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观察、记忆、理解、分析、想象、感悟等多种体验。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这些新的理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凭文本很难激起学生求知和表达的欲望。合理开发和运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读人”“观景”“好事”,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其实,学生每天都在“读”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便会在有意或无意识中被模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潜移默化。很多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态的词语,学生往往也是借助于教师的直观表现来理解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学会进一步“读”老师,“读”老师的形体语言,“读”老师的内心世界,“读”老师的精神品质,从而充分发挥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学生更加亲和老师,为师生沟通情感、产生共鸣架起桥梁。在学生学会“读”老师的同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读”同学,“读”父母,“读”周围的每一个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写作离不开关于人的话题,学生“读”人物不仅有利于交流与合作,也十分有利于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读”人物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只是瞬间的印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时,常常因为学生与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相脱离而煞费苦心。如果我们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身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方法。启发学生把从“读”身边人物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学习课文中去,又把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运用到“读”生活中遇见的人物中来,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大自然中存在着的各种景物,大至各地区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文物古迹;小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蕴含着知识信息,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读有关描写景物的文章,并把读物和读书籍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对观察和书籍都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观景”是学习语文之良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读事物的兴趣尤为重要。因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深厚的不竭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从而诱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正是有兴趣读事物的基础所在。
总之,我们只有尽力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课程资源,把语文学习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被发现和创新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抄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有文采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教育局)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其实,学生每天都在“读”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便会在有意或无意识中被模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潜移默化。很多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态的词语,学生往往也是借助于教师的直观表现来理解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学会进一步“读”老师,“读”老师的形体语言,“读”老师的内心世界,“读”老师的精神品质,从而充分发挥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学生更加亲和老师,为师生沟通情感、产生共鸣架起桥梁。在学生学会“读”老师的同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读”同学,“读”父母,“读”周围的每一个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写作离不开关于人的话题,学生“读”人物不仅有利于交流与合作,也十分有利于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读”人物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只是瞬间的印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时,常常因为学生与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相脱离而煞费苦心。如果我们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身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方法。启发学生把从“读”身边人物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学习课文中去,又把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运用到“读”生活中遇见的人物中来,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大自然中存在着的各种景物,大至各地区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文物古迹;小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蕴含着知识信息,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读有关描写景物的文章,并把读物和读书籍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对观察和书籍都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观景”是学习语文之良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读事物的兴趣尤为重要。因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深厚的不竭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从而诱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正是有兴趣读事物的基础所在。
总之,我们只有尽力挖掘生活环境中的课程资源,把语文学习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被发现和创新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抄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有文采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