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点”的建构与实施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写融合”是一个具有传统意义,又有改革创新的话题,本文着眼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中教学“点”的建构和实施,关注学段高点的设计, 文本基点的把握和学生的成长点的落实,基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采取由此及彼、类比延伸等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深挖巧用文本中的读写融合点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融合能力,推动读写融合教学不断迈向新高度。
  【关键词】读写融合 教学点 建构实施
  语文教材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课程资源,所收录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对于学生的“吸收”和“倾吐”有着最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事关读、写两方面的最常见,也是最實用的资源大多不能综合利用,造成了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的“两张皮”现象,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改变读写分离的弊端,笔者曾在学校老师的协助下,对各个学段的读写目标和一到六年级12册教材进行了深入地钻研,就小语课堂教学中读写融合教学“点”的建构和具体实施问题,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操作策略,并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整体建构学段高点:让读写融合方向更明
  学段高点就是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进行整合梳理和顶层设计,避免读写融合盲目随意,增强计划步骤,达到纲举目张,方向明确的效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阶段小学生的读与写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读写融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关注学段的特点,对读写融合整体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开发建构,将会对学生的读写融合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把握学段目标——有的放矢
  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读写融合点,哪些读写融合点才是合适的、有益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稳步发展的,不能孤立地以文本为依据或以教师的兴趣倾向来判断,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段的读写目标和具体要求来确定。而不同年段对写作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低段是“写话”,中高段是“习作”。读写融合时,低段要考虑如何通过读写融合点的选择和运用,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根据文本所表达的范式或话题写自己想写的话。中高段则要考虑的是从文本中习得的句群构造方式、表达的顺序和谋篇布局的方法。我们通过梳理,将学段阅读目标与写话、习作教学目标进行对应编排,这样就能对读写融合学段的教学要求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更能有效地把握教学的“点” 和“度”, 进而连点成片,集片成面,圆满达成学段教学目标。
  当然,读写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具体的文本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结合,进行具体分析,在课堂上才能有方向,把读写融合落到实处。
  (二)落实任务要点——区别对待
  各个年级段的语文教学,都有明确的内容要点和任务要求,这些正是教师在进行读写融合教学中必须认真把握和理解的重要之点。
  1.低年段教学点:重视词句和兴趣的培养
  (1)词语运用。低年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用字词。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优美的词语当做学生模仿的范例,迁移加以运用。如《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0课)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的头顶鲜红鲜红的,就像嵌着一块红宝石。”其中“鲜红鲜红”这个叠词,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运用的好素材。我们可以就此提供词语的训练:我们的红领巾( )。春天的油菜花( )。一望无边的天空( )。
  (2)句式模仿。如《水乡歌》(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这首诗歌句式简单反复,都是“水乡________多?______多。”“千__________,万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了这样的句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学校________多?_____多。”“千_____,万_____。书柜一个连一个,处处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仿写,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更为读写融合找到了抓手。
  (3)激发兴趣。二年级的练习提供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素材。如《可爱的小动物》(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练习4),在学生谈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之后,再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几句话说一说,最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话写一写。
  2. 中年段教学点:重视句群和构段的训练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根据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文体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读写融合点,引导学生随文进行一些典型句群和构段方式的模仿是十分关键的。
  (1)句群仿写。《海底世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排比句:“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句中“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是个很好的句群训练点,可引导学生先想象海底还有哪些声音,再模仿这一句群说一说,写一写。
  (2)句段仿写。《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第四自然段和《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段落的中心句,总分结构明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构段方式,进行围绕中心句作具体描写的构段练习,对学生的读写融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高年段教学点:重视综合表达的运用
  高年段的读写融合要把读写融合的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上,重视情景交融、动静交替、过渡照应等表达策略的习得,让学生习之有道,用之有效。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恰好与习作教学中的“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写怎么样”等基本问题对应衔接起来,挖掘好文本中的读写融合点能有效地使学生从文本中借鉴到谋篇布局的框架与方法。   教学中关注读写融合的学段特点和要求,体现读写融合的科学、合理的梯度,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稳步提高,让学生真正明白读什么和怎么读,写什么和怎么写,从而爱上阅读和习作,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深入把握文本基点:让读写融合脱虚向实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文本,脱离文本的所谓改革创新,只能是表面热闹,而立足课堂,基于文本,在文本的基点上开发创新,才是促进语文教学脱虚向实,回归本真的正道,这也是提高读写融合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兼具语言学习和写法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文本中的“点”,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与写的练习。
  (一)由此及彼:有效把握文本中的发散点
  文本中读写融合的发散点,体现在命题、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多个方面,对小学生来说,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题”中发散写作思维
  命题是学生写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怎么办呢?其实文本中许多课文的题目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这些课文的标题也就成了读写结合很好的“发散点”。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下同)有的文题是直接用主人公的姓名或事件来命名的,如《嫦娥奔月》《陈毅探母》《林冲棒打洪教头》《诺贝尔》等,这类文题可以让人一看题目就能猜想到文章所写主要人物和故事;有的文题直接反应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月光启蒙》《爱如茉莉》《梦圆飞天》等;这类课文可以通过阅读品味题目初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有的文题直接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大意,如《我给江主席鲜花》《虎门销烟》《大江保卫战》等,还有的文题充满了诗情画意,一看就难以忘怀,如《一路花香》《田园诗情》《云房子》等。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标题,适时思考其命题技巧,并进行一些归类指导,进而结合学生的写作任务进行一些实践练习,由彼及己,对解决学生的命题难问题一定会有所帮助。
  2. 从“篇章”中发散写作技巧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不仅能让人得到精神上的陶冶,更能从中学会很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值得认真学习和继承。因此,从课文的篇章结构中发散写作方法也是读写融合的有效发散点之一。
  以《黄鹤楼送别》(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为例:
  在教学中,教者着重讲了两种很有特点的写作方法:第一种:“以喜景写哀,以哀景写喜。”这是诗中常用的经典反衬手法:“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临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在这样分别的时刻,作者把江边的景色写得如此之美,让我们越发地感受到了不舍。在教学中我们就此发散,及时补充《诗經·小雅》中“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通过这样的对比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反衬写法对情感的强表现力。第二种:特殊元素的运用。本课中运用了很多表现离别的特殊元素,如酒文化、柳文化、雾文化。酒即久也,希望友谊天长地久;柳即留也,希望故人能留下;雾色迷蒙是渲染离别的最佳元素。这些元素被巧妙地运用到诗文中,含蓄生动,耐人寻味,能够非常极致地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厚重情感,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透过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能够在内容或形式上捕捉一些适合写作发散的融合点,用好这些发散点,就能有效促进读与写的融合,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更高一个层次,即:不仅能品悟感知,习得语言精华,还会迁移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二)类比延伸:充分利用文本内外的契合点
  从阅读角度而言,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是匠心独运,这些正契合了小学生写作练习中最基本的写作素质要求。从写作角度而言,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同课文所展现的特点是相关联的,因此,学习利用文本所展示的艺术特色,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正是读写融合有效的契合点。
  1.类比:寻找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契合点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按一定的思路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在布局上都有一定的思路。阅读教学,就是要能够寻找出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清作者的思路,进而把文章的思路变为自己的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双龙洞景色的全貌及特征。由于学生在《黄果树瀑布》(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一课的学习中已对 “移步换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理解这篇课文就不再困难了。这种方法就是,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在教学中,我们就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以游览线索为顺序结构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点”的变换,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进而展示景物的全貌。课后,我们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方法去描绘家乡的一处景物,写一篇状景作文。
  2.延伸:寻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
  《三打白骨精》(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个训练点,要求学生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好处: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这些词都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心理环境。其实这就是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在写作中要斟字酌句。于是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很快就有学生将这种方法延伸到了日常的生活和写作中:
  虽然李老师稍微有点胖,但是看上去可精神了。她眼睛小小的,要是瞪起来,像铜铃似的;嘴巴小小的,可要是吼起来,就声如洪钟;耳朵小小的,如果有人讲话,就立刻变成“雷达”……   由此说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将会拥有较强的迁移文本的能力。文章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精确表达,因此寻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是在学生阅读和表达之间架起了一座有利的桥梁。
  三、突出关注成长重点:让读写融合更能促进人文素养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育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关注学生成长作为改革实践的重点,在这个点上,通过读写融合的实践探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以学生认知为起点——为读写融合激发生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换句话说,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建构,我们知道学生在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但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新的知识一定要和旧的知识有某种的关联,否则就进行不了同化或顺应。因此,在教授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起点,通过学生自己的知识图式去顺应或同化形成新的图式。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读写融合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读写融合练习。例如中年段的学生可以进行词和段的仿写,而高年段就可以通过篇的模仿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以学生情感为抓手——為读写融合注入活力
  “写”向来是学生比较排斥的,在教学中“写”的指导也常常显得干瘪。如何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宽松和愉悦的环境中更能够融入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也能得到很好激发。兴趣具有专一性和坚持性的特点。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废寝忘食的学习劲头。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读写融合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3. 以学生实践为依托——为读写融合提供平台
  进入教材的文本,每篇文章都有很多读写融合的点。如何合理确定不同年级、不同课文的读写融合点?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进行系列、有序地架构,才能有效地帮助儿童提升阅读和写作的融合能力。“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每篇文章、每节课的读写融合都应有重点,序列化、系列化。写景、叙事、抒情面面俱到,字词句段篇层层推进。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做到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一组课文的读写训练有规划,力求做到全面、系统、重点辩证地统一起来,在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能力获得、心理成长与情感发展方面架构起有机结合的逻辑链条,促进儿童读写融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其语文素养。
  总之,读写融合有着广阔的探索和实践天地,只要我们在读写融合的结合点上,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积极探索读写融合多样化的实施策略和实现途径,就能有效推动读写融合教学不断开拓新天地,迈向新高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写实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季羡林,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夹竹桃的韧性和有趣动人。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字字句句中流露出季羡林对夹竹桃的喜爱、留恋和回忆之情。课文中对比衬托写作方法、双重否定、反问句式的运用,都是课文精粹所在,应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  【学情分析】  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美丽,这样一种平淡无奇的植物,为什么作者季羡林却对它如此倾心呢?这是孩子
期刊
冷玉斌老师新出了一本书,书名叫《教书·读书》,这本书收录了他近10年来的部分文章。十年,是个时间概念。它意味着什么?如果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算,10年,他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如果从一对夫妻新婚燕尔开始算,10年,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10年,3650个日日夜夜。我喜欢时间的沉淀,因为很多原本看不清的事物,可以通过时光看清;原来不确定的情感,可以通过时光沉淀。  作为一个思想内涵丰富
期刊
“倾听”是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素养和品质,是学生了解客观世界、获取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必备条件,会听的孩子更会学习,可见“倾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日本教育学教授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倡导的也是“用心倾听的教室”。  佐藤学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基于以学生“倾听”“关联”“反思”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合作的“冲刺”与“挑战 ”;“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
期刊
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泰师附小”)坐落于美丽的护城河滨,文明古城泰兴之腹地。穿过幽静的小巷,步入学校大门,“开启孩子的快乐童年”一行大字醒目地出现在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让人不由得对这所学校心生向往。多年来,学校一直精心打造以“蕴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蕴”者,蕴含丰富矿藏也,隐喻附小的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萃”者,丛生之草也,隐喻为出类拔萃的人,表明附小的每个孩子都充满潜能。这是
期刊
读书,我有个不好的习惯,看书不看序。拿到这本《教室里的电影院》时,我依然没有看序。作者是谁、有着怎样的背景、著书的初衷等等,一概不想知道,直奔书籍的目录。几眼扫下来,我很快被目录中所涉及的电影吸引,于是,一眼电影,一眼书,阅读一开始是略为混乱的。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地,我放下了电影,回归书本,阅读的速度越来越慢,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  一、为什么是戏剧  接手戏剧社团时,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期刊
五月中旬,与老师们交流,话题是“儿童观与儿童课程”。那几日,手边搁着的几册书,全部与“儿童”有关:  《许多孩子,许多月亮》,蓝剑虹著;《孩子为何失败》,约翰·霍特著;《孩子的宇宙》,河合隼雄著;《童年之死》,大卫·帕金翰著。  可以确认,这一摞书读下去,由不得地对孩子珍惜又珍惜,敬畏又敬畏。  汪丁丁、信力健对谈,汪说道:  有很多现代教育家,都提倡“家庭学校”,家长最了解孩子,从生下来,根据他
期刊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办好一所学校,给予孩子的除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作为校长,创优学校阅读文化生态,给生命以成长智慧,无疑是最重要的使命。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的顾卫兵校长,正是这样一位既潜心阅读又善于推广阅读的校长。  五月的早晨,初夏和煦的微风吹进校长办公室,记者在这里见到顾卫兵,
期刊
一、引出续编  师:自从四年级我们学习了续编故事《受骗以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建议老师讲讲怎样续编故事。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  (板书:续编故事)  【评析】“续编故事”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说写写”《受骗以后》一文中有所涉及,用这样的话题,既引发学生对续编的思考,又明确本节习作指导的重点。  二、指导续编  师:说到续编故事,同学们有哪些经验呢?  生1:要
期刊
记得第一年工作时,我担任一群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常常调皮捣蛋,让我措手不及。有时,不知道他们课堂上的提问到底是故意捣蛋呢,还是真的疑惑不解。开学不久,课堂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那一天的语文课教学《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丹顶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让孩子们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课堂上,我展示了许多丹顶鹤的图片,
期刊
【摘要】儿童阅读,在倡导“整本书阅读”的主流意识之下,同样受到了“碎片化阅读”的冲击。本文从日常的争议和数据引入话题,从四个维度思辨“碎片”与“整体”两种阅读方式的价值特质:点状结构与网状结构;印象语言与整体语言;跳跃思维与连贯思维;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碎片”与“整体”,两种阅读都是主客观的存在,也是时代的阅读特质,各有其独特的价值。悦纳与融通,才是儿童阅读的更高形态。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