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为了让幼儿美术活动更多元、更生动、更受孩子的喜爱,我们开始尝试在美术活动中融入多元体验,并有了一些收获。下面就以大班美术活动“寻秘风之谷”为例,谈谈多元体验下的幼儿美术活动的操作要义。
一、情境化的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
“寻秘风之谷”活动的构思源于丹麦儿童剧《风·趣》。表演者将“风”这个“淘气的精灵”生动呈现在小观众面前, 让孩子们可以真切地感受风的存在,看到风的流动,聆听风的细语,体会风的顽皮。受此启发,教师设计了“寻秘风之谷”这一活动情境,从飞到“风之谷”——破解密码入谷——听辨风之语——帮“风精灵”变出各种小动物,整个情境自然贯穿于始终,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仿佛置身于“风之谷”,并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着风之趣。那么多元体验下的美术活动情境可以怎样创设呢?
1. 声光影多媒体的巧妙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情境教学中的一大技术突破,尤其是声光影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给人丰富的感官体验。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幼儿能够欣赏到更多美的物象。在“寻秘风之谷”活动中,教师用多媒體技术为幼儿呈现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风之谷”。幼儿可以看到“风之谷”的美景,听到“风之谷”里多变的风声,与顽皮的“风精灵”对话。这不仅带给幼儿多种感官上的刺激,还提供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
2. 艺术创作材料的精心准备
艺术创作材料的选择必须与情境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美感。“寻秘风之谷”活动的创作材料不是普通的画笔或纸张,而是用丝巾辅以树叶、芦苇、花瓣、栗子等自然物搭配来实现艺术创作的。这也是教师精心推敲与大胆尝试之后的最终选择。初始,教师也曾选择易在风中飞舞的餐巾纸、塑料袋等作为创作主材,但与丝巾相比,不论是色彩还是材质,不论是风中飞舞的形态还是落地后的造型,丝巾给人的美感无疑都是最佳的。而我们最终选择用一些自然物替代彩纸、纸团作为想象添加的辅材,也是出于对“风之谷”情境的匹配度考虑,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给幼儿的创作更增添了几分意趣。创作主材的精心准备,为幼儿自由自主地创作提供了可能性,也让幼儿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3. 教师语言行为的高度匹配
为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教师的语言及行为必须与情境高度匹配,要与幼儿一起置身于情境之中,绝不能一会以情境中的人物口吻说话,一会又以老师的身份提问,这样会打破情境,给幼儿强烈的违和感。那么如何解决提出问题或任务与情境中角色扮演之间的矛盾呢?在“寻秘风之谷”活动中,我们的策略是: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一个“风精灵”的角色,让它向幼儿提出各种任务。而教师则披着“披风”(丝巾),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寻找“风之谷”,探寻“风之谷”的秘密。这时的教师就是真正与幼儿一起探索、一起创作的伙伴,师幼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
心理学家认为,单调的环境和功能单一的玩具只能引起单调的行为,而多变的、丰富的、有刺激性的环境则可让幼儿大脑兴奋,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变的美术活动情境,可不断刺激幼儿的大脑,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
二、游戏化的过程让幼儿趣味盎然
在“寻秘风之谷”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将几个游戏环节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让幼儿在既有挑战又不失趣味的氛围中与“风儿”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游戏1:破解入谷密码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风之谷”,可是进入“风之谷”需要破解密码,这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挑战性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幼儿既需要运用细致的观察力发现有风的图片,还需要说出九宫格中图片的准确位置,才能破解出密码。而密码破解后“风之谷”大门打开,就是最好的肯定和鼓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风之谷”美景让他们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
游戏2:听辨风之语
这个游戏需要幼儿通过听风声来分辨是大风还是小风,并从风声中想象出可能的画面。从刚才游戏中的视觉转换到听觉,由声音让幼儿产生各种联想:海风轻轻吹着,吹在人的脸上,真舒服,浪花就像在轻轻地唱歌;突然风变大了,卷起一个个巨浪,拍打着岩石,眼看着龙卷风就要来了……这些都是孩子的表达,我想这名幼儿一定有去海边的经历,才能说出这样一段诗意的话。接着,幼儿解下丝巾,根据风声用丝巾表现出风的大小,游戏难度由听、说提升到听、舞,用肢体语言表现大风和小风。当然这同样难不倒幼儿,他们或独自表现,或与同伴合作,舞动丝巾来表现风声。
游戏3:变出谷中动物
“风精灵”提出,它在“风之谷”太冷清了,希望大家能帮它变出许多伙伴来。这时,教师教给幼儿一个可以变出动物的魔法口诀“乌拉乌拉旋风变”,然后向上抛起丝巾,待丝巾落地时,仔细观察其形状像什么动物,再寻找谷中的树叶、栗子、芦苇等将动物的其他特征,如眼睛、翅膀、尾巴一一变出来。丝巾的百变造型和让人无法预料的结果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一边念着魔法口诀,一边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小鸟、飞马、骆驼、恐龙……这些动物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三、多元化的体验让幼儿赏心悦目
与以往的美术活动相比,“寻秘风之谷”这个活动带给幼儿更多元化的艺术体验,细细回味,幼儿可体验到不同的美。整个活动从情境的创设到材料的选择再到师幼之间的互动都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让幼儿深深陶醉其中。
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图片,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地挑选,不管是“风之谷”的动态风景图还是入谷密码上的九宫图,每一张都会给人色彩或构图上的美感。整个活动中的音效包括:入场时激昂的音乐、“风精灵”俏皮可爱的声音、破译密码后“风之谷”大门成功打开的音效、让幼儿听辨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风声以及幼儿创作时的背景音乐等。每个音效教师都进行了认真地遴选,力争与整个活动情境协调一致,带给幼儿无限美好的遐想。
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神秘、幽默;幼儿的表达诗意、大方;魔法口诀,朗朗上口,无不展现了语言的独特美感。幼儿和着音乐用丝巾翩翩起舞,时而表现出小风的温柔之美,时而演绎着大风的狂野之美,这同样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通过观察丝巾落地时的造型,想象添加辅材,完成动物造型。那些变出的动物或栩栩如生、或古灵精怪、或神奇梦幻,你总能从幼儿的介绍中惊喜地发现幼儿作品的奇妙之处,并为之啧啧称赞。
一、情境化的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
“寻秘风之谷”活动的构思源于丹麦儿童剧《风·趣》。表演者将“风”这个“淘气的精灵”生动呈现在小观众面前, 让孩子们可以真切地感受风的存在,看到风的流动,聆听风的细语,体会风的顽皮。受此启发,教师设计了“寻秘风之谷”这一活动情境,从飞到“风之谷”——破解密码入谷——听辨风之语——帮“风精灵”变出各种小动物,整个情境自然贯穿于始终,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仿佛置身于“风之谷”,并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着风之趣。那么多元体验下的美术活动情境可以怎样创设呢?
1. 声光影多媒体的巧妙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情境教学中的一大技术突破,尤其是声光影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给人丰富的感官体验。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幼儿能够欣赏到更多美的物象。在“寻秘风之谷”活动中,教师用多媒體技术为幼儿呈现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风之谷”。幼儿可以看到“风之谷”的美景,听到“风之谷”里多变的风声,与顽皮的“风精灵”对话。这不仅带给幼儿多种感官上的刺激,还提供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
2. 艺术创作材料的精心准备
艺术创作材料的选择必须与情境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美感。“寻秘风之谷”活动的创作材料不是普通的画笔或纸张,而是用丝巾辅以树叶、芦苇、花瓣、栗子等自然物搭配来实现艺术创作的。这也是教师精心推敲与大胆尝试之后的最终选择。初始,教师也曾选择易在风中飞舞的餐巾纸、塑料袋等作为创作主材,但与丝巾相比,不论是色彩还是材质,不论是风中飞舞的形态还是落地后的造型,丝巾给人的美感无疑都是最佳的。而我们最终选择用一些自然物替代彩纸、纸团作为想象添加的辅材,也是出于对“风之谷”情境的匹配度考虑,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给幼儿的创作更增添了几分意趣。创作主材的精心准备,为幼儿自由自主地创作提供了可能性,也让幼儿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3. 教师语言行为的高度匹配
为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教师的语言及行为必须与情境高度匹配,要与幼儿一起置身于情境之中,绝不能一会以情境中的人物口吻说话,一会又以老师的身份提问,这样会打破情境,给幼儿强烈的违和感。那么如何解决提出问题或任务与情境中角色扮演之间的矛盾呢?在“寻秘风之谷”活动中,我们的策略是: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一个“风精灵”的角色,让它向幼儿提出各种任务。而教师则披着“披风”(丝巾),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寻找“风之谷”,探寻“风之谷”的秘密。这时的教师就是真正与幼儿一起探索、一起创作的伙伴,师幼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
心理学家认为,单调的环境和功能单一的玩具只能引起单调的行为,而多变的、丰富的、有刺激性的环境则可让幼儿大脑兴奋,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变的美术活动情境,可不断刺激幼儿的大脑,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
二、游戏化的过程让幼儿趣味盎然
在“寻秘风之谷”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将几个游戏环节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让幼儿在既有挑战又不失趣味的氛围中与“风儿”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游戏1:破解入谷密码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风之谷”,可是进入“风之谷”需要破解密码,这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挑战性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幼儿既需要运用细致的观察力发现有风的图片,还需要说出九宫格中图片的准确位置,才能破解出密码。而密码破解后“风之谷”大门打开,就是最好的肯定和鼓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风之谷”美景让他们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
游戏2:听辨风之语
这个游戏需要幼儿通过听风声来分辨是大风还是小风,并从风声中想象出可能的画面。从刚才游戏中的视觉转换到听觉,由声音让幼儿产生各种联想:海风轻轻吹着,吹在人的脸上,真舒服,浪花就像在轻轻地唱歌;突然风变大了,卷起一个个巨浪,拍打着岩石,眼看着龙卷风就要来了……这些都是孩子的表达,我想这名幼儿一定有去海边的经历,才能说出这样一段诗意的话。接着,幼儿解下丝巾,根据风声用丝巾表现出风的大小,游戏难度由听、说提升到听、舞,用肢体语言表现大风和小风。当然这同样难不倒幼儿,他们或独自表现,或与同伴合作,舞动丝巾来表现风声。
游戏3:变出谷中动物
“风精灵”提出,它在“风之谷”太冷清了,希望大家能帮它变出许多伙伴来。这时,教师教给幼儿一个可以变出动物的魔法口诀“乌拉乌拉旋风变”,然后向上抛起丝巾,待丝巾落地时,仔细观察其形状像什么动物,再寻找谷中的树叶、栗子、芦苇等将动物的其他特征,如眼睛、翅膀、尾巴一一变出来。丝巾的百变造型和让人无法预料的结果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一边念着魔法口诀,一边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小鸟、飞马、骆驼、恐龙……这些动物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三、多元化的体验让幼儿赏心悦目
与以往的美术活动相比,“寻秘风之谷”这个活动带给幼儿更多元化的艺术体验,细细回味,幼儿可体验到不同的美。整个活动从情境的创设到材料的选择再到师幼之间的互动都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让幼儿深深陶醉其中。
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图片,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地挑选,不管是“风之谷”的动态风景图还是入谷密码上的九宫图,每一张都会给人色彩或构图上的美感。整个活动中的音效包括:入场时激昂的音乐、“风精灵”俏皮可爱的声音、破译密码后“风之谷”大门成功打开的音效、让幼儿听辨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风声以及幼儿创作时的背景音乐等。每个音效教师都进行了认真地遴选,力争与整个活动情境协调一致,带给幼儿无限美好的遐想。
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神秘、幽默;幼儿的表达诗意、大方;魔法口诀,朗朗上口,无不展现了语言的独特美感。幼儿和着音乐用丝巾翩翩起舞,时而表现出小风的温柔之美,时而演绎着大风的狂野之美,这同样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通过观察丝巾落地时的造型,想象添加辅材,完成动物造型。那些变出的动物或栩栩如生、或古灵精怪、或神奇梦幻,你总能从幼儿的介绍中惊喜地发现幼儿作品的奇妙之处,并为之啧啧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