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观察、记忆、理解、分析、想象、感悟等多种体验。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这些新的理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凭文本很难激起学生求知和表达的欲望。合理开发和运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读人”“观景”“好事”,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其实,学生每天都在“读”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便会在有意或无意识中被模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潜移默化。很多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态的词语,学生往往也是借助于教师的直观表现来理解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学会进一步“读”老师,“读”老师的形体语言,“读”老师的内心世界,“读”老师的精神品质,从而充分发挥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学生更加亲和老师,为师生沟通情感、产生共鸣架起桥梁。在学生学会“读”老师的同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读”同学,“读”父母,“读”周围的每一个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写作离不开关于人的话题,学生“读”人物不仅有利于交流与合作,也十分有利于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读”人物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只是瞬间的印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时,常常因为学生与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相脱离而煞费苦心。如果我们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身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方法。启发学生把从“读”身边人物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学习课文中去,又把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运用到“读”生活中遇见的人物中来,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大自然中存在着的各种景物,大至各地区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文物古迹;小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蕴含着知识信息,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读有关描写景物的文章,并把读物和读书籍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对观察和书籍都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观景”是学习语文之良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读事物的兴趣尤为重要。因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深厚的不竭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从而诱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正是有兴趣读事物的基础所在。
  总之,我们只有尽力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课程资源,把语文学习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被发现和创新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抄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有文采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教育局)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造能力的高低是当今衡量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那么,教师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这种转变就是把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做好主导作用。其次,
一、目标激励的含义目标激励旨在确定适当目标,诱发人的动机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状态不乐观,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外,搞好初三毕业班的复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本人几年来教学毕业班英语的经验,体会到:要想得到好的成绩必须狠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听力能力   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是中学英语教师头疼的事。首先,减轻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出现的紧张感。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到“我完全相信自己”“我一定听得懂”“我会成功”等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树立积
女性主义从最初被父权制社会打压、排斥到被接受、允许,是女性主义者不懈努力和妇女运动长期斗争的成果,但也有可能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主义直接压制无效后采取的隐性压制手段
摘 要:针对时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提出了教学语言应富有“味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从平常心态、充实提高、慎待“忤逆”等方面,论述了怎样把握好“言”的“味道”。  关键词:情味;趣味;甜味    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相应的语言或非言语的行为与他人交往,发生相互作用。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教学语言不丰富,缺少感染力,往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既是新课改的先行军,也是新课改的有力保障。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班主任的专业化研究定位于作为群体的“班主任职位的专业化”与作为个体的“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
有些美是我们可以看的到感觉的到的,有些是我们眼睛或耳朵无法感知的,可是美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美感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包括审美的无功利性以及功利性,我认为无功利性是美
高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近一年,其间给高中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对于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顺应新课程理念下,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满激情。新教材特别亲切,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文字特别多,给人以距离感。它联系实际生活,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和图片,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老师拿到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