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复习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就九年级语文复习课的设计、组织与方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语文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
  我根据不少老师和自己长期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认为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目的,以精讲巧精、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可参照“四程序”。
  其一为感知程序,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
  其二为反刍程序,即让学生读书。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
  其三为消化程序,即让学生练习。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其四为反馈程序,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查漏补缺,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二、语文复习课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放射性大
  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
  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覆盖面广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大纲的错误。比如复习到欧阳修及有关作家作品时,有关的文学常识该复习什么,复习多少,这些内容怎么联系和区别就很值得研究。有位老师在复习时就把欧阳修和唐宋八大家,作家作品等联系起来板书,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交代了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覆盖面问题。
  三、系统性强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表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实际上,我校九年级语文老师在复习整个初中阶段语法知识体系和名著知识时,就用板书图示法,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用板书图示进行语文复习,其系统性确实是很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四、比较性好
  “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整个中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丰富多彩有板书图示、表格显示出来。比如复习九年级上册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篇论文时,我们只要出示一份比较表,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填好表中的空格,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写作特色等知识就洞若观火了。
  五、趣味性足
  目前,有些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从进入初中的第一课开始,逐课地“炒原饭”,从字词句篇,到语言修辞逻辑,面面俱到,再教一遍。运用图示法进行复习却不同。它借助文字、符号、线条、图画和语言等多种手段,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带有极强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好奇感。更何况这种复习方法使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看旧知识,熔复习方法、思维训练、思想内容、语文知识于一炉,学生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意向,其复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但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
期刊
素质教育不但是我国基础教育努力追求的方向,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的目标,让学生努力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语文作为主科之一,随着越来越重视国学教育等一系列的改革,它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是平时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一门积累方面的学科,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它对学生的教育应该重在对学生知识、人文等方面的灌输和熏陶。我们要认识到,学习语文不是为了要考到一个高分,而是要积累一个良好的文学
期刊
群文阅读,这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但是,如果仅仅是教师筛选好文章之后,交给学生阅读,就会发现学生阅读时太随意,目的性不强,也不会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为了加强训练,可以设计“阅读记录”,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思考问题并作好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专门用一个笔记本做好阅读记录。内容如下:1.阅读的这组文章的名字、作者;2.这几篇文章的主题;3.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包括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4.读完文章的体会和感
期刊
传统的文章结构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如果语文教师能站在这样的高度注重课堂教学开篇与结尾的艺术设计,那么,一节课下来必将是“凤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而结尾亦如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觉,回味无穷。  课堂导入的方法人们探讨、实践的很多,下面主要谈谈几种好的收尾方式。  一、以练收尾重实效  教师讲得再好,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教授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练习的目
期刊
一、模式构建的意义  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尝试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大胆破除了“教师——知识——学生”的教学程式,追求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方
期刊
2015的新年比以往推迟了许多,年味还未褪去,开学的钟声已经敲响。有限的假期里许多平日里无暇顾及的事还没来得及做,许多感念的人还未来得及拜访,计划不得不再次搁浅,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毕业的学生前来探望,看到学成归来那日渐成熟的脸,一张张腼腆与羞涩的面庞在心底陡然浮现,好似当初那个见到老师害羞而低下头的自己,如今的我却不及孩子一丝半缕。早已不记得上一次探望老师是什么时候,可脑海里那眼角深深的皱纹,分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方面的思想,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带来一片明朗的天。小学生写作,要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倾吐,让他们兴之所致地写。事实确实如此,学生自由地写作,才会畅所欲言,才会快乐地表达,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  一、写作中加强片段练习  课堂教学中,常有些突发事件。捕捉突发事件练习写作,既是现成的好题材,又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积累习惯的好办法。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呢?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保持师生良好的课堂心态以及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这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心情舒畅自由,能高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沟通。师生、生生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和谐互动,共同成长,一个好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乐于且善于引领学生开辟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那么,就可能会促进学生在“为人”方面实现真正的成长。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善待出现的人文教育契机,实现这一目标呢?  先来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语文课上,S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辩论赛,辩题是“为了国家和他人的尊严,你跪还是不跪”。多元的思考,更加凸显学生出
期刊
中学语文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导入方法选得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高效率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略谈几种导入语的设置。   一、选用诗文等名句导入   设计课堂导入语时,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文等名言警句,可以营造出较浓的文学氛围,使他们沉浸其中,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如教《春》这一课时,就可先让学生背诵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