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可以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行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小学教学中并没有专门设置这门课程,再加上家长对这一守则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其不够重视,《中小学生守则》因此成为空壳,并没有实现其制定的价值。而目前,现行语文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守则教学内容,鉴于此,本文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详细阐述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习《中小学守则》,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规则意识 小学生 家校合作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育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见,小学语文课堂中涉及了丰富的德育题材和内容,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小学生守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学生能够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规范意识,学会做人,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自我,健康成长。
一、设置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想让学生实现课下和课上的过渡,顺利掌握课堂内容,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讲故事、提问题等方式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烘托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这样一来,既使学生掌握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使家长获得帮助孩子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懂得“勤劳笃行乐奉献”这一守则内容,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之后又给学生展示了雷锋的生平,让学生认识到,雷锋是一位平凡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不图回报地帮助别人,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一直鼓励着、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将3月15日定为学习雷锋日。在课堂上,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雷锋,并掌握了《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自身的品质。而这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有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拓展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自身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还要针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历史条件等方面进行解读,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作者的写作心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增强悟性,提升自身的修养。家长也可以效仿这一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分析生活现象和哲理,从而拓展到《中小学生守则》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虚心接受批评,做到知错就改”这一守则内容,笔者将这一成语的来历展示给学生: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战国时期,楚王重用奸臣,政治腐败,有一位叫庄辛的大臣好言相劝,但是楚王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庄辛就去赵国住了五个月躲一躲。后来秦国派兵来攻打楚国,楚王心生悔意,把庄辛请回来,问他是否还有办法挽救,这时庄辛就把“亡羊补牢”的故事讲给楚王听,楚王听后按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渡过了危机,挽救了楚国。经过这一内容的拓展,学生对“亡羊补牢”这一成语认识得更加深刻,并养成听人劝、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再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这一守则内容,笔者将《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等故事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习做人的道理,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便于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还为家庭教育做出了示范,为家长提供了有效教学策略。
三、渗透教学情感
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情感,让学生在每一篇文章中体会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意愿表达。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认知中体验语文教学价值,最终通过语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笔者详细描绘了诗中的意境:一束月光好似看不见的手,拨动作者的心弦,抬头仰望,低头沉思,深深地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这一意境的分析,使学生对思乡这一情感体会得更加透彻,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再如,在学习《端午粽》一课时,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一情感,笔者将屈原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人们对屈原的尊敬和思念,从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修养。可见,情感教学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中小学生守则》的有效途径,通过情感的渗透,使学生自主遵守行为准则,促进教学。因此,家长也要重视这一教学策略,并在家庭教育中加以实施。
四、布置教学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有力法宝。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合理布置,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作业来巩固课堂内容,在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自我认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时刻关注作业的细节,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规范,在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德育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同时,在家庭中,家长要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完《大小多少》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学多问肯钻研,不说谎不作弊”这一守则内容,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写字的作业,让学生写出“小,少,鸟,牛,果”等汉字,之后进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写字时不够标准,于是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竖折折钩”这一笔画写的时候要“竖短、横平、折斜、勾翘”;在写“鸟”这个字时,要上窄下宽,字要占田字格的中位。經过这一批阅性指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探究,并努力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对学生进行监督,保证学生不作弊,使学生严格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原则。可见,教学作业的布置,是实现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一策略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但是只有学校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校外将其落实,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遵守社会规则,规范自身的行为作风,为今后快速地融入社会、认识社会而打好基础。当然,小学生也应该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并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遵守规则,健康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将来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弛.《中小学生守则》的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17.
[2]芮彭年.论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的三原则[J].中国德育,2015(18).
[3]臧吉瑜.关于小学语文家校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9).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规则意识 小学生 家校合作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育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见,小学语文课堂中涉及了丰富的德育题材和内容,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小学生守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学生能够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规范意识,学会做人,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自我,健康成长。
一、设置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想让学生实现课下和课上的过渡,顺利掌握课堂内容,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讲故事、提问题等方式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烘托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这样一来,既使学生掌握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使家长获得帮助孩子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懂得“勤劳笃行乐奉献”这一守则内容,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之后又给学生展示了雷锋的生平,让学生认识到,雷锋是一位平凡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不图回报地帮助别人,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一直鼓励着、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将3月15日定为学习雷锋日。在课堂上,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雷锋,并掌握了《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自身的品质。而这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有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拓展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自身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还要针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历史条件等方面进行解读,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作者的写作心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增强悟性,提升自身的修养。家长也可以效仿这一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分析生活现象和哲理,从而拓展到《中小学生守则》中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虚心接受批评,做到知错就改”这一守则内容,笔者将这一成语的来历展示给学生: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战国时期,楚王重用奸臣,政治腐败,有一位叫庄辛的大臣好言相劝,但是楚王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庄辛就去赵国住了五个月躲一躲。后来秦国派兵来攻打楚国,楚王心生悔意,把庄辛请回来,问他是否还有办法挽救,这时庄辛就把“亡羊补牢”的故事讲给楚王听,楚王听后按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渡过了危机,挽救了楚国。经过这一内容的拓展,学生对“亡羊补牢”这一成语认识得更加深刻,并养成听人劝、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再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这一守则内容,笔者将《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等故事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习做人的道理,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便于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还为家庭教育做出了示范,为家长提供了有效教学策略。
三、渗透教学情感
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情感,让学生在每一篇文章中体会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意愿表达。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认知中体验语文教学价值,最终通过语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笔者详细描绘了诗中的意境:一束月光好似看不见的手,拨动作者的心弦,抬头仰望,低头沉思,深深地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这一意境的分析,使学生对思乡这一情感体会得更加透彻,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再如,在学习《端午粽》一课时,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一情感,笔者将屈原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人们对屈原的尊敬和思念,从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修养。可见,情感教学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中小学生守则》的有效途径,通过情感的渗透,使学生自主遵守行为准则,促进教学。因此,家长也要重视这一教学策略,并在家庭教育中加以实施。
四、布置教学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有力法宝。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合理布置,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作业来巩固课堂内容,在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自我认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时刻关注作业的细节,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规范,在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德育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同时,在家庭中,家长要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完《大小多少》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学多问肯钻研,不说谎不作弊”这一守则内容,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写字的作业,让学生写出“小,少,鸟,牛,果”等汉字,之后进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写字时不够标准,于是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竖折折钩”这一笔画写的时候要“竖短、横平、折斜、勾翘”;在写“鸟”这个字时,要上窄下宽,字要占田字格的中位。經过这一批阅性指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探究,并努力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对学生进行监督,保证学生不作弊,使学生严格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原则。可见,教学作业的布置,是实现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一策略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但是只有学校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校外将其落实,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遵守社会规则,规范自身的行为作风,为今后快速地融入社会、认识社会而打好基础。当然,小学生也应该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并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遵守规则,健康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将来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弛.《中小学生守则》的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17.
[2]芮彭年.论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的三原则[J].中国德育,2015(18).
[3]臧吉瑜.关于小学语文家校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9).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