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简政放权,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相应凸显出来,本文针对问题,探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推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与运行,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权力清单,加强政务服务,完善区县级、乡镇、村社三级服务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实行动态监控办事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改善政务环境,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发展,这不仅是扩大简政放权改革成效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府部门实现公共管理,展现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社会经济良性运行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具体从事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的单位,根据新时代行政审批改革要求,如何从“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务管理”进行更好地转变,进而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值得探讨。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一些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简化审批流程,采取了“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以L区为例,从2001年开始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以及“一站式”审批,就2017年度先后3批次公布承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累计对应取消13项、调整3项、承接31项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规范7项、清理保留5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行政许可均控制为“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总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6.8%。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政府外网覆盖到村社便民服务中心,将区级部门的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了市网审平台运行,截止2017年年底,通过市网审平台共受理58734件,办结58512件,办结率达99.62%。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一)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部门依然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特别是对审批之后怎样管、审批错了怎样办等问题重视不够,审批事项后续监管的范围比较有限,监督力度不尽人意,监督效果不很理想。
(二)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发展一直滞后,信息化建设对行政管理创新的支撑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涉及到各級各部门需要共同办理的事项没有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通常情况下,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有些审批事项没有充分纳入到镇乡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乡镇、区县“两头跑”或“多头跑”,区县、镇乡、村社三级协作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审批工作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审批工作存在单调而复杂的特点,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肩负的责任较大等原因,导致服务队伍人员变动较大、稳定性较差、业务熟练度不高,严重影响审批效率和质量。同时,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一些新进人员参与各种培训的时间和机会不多,直接导致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积极性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强化服务意识和提升工作能力素质。
三、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改变“审批”与“监管”的简单对应关系,积极推动行政服务向“宽审批、严监管”转变,构建新型的“服务管理”格局,做到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一是审批服务更加阳光透明。规范各审批事项、各审批要素以及各条工作要求,并以恰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充分保障社会群众及企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接受监督高效履职。鼓励群众通过互联网、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各种方式,反映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和干部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各方面问题,引导全社会参与监督,形成监管合力,让权力和干部置于人民的监督下,促进权力透明阳光行使、干部廉洁高效履职。三是强化追责压实责任。根据“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出现审批纠纷要求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时,依法追究区县、镇乡政府和有关部门与审批权限对等的责任。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变政府服务职能,更大程度的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推动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将电子监察系统与行政审批系统有效对接,实时在线监察行政审批办事信息、操作过程、投诉处理等情况,防止和避免行政审批违规行为。二是镇乡政府通过院坝会、走家串户等方式,主动向群众介绍群工系统便捷功效,指导有条件的群众安装和使用群众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群工系统知晓率和使用率。三是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协作配合能力。推动各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将市行政审批系统延伸至区县、镇乡、村社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审批事项跨层级跨部门流转。四是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法定办结时间上缩短办结时间,根据各个审批服务事项的特点及要求,对办结时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确保压缩率能在50%以上,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一是充分结合党校干部培训契机,加强工作人员最新政府治理理念和发展动态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有效利用行业内的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学习、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各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现代行政技术和方法的掌控能力,增强行政审批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综合性+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改变行政审批工作队伍知识单一、能力弱化等问题,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行政服务人才。二是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由于行政审批事项比较集中,权利相对集中,廉政风险比较高,因此必须将监督关口前移,切实做好机关内部及工作人员的廉政建设,重点监督好涉及到管人、管钱、关务的关键岗位和环节,定期开展廉洁从政教育,通过观看正反面廉政警示教育片,筑牢廉洁自律意识、强化为民服务理念,营造廉洁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范争,梁平.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博硕论文
[2]张晶.标准化助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探讨标准实践
[3]党的十九大报告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推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与运行,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权力清单,加强政务服务,完善区县级、乡镇、村社三级服务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实行动态监控办事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改善政务环境,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发展,这不仅是扩大简政放权改革成效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政府部门实现公共管理,展现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社会经济良性运行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具体从事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的单位,根据新时代行政审批改革要求,如何从“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务管理”进行更好地转变,进而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值得探讨。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一些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简化审批流程,采取了“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以L区为例,从2001年开始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以及“一站式”审批,就2017年度先后3批次公布承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累计对应取消13项、调整3项、承接31项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规范7项、清理保留5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行政许可均控制为“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总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6.8%。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政府外网覆盖到村社便民服务中心,将区级部门的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了市网审平台运行,截止2017年年底,通过市网审平台共受理58734件,办结58512件,办结率达99.62%。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一)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部门依然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特别是对审批之后怎样管、审批错了怎样办等问题重视不够,审批事项后续监管的范围比较有限,监督力度不尽人意,监督效果不很理想。
(二)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发展一直滞后,信息化建设对行政管理创新的支撑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涉及到各級各部门需要共同办理的事项没有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通常情况下,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有些审批事项没有充分纳入到镇乡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乡镇、区县“两头跑”或“多头跑”,区县、镇乡、村社三级协作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审批工作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审批工作存在单调而复杂的特点,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肩负的责任较大等原因,导致服务队伍人员变动较大、稳定性较差、业务熟练度不高,严重影响审批效率和质量。同时,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一些新进人员参与各种培训的时间和机会不多,直接导致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积极性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强化服务意识和提升工作能力素质。
三、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改变“审批”与“监管”的简单对应关系,积极推动行政服务向“宽审批、严监管”转变,构建新型的“服务管理”格局,做到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一是审批服务更加阳光透明。规范各审批事项、各审批要素以及各条工作要求,并以恰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充分保障社会群众及企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接受监督高效履职。鼓励群众通过互联网、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各种方式,反映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和干部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各方面问题,引导全社会参与监督,形成监管合力,让权力和干部置于人民的监督下,促进权力透明阳光行使、干部廉洁高效履职。三是强化追责压实责任。根据“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出现审批纠纷要求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时,依法追究区县、镇乡政府和有关部门与审批权限对等的责任。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变政府服务职能,更大程度的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推动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将电子监察系统与行政审批系统有效对接,实时在线监察行政审批办事信息、操作过程、投诉处理等情况,防止和避免行政审批违规行为。二是镇乡政府通过院坝会、走家串户等方式,主动向群众介绍群工系统便捷功效,指导有条件的群众安装和使用群众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群工系统知晓率和使用率。三是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协作配合能力。推动各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将市行政审批系统延伸至区县、镇乡、村社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审批事项跨层级跨部门流转。四是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法定办结时间上缩短办结时间,根据各个审批服务事项的特点及要求,对办结时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确保压缩率能在50%以上,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一是充分结合党校干部培训契机,加强工作人员最新政府治理理念和发展动态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有效利用行业内的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学习、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各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现代行政技术和方法的掌控能力,增强行政审批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综合性+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改变行政审批工作队伍知识单一、能力弱化等问题,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行政服务人才。二是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由于行政审批事项比较集中,权利相对集中,廉政风险比较高,因此必须将监督关口前移,切实做好机关内部及工作人员的廉政建设,重点监督好涉及到管人、管钱、关务的关键岗位和环节,定期开展廉洁从政教育,通过观看正反面廉政警示教育片,筑牢廉洁自律意识、强化为民服务理念,营造廉洁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范争,梁平.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博硕论文
[2]张晶.标准化助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探讨标准实践
[3]党的十九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