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指瑕与创造性使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师生、编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发现问题,是阅读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笔者以苏教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为例,将教材与教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揭示出来,并也将创造性使用“这一资源”的意见公布于众,以引起语文界教学同行们的评判。
  【关键词】教材编制;瑕疵;教学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诸多教材中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这是大家认同的。但是金无足赤,碧玉之中难免有些瑕疵,这瑕疵也难免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困惑。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又指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不揣浅薄,就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与教参上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商榷,同时也谈谈自己的处理建议。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元认知解读
  掀开语文书的扉页,赫然显现“致同学”:“开卷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导语也说:“今天,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为你打开一扇文学之门。”作者与编者之意图豁然,第一篇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阅读文学作品的大门。选文开头说“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又说“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众所周知,阅读对话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从七年级新生的元认知角度看,文学之门其实并非关闭着,早在小学学段就打开了,许多童话、寓言、文学故事、优秀诗文,经反复诵读,早耳熟能详,有的背得滚瓜烂熟了。不过,教学时应告诫学生:比较以前与今后的阅读,一是量的积累扩大,过去1~6年级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现在7~9年级再背诵80篇,而且篇幅大有增加;课外阅读,过去读145万字左右;现在继续扩展到400万字以上。二是质的提升,过去重在识字、积累词语,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内容,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现在则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获得有益启示,对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三是方法的改进,过去重在背诵、初步理解,默读每分钟300字;现在将注重体味、推敲、感悟与运用,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且要经过综合实践,合作探究专题中的疑难问题。
  二、第一篇课文后“练习三”设置疏漏
  这一题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与理解,命题意图很好,可是表述中存有错误:“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这段文字,不仅说理深刻,而且多处运用排比的句式来加强语势。仔细研读原文后,学生和老师都会发现,规定诵读范围内4个句子,排比句式却只是第3句一处,绝不是多处。教学中,可借此引导学生区别骈句与排比的不同: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意、铺叙事物的,若两个是骈句,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才是排比。
  三、《繁星》“探究·练习二”命题误导
  且看,“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星天比做母亲,把星星比做朋友,并和它们谈话。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1.望着星天,我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根据编者的意思,上面画横线的三个分句显然与下面摘录的三句话一一对应,即认为1、2、3句话都运用了拟人的方法。其实不然。第1句话,把星天比做母亲的怀里,本体与喻体都出现,相似点是温馨甜蜜,无疑是个比喻句。第2句话,前半句把星星比做我的朋友,突出其亲密和谐,也是比喻;后半句“常常和我谈话”,赋予星星人的特性,才是拟人。第3句,写星星对我“霎眼”,星星“在小声说话”,是连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同星星的信赖与知心。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碰到这一问题,课堂上恰好师生互动,开展一次“比喻与拟人分辨”的讨论,最后得出共识:比喻依赖两事物的相似点,重在喻,本体、喻体与比喻词三部分中,喻体必须出现;拟人根据事物特征仿照人,重在拟,由本体(被拟事物)和描写拟体的词语(称人或人格化)构成,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四、《安恩与奶牛》课文“探究一”
  “作家的创作总要体现他的思想或情感。这篇小说想告诉读者什么?”编者的参考答案是“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想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这一主题思想的理解是否失之偏颇?文学即人学,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安恩牵一只奶牛到集市上,她严词拒绝不少人的购买,与奶牛相依为命,体现了她性格的淳朴、善良与慈爱;说让奶牛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可事实上没有做到,叙写奶牛的孤单伶仃,也正是衬托安恩的孤独与寂寞。因此,教学中学生提出见解: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问题——社会发展要关注老人的孤独,重视寂寞老人的精神需求。毫无疑问,作为教学点拨者的老师,我们要肯定这一结合文化背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
  五、“二”“两”误用与“契”的注释错误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中“二”是序数,表示排列顺序在第二位的,在这里必须用基数“两”,表示总共两则。第二单元与第五单元还有同样的错误:“现代诗二首”、“《梦溪笔谈》二则”。《刻舟求剑》“注释④【契(qì)】雕刻。”这个解释大错。古汉语里“契”与“雕”可以互训,但现代汉语中,“雕刻”是一种艺术,指用刀子或凿子在木石、金属、象牙、兽骨上刻上图案、花纹等。寓言中楚人决不会在船上雕刻,只是作个记号罢了。显然,这里注释错了,可改为“用刀刻”。在现代汉语日益规范化的今天,对这两个常识性错误,我们教学时应该迅速纠正。
  笔者以为,阅读教学的成功,并不在于一切原先预设问题的解决,而在于学生、教师、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能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深入开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创新理念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几年来,本人以作文教学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重点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地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实践。本人一方面认真反思了以前的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在作文教学中试行“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合作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分
【摘要】解读了小说《雨把烟打湿了》,并进行了思考,认为:人类一步一步向文明迈进的过程,却越来越不快乐,文明的压抑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增长。  【关键词】雨把烟打湿了;文明;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坛黑马须一瓜的《雨把烟打湿了》是一部让人感到震撼的小说。读罢小说我们不禁沉思:何以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国家重点引进人才会轻描淡写地杀死一个服务态度不好的司机,而且毫不留恋自
【摘要】阅读最本质、最个性化的东西是读出“活生生的‘这一个’”,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囿于父爱的狭窄层面,而是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情感轨迹,去感受和感悟出父爱后面的人性、人性后面的心理成因、心理成因后面的社会背景。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教师自己的人生以及与文本的心灵交流。  【关键词】情感;人性;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①体会苦难中坚守的父爱的伟大。②理解作者在
【摘要】我在作文教学中摸索出一种方法,可有效解决学生作文写不具体的问题。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自问自答”。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生;自问自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哎,都四五年级了,学生作文还是写得不具体,写得稍好的,全班就那几个。”老师们的感慨也曾经是我的无奈,但如今这种现象在我的学生中越来越少。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通常
【摘要】当小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难题,试图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而效果不佳时,我们不妨从课堂走向生活,回归写作的本身,将其视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本能体验。立足于生活这个舞台,寻觅作文素材的源泉,学生的习作会有大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  【关键词】作文;素材;源泉;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水。”其实,写作作为文学形式,它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的实践
【摘要】锤炼词语是习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开展锤炼词语式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养成良好的遣词造句习惯,寻求恰当的词语,以便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写出富有文采的习作。  【关键词】赏析;锤炼;词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词语对于一篇文章的作用,就像砖头对于建造大楼,它是组成文章的原材料。一篇文章是否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词语的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吟安一个字,捻
【摘要】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限的,但却是写作能力锻炼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阐述了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写作策略;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以及整体认知能力还并不完善,在这一阶段进行作文锻炼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使得学生在写作领域树立自己的信心,敢于动笔,乐于表达。在这一阶段,只要求学生
【摘要】课标强调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活动场所,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当前的课堂,教师有“生本”的理念,但缺失的是“生本”的行为。如何践行“生本课堂”,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一”:研读教材时把一次脉,产生困惑时开一条道,突发事件时导一回航,熟视无睹时挖一口井。这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一定会更具动态性、开放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传统弊垢的分析思考,结合新课程改革对课堂的要求,从课前准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课堂建设深度予以思考,提出个性化备课演绎精彩课堂,课堂激活学生智慧,使课堂成为立德树人舞台的观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个性化备课;精彩课堂;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来,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笔者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关键词】边城;人性美;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