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农产品商品率及优质率指标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現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的提升。以多个表格的形式,罗列了重庆市九龙坡区2010—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和乡村人口、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优质率、人口及劳动力变化情况、农业用地面积变化情况、农业生产增长情况。通过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2013年,九龙坡区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分别达到92%、65.7%,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但是,随着城市化进城的推进,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实现“十二五”提出的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优质率分别达到95%和70%仍有一定压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认为应采取“稳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总规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健全农产品加工物流体系,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两率”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都市农业;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优质率;实现路径;重庆市九龙坡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8-055-05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1112.1739.03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12 17:30
  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的提升。重庆市九龙坡区通过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2013年,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分别达到92%、65.7%,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但是,随着城市化进城的推进,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实现“十二五”提出的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优质率分别达到95%和70%仍有一定压力。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保证“两率”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该方面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措施。
  1 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概述
  1.1 基本概念及现实意义
  农产品商品率是与农产品自给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统计上也称农业商品率,是指农户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农村人均农产品产量扣除自给消费或储存后,用于市场交易的产品部分占当期农村人均总产量的百分比。农产品商品率是农业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重要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商品性生产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据江惠生等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农业商品率的高低可以分析农业是否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分析农业是否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分析农民向国家、向社会提供了多少农产品,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从“横切面”上,分析一个区域农业生产专业分工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
  农产品优质率是指用于市场交易的产品中,优质农产品所占当期农村人均总产品的百分比。农产品优质率是反应农产品商品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产品优质化,是指农产品在一定区域和一定阶段内,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品质上满足社会多方面的、不同层次需要的过程。从现今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来看,优质农产品应具有营养性、适口性、医疗性、纯净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征。
  1.2 计算方法
  农产品商品率一般计算方法为农产品商品量与总产量之比,也可以通过商品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计算。计算公式为:
  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量/农产品总产量×100%
  =农产品商品产值/农业总产值×100%
  农产品优质率一般计算方法为优质农产品与农产品总产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农产品优质率=优质农产品量/农产品总产量×100%
  1.3 影响因素
  据陈司谨等研究,影响农产品商品率的根本因素是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与农业人口、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产品价格、农业规模经营等也有密切关系。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必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加工业以提升商品价值;同时要大力加强信息网络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商品流通,扩大品牌效应。
  影响农产品优质率的根本因素是农业科技投入。农产品优质率是在商品率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可使农产品优质率大幅度提升。
  2 九龙坡区农业生产概况
  2.1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九龙坡区位于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地处主城。2013年,全区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3.73亿元,农业增加值9.65亿元,村社集体年总收入2.73亿元。虽然乡村人口占比仍然较大,但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到1.5%(表1),占比非常小。
  2.2 农业生产概况
  2013年,全区种植业面积8573 hm2,产量17.24万t;家畜存栏量1.42万头(只)、出栏量2.63万头(只),家禽存栏量22.11万羽、出栏量63.7万羽;养殖水面1013 hm2,产量0.45万t(表2)。
  其中水果主要有:柑橘647 hm2,葡萄293 hm2,枇杷127 hm2,梨120 hm2,桃147 hm2,其他67 hm2。
  2.3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3.1 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
  截至2013年底,全区有“走马花菜”等2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有“方脑壳水果黄瓜”等19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全区共有农业品牌50余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重庆市著名商标14个、九龙坡知名商标5个、重庆市名牌产品5个,涉及蔬菜、水果、水产品、调味品等多个品种,农业生产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2.3.2 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
  近年来,全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2013年,全区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大型农业机械54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1.8%,比2010年提高19.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8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比重增加,全区拥有生产性大棚等面积约1330万m2,占种植基地面积的12.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施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依靠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2013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1.28个百分点。   2.3.3 由自给自足向服务大城市转变
  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由自给自足向商品性生产转变,以服务大城市为目标,全区以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形式的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家乐等达到了500个(家),年接待量达到50.5万人次,为服务大城市作出了贡献。
  2.3.4 由散户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转变
  2013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673 hm2,占农村耕地面积的50.57%,比2010年提高14.57个百分点。全区涉农主体达到20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18家、区级42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企业有5个;全区有农民合作社165个,其中股份合作社15个,8个合作社年销售收入均达1000万元以上,15个合作社注册了农产品商标,6个合作通过绿色或无公害认证,2个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社”,重庆团渡水产养殖股份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农业生产资源逐渐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集中,农业生产、经营与流通亦从散户型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大大降低了农户生产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
  3 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
  3.1 发展水平
  “十一五”期间,九龙坡区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到2010年,全区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7.6%,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26.9个百分点;农产品优质率65%,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进入“十二五”以来,九龙坡区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注重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普及良种良法,推广农业科技培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抓紧申报农产品品牌,都市农业发展再创新高,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稳步提高,其中农产品商品率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和重庆水平,但农产品优质率低于重庆水平(表3)。
  3.2 主要有利因素
  3.2.1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商品量增加
  九龙坡区地处都市功能核心区,具有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先天优势。“十二五”以来,全区突出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地以乡村旅游业和休闲为载体,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形成了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精品·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观光、体验、采摘等方式,优质旅游农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3.2.2 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增加
  2013年,全区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全区农产品单位产量显著增加,其中粮食、蔬菜、水果平均667 m2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加230 kg、1765 kg、83 kg。
  3.2.3 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全区通过优先扶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纷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据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市场调查显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5%~20%;再加上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追求绿色、回归自然”已成为消费潮流。这些因素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打下了基础。201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45元,在“十一五”末期基础上年均增长28.01%;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国、全市水平高13.16个百分点和14.66个百分点。
  3.3 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增长与农业要素、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显现,农业发展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制约,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九龙坡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3.1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产业工人缺乏
  “十二五”以来,九龙坡区虽然农村从业人员增长了4.79%,但农村劳动力却减少了14.09%,外出务工人员增长了8.86%,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增长了3.23%(表4)。
  究其原因,是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而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五化”(老龄化、低能化、弱智化、女性化和兼业化)现象突出,其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技术层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离开农村,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缺乏。
  同时,由于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极度缺乏,从而导致大片土地撂荒,农业生产总规模难以保持。
  3.3.2 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规模下降趋势不可逆转
  “十二五”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数量递减和质量下降趋势已难以改变,粮菜、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和畜禽养殖存出栏量都大幅缩减,农业生产规模下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从表5可以看出,“十二五”以来,九龙坡区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了4.14%,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7.74%,园地面积减少了5.11%,而林地面积增长了10.16%,其他用地面积(主要是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3.78%。
  从表6可以看出,“十二五”以来,种植业总面积缩减了49.47%,粮食和水果产量缩减近25%;而畜禽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缩减了近60%和80%。
  3.3.3 农业发展环境受限,农产品商品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难度大
  九龙坡区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其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天然优势。但是,一方面,九龙坡区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特色资源不多,且与主城区江北、渝北、北碚、南岸、沙坪坝等周边区县所拥有的资源同质性较高,都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农产品商品量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生产优质农产品品质受到一些影响。   4 实现规划目标指标的路径
  4.1 稳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总规模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必须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统一管理,稳定西彭“向葡萄”、金凤“老邬草莓”等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同时注重在“奇、异、特、鲜”上下功夫,探索引进蓝莓、杨梅等优质品种,建设都市“百果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4.2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鼓励和扶持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包括家庭农场)优先发展特优产业,鼓励村集体土地向新型农业主体流转,扩大特优农产品生产规模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稀缺、无人愿意种地的矛盾,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
  4.3 大力培育农业品牌
  积极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集团商标、证明商标,形成一批农产品商标品牌群。充分利用地理标志集团商标、证明商标的国际规则和法律功能,孵化农业区域品牌,推动农业生产化、规模化、市场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贝迪颐园、陶然居金色阳光等休闲园区,培育休闲农业文化品牌。
  4.4 健全农产品加工物流体系
  以重庆现代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服务大城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在基地分别建设产地保鲜库及净菜中心,促进农产品增值。同时推进产销对接,加强与“绿优鲜”农产品店等超市和社会单位沟通对接,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帮助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与超市、社区、单位食堂、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批发市场直接建立采购关系,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4.5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根据九龙坡区都市农业发展功能,地形地貌特征、产业发展现状和交通区位状况等,积极发展成渝高速休闲观光农业线、成渝铁路体验农业线、中梁山生态农业线3条休闲观光农业线。同时,积极组织各项休闲农业及创意推介活动,促进产业升级。
  4.6 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
  以重庆现代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在白市驿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科贸易城,充分发挥本区域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提高区域农产品商品数量和质量。
  5 结论
  农业商品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庆市九龙坡区具有农业商品化发展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近三年来,全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明显提高,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成效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由于全区农业科技投入量逐渐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迅速,在2013年农产品商品率92%和农产品优质率65.7%的基础上,通过稳定生产基地规模等一些有效的措施,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5%,优质率达到70%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建坪地准备、繁殖季节选择、分株繁殖技术、成坪前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尼拉草坪草的分株繁殖建坪技术要点。  关键词 马尼拉草坪草;分株繁殖;建坪;贵州省黔西南州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41-02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0.012.
期刊
摘 要 重庆市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无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酉水河、清水江、梅江河流域沿河两岸海拔260~400 m河谷地带,冬季少降雪、不结冰,是优质柑橘发展的适宜区域。但由于多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规划发展的,分布较零散、品种结构不合理、技术服务体系不建全、管理技术原始粗放等原因影响,导致近年来检疫性病虫害发生猖獗,种植效益严重下降,果农的生产管理积极性显著下降,柑
期刊
摘 要 引进紫色(紫晶一号)、黄色(金皇后花菜)、白色(雪山2号、东海明珠)、绿色(碧玉)共5个花菜品种在重庆市万州区进行秋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海明珠产量(1386.40 kg/667 m2)最高,花球色白、紧密,市场销售好,适宜本区生产栽培;紫晶一号产量(1079.17 kg/667 m2)较高,花球紫色,质地紧密,颜色诱人,为市场消费新宠,也适宜生产栽培。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搭配种植这2个
期刊
摘 要 大部分乳化肠等肉制品具有高脂、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含量、含有亚硝酸盐等缺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品工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几种开发健康乳化肠的新思路,包括低脂、低盐,增强功能性,无亚硝酸盐添加。通过脂肪替代品的使用、植物油替代部分动物油、适当添加膳食纤维等为开发出新型健康肉制品提供思路及方法,对肉品加工业的发展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 乳化肠;低脂;低盐;功能性;亚硝酸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1. 重庆市潼南县农业委员会,402660;2.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  3.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  摘 要 以‘11S12’为材料,采用三因素的裂-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产量的影響。结果表明,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随播期、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以11月5日、施肥量
期刊
(1. 重庆市种子管理站,401121;2. 重庆市秀山县植保植检站,409900)  摘 要 介绍重庆市秀山县2014年油菜菌核病发生总体情况。其发生特点表现为发病早、前期病情发展缓慢、后期流行较快、发生面广、总体为害较重。分析其重发原因,总结出防治对策。防治措施是:认真贯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障,采取“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的防治措施,减轻或
期刊
摘 要 重庆市集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较快,有效引导和促进了重庆市规模化沼气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调查分析重庆市建设的23个集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规模、工艺类型、设施设备配套、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的利用方式和运行管理状况。结果表明集中型沼气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设施设备配套较齐全,但多数工程实际运行状况不理想,运行效率及管理水平较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重庆市集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天府18号花生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N、P、K)间的关系,建立产量与各因素的优化数学模型:Y=4111.8674+45.7354X1+53.2618X2+57.12X3+40.1058X4-18.9635X12-0.0460X22-17.5891X32-12.3483X42-0.0003X1X2+0.0003X1X4-0.07
期刊
摘 要 比较‘南江1号’茶树良种2种穗条在不同密度下扦插繁育7个月后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和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种剪穗方式在扦插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的差异不大,指出在短穗扦插基础上,辅以顶梢扦插,能有效提高穗条利用率。  关键词 顶梢;扦插密度;成活率;根系活力;南江1号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22-04
期刊
摘 要 2008—2013年重庆市梁平县相继实施了农业部水稻、小麦和油菜高产创建项目,该项目按照规划稳步实施,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了梁平县县域经济发展。其主要措施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培训,抓点示范;先进技术,组装配套;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成功经验是“领导重视是前提,行政推动是关键;科学规划是基础,均衡增产是目标;宣传培训要先行,栽培水平是关键;整合资源是手段,集中财力是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