕博客”为例,探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三种模式,从传统模式到以“海燕博客”为代表的创新运用社会化方式,并在分析、研究 “海燕博客”可生长空间的基础上,构建未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3.0版本。统战工作实现了从“多数人全方位”到“全体人全方位”工作模式的转变,这也应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为贯彻落实《英雄烈士保护法》,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凸显红色文化在上海四大品牌建设中的标识度,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经上海市民政局决定,于2018年9月在上海举办“英雄烈士褒扬宣传工作”学术研讨会。一、会议主题  初心·使命——英雄烈士褒揚宣传工作研讨会二、主办与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上海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三、时间与地点 
期刊
[摘 要]  党建引领是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最大的制度优势,落实中共松江区委提出的“双服双创”党建工作机制,关键是要不断以党建创新推进G60科创走廊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党建工作链服务好G60科创走廊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打造服务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形成党建引领工作链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党建引领;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期刊
[口述前记]吴仲庆,1959年4月生,高级经济师。豫园股份副总裁、豫园灯会总创意策划。同时担任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副会长、上海百货商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华老字号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灯会历史悠久,道光二十九年就到上海的清末思想家王韬在《瀛壖雜记》(1875年出版)中有记载。民国以后,灯会逐渐衰落,“文革”期间停止,1979年豫园重新举办元宵灯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