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猫像狗的远古鳄鱼等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猫像狗的远古鳄鱼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坦桑尼亚发掘出一具非常奇怪的鳄鱼化石,这只猫科动物般大小的鳄鱼的腿较长,鼻子像狗鼻,科学家因此将其称为“猫鳄”。或许最奇怪的是,这只猫鳄竟然有着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牙齿,这意味着它拥有一种此前被认为所有爬行动物都不具备、只有哺乳动物才拥有的能力——咀嚼。科学家说,生活在1.05亿年前的猫鳄是早已消失的超级大陆——冈瓦纳古陆上的一种哺乳动物的替代者,事实上,冈瓦纳古陆很缺乏哺乳动物。
  科学家猜测,猫鳄应该有一些直立动作。此外,猫鳄比现代鳄鱼体态瘦长,骨质鳞甲也比现代鳄鱼少。现代鳄鱼的鼻孔位于头顶(便于游泳时进行呼吸),而猫鳄的鼻子则位于其长长的口鼻部的顶端,这一点与狗相似。
  也就是说,与今天的鳄鱼大部分时间都浸在水里不一样,猫鳄应该大部分时间都在
  陆地上活动。猫鳄很可能以小蜥蜴、昆虫以及当时冈瓦纳古陆上少有的原始哺乳动物为食。猫鳄独特的牙齿排列,也许使得它们能够占据当时在世界其他地方被哺乳动物所占据的那些生境,这些环境与今天鳄鱼的生境显著不同,这就应该是猫鳄与现代鳄鱼差异巨大的进化理由之所在。
  
  全球变暖确凿无疑
  
  美国海洋大气局2010年7月底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是一个无可辩驳的确凿事实。在对来自全球各地的十个最主要气候指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之后,科学家发现它们全部表明过去30年来全球气候一直在变暖,其中又以最近的10年为甚。可靠的全球气候记录始于19世纪80年代,科学家最新的分析结合了从那时至今的所有数据,并首次考虑了海洋温度和海冰面积等因素。他们发现,流入大气的温室气体对海洋造成的打击最为严重,新证据显示,过去50年来被大气俘获的热量中多达90%以上最终都被海洋吸收,由于水会随着升温而膨胀,这就造成了海平面上升以及北极夏季海冰的迅速融化,其中2010年的融化情况比此前最严重的2007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气候变动引发了极端天气,从2009年至今全球不断出现的天灾都与此有关。
  
  新种章鱼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例如,一般毒液的活性会受到温度影响,而南极章鱼的毒液中的酶却能在0℃以下保持活跃。科学家已发现北极章鱼毒液中包含一系列毒素,并且正在对这些毒素的功效进行研究。
  
  长尾巴的行星
  
  在距离地球大约153光年之外,行星HD209458b正如此紧密地“拥抱”自己的母恒星,以至于这颗行星的大气层温度很可能高达1093℃,而行星上的一年只有3.5天。行星轨道与母恒星轨道挨得如此之近,意味着HD2094586是一颗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气态巨行星,并且它一直在遭遇母恒星的炙烤,大气层不断被炸掉,这可能就是HD209458b拥有彗尾状尾巴的原因。
  HD 2094586是已知为数不多的凌日行星之一。所谓凌日行星,是指从地球上看去一直在周期性地掠过其母恒星脸面的行星。这意味着来自HD2094586的母恒星的光线在到达地球之前首先经过了这颗行星的大气层。通过研究这种被过滤的星光,天文学家能确定行星的大气构成,以及失落于太空的气体的移动速度和方向。运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宇宙起源光谱仪”,天文学家探察到了HD 209458b存在尾巴的证据,并且算出其尾巴中的气体正以每小时35400千米的速度流向地球。
  对HD209458b的尾巴的最可能解释是,其母恒星的恒星风——实际上是带电粒子流正在少量却持续不断地蒸发行星大气层。HD209458b每天丢失的质量约为36000千克。照此计算,这颗行星理论上终将被彻底蒸发掉,但这要花1万亿年时间,比恒星的寿命还长。这也首次证实了行星大气层的确会被剥离。由于HD209458b是一颗典型的“热木星”(过于靠近母恒星的气态巨行星的俗称),因此几乎可以肯定所有热木星都有像彗尾一样的尾巴。
  
  浮游生物大爆发
  
  浮游生物是漂浮于海面上或海面附近的微型海洋植物,当其大爆发时,会在海洋表面形成规模巨大的水华(也称藻花),有时蔓延数百千米,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看清它们的全貌。这是由欧洲空间局最近发布的照片,显示了爱尔兰沿岸的浮游生物大爆发涡旋。由自然条件推动的北大西洋年度性春季浮游生物大爆发能为海水“染色”,从而使得浮游生物群落可以从太空看见。
  
  新发现海底奇异动物
  
  最近,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海域279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不少奇异动物,而最奇异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两种。
  
  埃及沙漠发现新陨击坑
  
  科学家最近宣布,运用谷歌地图网站上的卫星图像,他们在埃及沙漠中新发现了一个陨击坑,并将它命名为“卡米尔坑”。卡米尔坑是全球保存最完好的陨击坑之一,宽45米,深16米,其四周沙漠上还散落着数千块太空岩石碎片。科学家推测造成这个陨击坑的“肇事者”应该是一颗同态的铁质陨星,其直径约为1.3米,重量在5000~10000千克之间,它几乎完整地撞击地球,撞击速度达每秒3500米。
  究竟有多少这么大的陨星正处在与地球相撞的轨道上?目前还不清楚,但科学家估计具有潜在威胁的陨星数量至少在数十万颗。陨星撞击预测模式认为,如此大小的铁质陨星在撞击地球之前应该已经分裂成小块。但现在看来,多达35%的铁质陨星在撞击地球之前都可能完好无损。不过,这么大的铁质陨星如果掉在城市里,所造成的危害或许不会很大,这是因为坠落的石头不会溅落很远。科学家估计,卡米尔坑的年龄只有几千岁。
  
  发现有假门的埃及古墓
  
  近日,考古学家在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发掘了两座已有4200年历史的石头墓,它们分属于法老佩皮二世统治时期的王室抄写员申达及其儿子洪苏,后者也是一名抄写员。在古埃及旧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公元前2160年,也是埃及大多数金字塔的建造时期),抄写员属于文职官员。这两座石墓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位于萨卡拉的王室埋葬地,这很奇怪一因为这里距离佩皮二世之墓很远。其中,申达的墓中有一扇画在墙上的假门,上面刻着他的姓名和职位,还有一幅死者坐在桌子边接受供奉的图画,这是古埃及人为死者祈福的标准做法。事实上,假门在古埃及各个法老时期的墓葬中都有发现,古埃及人相信死者可以通过假门与世间联系。
  
  药物渗入海虾子变胆大
  
  根据一项新研究结果,百忧解(一种抗抑郁药物)的残余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全球江河湖海的水道 中,并且正在改变生活在这些水域的虾子的行为,使它们变得更大胆,从而更容易被掠食。为了模拟野外状况,科学家让江口虾暴露在氟两汀(百忧解的主要成分)溶液中,其浓度与一般垃圾处理液中的氟西汀浓度相同。通常情况下,虾子都爱躲到安全的黑暗角落。可是,暴露在氟西汀溶液中以后,它们游向明亮水域的可能性增加了5倍,这显然使得它们被鱼或鸟掠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科学家解释说,氟西汀可能使得虾子的神经系统对血清素更敏感,而血清素是一种能明显改变脾性和睡眠模式的化合物科学家认为,虾子在水生动物食物链中处于较低层位置,可以想见其他水生动物也会受到氟西汀的干扰。此外,抗生素和止痛药等进入水中,肯定也会对动物造成影响。
  
  飞行望远镜问世
  
  经过长达13年的筹划及建造之后,美国宇航局的飞行望远镜终于问世,它首次睁开它安装在一架波音747巨型客机上的红外眼睛。这部飞行望远镜的正式名称是“同温层红外线天文台”,简称“索菲亚”,其中包括一架重达17吨的望远镜,机身上开设的一道门能让望远镜滑出来观测太空。科学家说,“索菲亚”填补了当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空缺,这个不同寻常的天文台可以看见空间红外望远镜能看到的红外光的80%,而飞行望远镜的发射和维修费用却比空间望远镜低得多。飞至同温层之后,“索菲亚”就避开了大气中阻挡红外光的水蒸气中的99%,这使得天文学家能够在夜空中对目标进行观测,而这是地面望远镜无法做到的。
  
  地球生命共享一个相先
  
  一项新的统计学研究证实,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享一个简单的祖先。进化论的中心支柱之一就是所有生命形式共享一个祖先这一理念(即“生命树”假设),但最近该理念遭到一些人尤其是微生物学家的质疑。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常常会交换基因,一些科学家便提出多种原始生命形式可能都将各自的基因材料投入了生命混合体中,形成一个“生命网”而不是一棵“生命树”。为查明究竟哪种假设是正确的,科学家对不同的进化祖先模型进行严格的统计学测试,结果发现单一祖先假设成立的概率是复合祖先假设成立的概率的至少102860倍。只有一种单一祖先、同时允许物种之间一些基因交换的模型,其成立的概率比最好的复合祖先模型成立的概率高103489倍。这一新研究不能说明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了多少次,而生命有可能有多次起源,但新研究暗示其中只有一次起源事件产生了今天所见的全部生命体。
  
  有四条腿的安康鱼
  
  或许是游泳游得太累了,图中这条长得颇为怪异的安康鱼看起来刚决定要在海底做一次夜间散步。而实际上,虽然它看上去好像长了四条腿,这“四肢”却是它用来在海底使自己保持平衡的鱼鳍。这条鱼一边休息,一边等待迅速出手抓捕经过的猎物,这些猎物是它用自己嘴巴上方的凸起引诱来的。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用上了“云”,例如云支付、云社交、云课堂等。然而,单纯依靠现有的云课堂开展在线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效果并不好。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O2O混合教学(O2O即Online To Offline)更适合中职学生。何克抗教授是最早将混合教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他指出,所谓的“混合教学”就是要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
拂晓,在阿萨姆茶园,豆丁和阿美跟着早起的茶農们出发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几乎都在课堂上进行,如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学生反馈、复习巩固等。但是一般课程的课时有限,这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很难充分展开。基于上述传统教学不足的问题,本文探究“云班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突破这些问题。一、教学模式背景分析  (一)云班平台背景  云班平台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师生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即时互动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里的
奇异的云        天上的云就像一座自然艺术走廊,可以变幻出各种形状,或像动物,或像物体,看上去惟妙惟肖,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09年8月,在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附近,一名摄影师从飞机上拍到一幅绵延上千千米的像管道一样的云的照片(见上页图)。据报道,每年秋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偏远小镇一一伯克顿镇,天空中经常出现这种长长的管状云,并因此吸引来不少游客。其实这是一种被叫做“阵
鲜红如血的雨水从天而降,引起了人们的惊讶与恐慌。  印度喀拉拉邦红雨事件  2001年7月25日到9月23日,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多次降下红雨。红色的雨滴将行人的衣服都染成了红色。也有黄雨、绿雨和黑雨的报道。喀拉拉邦出现过多次有颜色的雨,最早的记录是在1896年,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6月。  据当地人说,2001年的第一场红雨降下之前,有人听到巨大的雷声,然后看到树上被雷电烤灼的
布达佩斯,是中欧国家匈牙利的首都。美丽的多瑙河穿城而过,数座风格迥异的桥梁将隔岸相望的西侧布达和东岸佩斯连成一整座城市。  19世纪70年代,奥匈帝国在弗兰茨国王的领导下,对布达佩斯進行了大刀阔斧的重建,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布达佩斯。  跟着豆丁一起来游览这座城市吧。
大多数真菌能耐受的温度是30℃,而鸟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体温都超过了30℃。
器物铭文,揭示墓主神秘身份。    满城汉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呢?考古学家断定,他们是西汉中山国的王和王后。不过,据史书记载,西汉中山国前后共有10位王,一号墓的主人会是其中的哪一位王呢?考古学家通过查阅古史资料,对照随葬器物上有限的铭文文字材料,使用排除法,终于搞清了这位神秘的诸侯王的身份。  原来,满城一号墓出土的铜器、漆器上的铭文有的有纪年,有“卅二年”、“卅四年”、“卅六年”、“卅九年”等,都
一天,爸爸对超超和美美说,他要从网上购买“小白”,它可聪明了。  “小白是条狗吗?”俩孩子纳闷了。  “等它来到家里,你们不就知道了嘛。”  爸爸卖起了关子。究竟小白是谁呢?  下班后,爸爸帶了一个快递盒回来。  理财趣题1  每款智能音箱都有自己独特的唤醒词。假设小白能够进行语音交互的范围是在5米以内,那么人们能与它进行交互的平面范围大概是多少平方米?(求面积用近似公式:3乘以半径的平方)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