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IP圈里的微信公众平台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lei8214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新媒体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引领的新媒体迅速席卷亿万网民。2011年,微博营销成为热潮;2012年,微信成为营销新阵地;2013年,APP崛起为又一大营销平台。坐看2014年的新媒体营销格局,微博营销将持续火热,移动营销将异军突起,微博、微信和APP将成为企业新媒体营销的三架马车。
  新媒体以其快捷方便、信息海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受众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受众减少,发行量萎缩,经济收益下滑,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转型之路。但与此同时,新媒体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虽然有政策指向的扶持,但现实问题不能得以完善,成长道路仍然面临众多障碍。
  2014年,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为首的新媒体,将信息传播范围无线扩大的同时,也使得行业间的粘合度更加紧密。通过几个行业公众平台,你便可轻松了解业内信息,除此之外,新媒体更让业内人士有了便捷迅速的沟通途径。
  以知识产权行业为例,已有的传统媒体包括:《中国知识产权》杂志、《MIP知识产权管理》、《中国知识产权报》等都已或即将推出新媒体。而现有的在业内颇受关注的新媒体包括:智合东方微信公众平台、IPRdaily微信公众平台、优智博微信公众平台都已做到了定时推送业内资讯。
  本刊记者就知识产权行业内备受关注的几家新媒体,独家采访了各自的负责人,了解作为新媒体当下所面临的技术、版权、资源等众多热点话题。而作为新媒体发展中最受诟病的版权保护问题,作为本就是知识产权行业的专业人士,在经营新媒体时,将如何破解版权瓶颈?如何发展新媒体?如何与现有传统媒体合作共赢?
  智合东方首席执行官 洪祖运
  初次和Luckie(洪祖运)认识是在智合东方(以下简称智合)的VIP群里,当时这个群里已经有近180人,都是与知识产权行业相关的人士,包括学者、法官、律师、企业法务等等。虽然现在已和Luckie相熟,但也未曾见过面,这或许就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色。而智合的初创,也仅仅是靠网络便有了今天的规模。
  智合初始的几个发起人,均是出自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很多年前他们在校园内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之后大家各自走上工作岗位,也都从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工作,彼此之间也保持着联系。“平时因为我的学龄稍长,所以会牵头组织一些聚会活动。” Luckie说。
  2014年元旦前几天,在一次网络聚会(Luckie在香港,其他人在上海)中聊起,大家毕业都有不少年了,可以考虑一起做些事情。刚好当时微信公众号的浪潮初起,有关“互联网思维”的讨论沸沸扬扬,Luckie就提议大家开一个公众号,一方面可以作为一个机会沉淀每个人这些年在专业上的积累,二来可以作为一个窗口聚合更多的知识产权同行来分享和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智合东方知识产权”的公众号在2014年2月14日创号首发,那一天是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重合的日子。“选在这一天发布,我们期望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智合东方’四个字,东方的含义很清楚,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在世界的位置就是东方,智合的起源在中国的东部上海,所以东方在地缘上定位了我们是发起于东方中国的一个组织;更重要的是“智合”二字,“智”是指“智慧”,是对世界的理解,“合”讲究的是“道合”——君子合而不同,我们认同对于世界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但我们相信多元的理解依然应当贯穿一个主线——在智合,这条主线就是对于法治的共识。” Luckie说。
  从创立之初至今,智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众号订阅数已达数万人,单月用户阅读数超过40万,微信群有28个并且不断在扩大。Luckie也玩笑到,能够引起贵刊《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的关注和采访,就是很大的成绩。
  智合微信公众号上线之初,即在运营上做出有别于大多数公众号的创新,即同时建立若干个微信群。通过公众号的信息发布,与微信群的用户联系和沟通,迅速吸引了很多业内同行的关注。名不见经传的智合,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3000订阅用户的大关,微信群迅速扩大到8个。Luckie说,与其他平台相比,智合的特点应该是更加专注于专业人士的聚合与联系。换句话说,智合提供的是一个法律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上,期望实现法律行业不同成员的低成本联系和互通。而在管理方面,Luckie说:“智合从建立之初,即采取公司制的管理方式。因为股东和管理层大多是法律专业出身,所以一开始在公司架构、制度建设上我们就比较注意。原则上,我们采用人事上的矩阵式管理,和项目上的扁平化管理。公司内部主要分为业务、行政和技术三个部分,而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经常通过项目组的方式进行人员抽调组合,集中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资源的调配。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智合的管理模式基本可以匹配目前智合的发展要求。”
  当被问及为何几位创始人会有做“微信公众平台”的想法时,Luckie这样说道:“简单的说,智合的事业是基于我们对现今中国时代趋势的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个判断,是认为中国的法律市场即将进入高速增长乃至井喷的阶段,原因在于中国的各个阶层已经对于法治产生了强烈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GDP达到美国一半的国家,法律服务市场的规模却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强烈的落差预示着这一块市场的潜力巨大;第二个判断,是互联网经济将朝着同传统经济部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解构和改造商业世界的今天,法律市场同样也会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智合的事业规划中,公众号是个起点,今后也会是智合社区的一个重要‘入口’。通过对公众号、微信群这两个主要产品的运营,我们正在获取相应的经验和能力,从而为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建设一个‘法律人的云社区’做好准备。”
  据了解,目前智合东方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依托于几个大型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人人网等。智合的产品包括负责信息输出的“智合东方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智合东方”微博账户、人人网账户,以及负责社交互联的智合微信群——目前智合管理和运营的有10个综合群和18个分类群,在微信群的设置上,已经突破了知识产权专业的限制,开始覆盖更多的商业法律部门,包括私募/风险投资法、房地产法、娱乐法等等。   关于智合公众号的内容来源,Luckie介绍道,智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智合的原创内容,智合有着一支高效的编辑团队,可以保证及时的捕捉社会热点,推出有趣且不乏深度的专业解读;第二个是来自于其它优秀法律作者的授权文章,智合的编辑会广泛的阅读网站、报纸、杂志、其它微信号的文章,如果找到适合的内容,我们会联系文章的作者,取得转发授权,例如何帆法官、游云庭律师、王迁教授、陶鑫良教授、董皓博士等这些大家或者优秀的法律文章提供者,陆续给予智合全部转发授权或部分授权;第三个是来自于向智合社区用户的约稿,例如美国华盛顿美科律师事务所的梅雷律师,他在智合连载的美国司法趣闻专栏有着很高的人气,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舒海、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钱伯斯亚太区负责人李晨,这些人都在认同智合的基础上慷慨分享他们的文章,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专业内容。
  智合是一家创业公司,因此所有创业者遇到过的困难,智合都曾遇到,或者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对。在应对这些困难的过程中,Luckie尤其感受到的一点是,每一次挫折和阻碍的克服,都是极为宝贵的经验。“我们也能够明显的看到,智合在每一个困难之后都会成熟一点和强大一点。”Luckie强调,和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智合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压力,更是生存的问题。智合现在不仅仅只是做知识产权的社区,而是拓展到更多的商业法律领域。我们的基本理念就像我们的口号一样,是要建设“法律人的云社区”,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路径上,我们可能会与不同的法律从业群体进行合作,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联系与互动,来实现更大范围法律圈的融合。
  智合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同样面临着新媒体发展中的瓶颈,本就是法律专业出身的Luckie,又如何看待新媒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的新,我们理解主要是技术上的新,媒体的基本规律例如在管理、运营、传播上的原则是不会变化的。在我们看来,新媒体如果不愿意像历史上诸多新生事物那样昙花一现,反而应该更多的向传统媒体学习。最终,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内容为王,体验为王。新媒体讲究一个快,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关键内容,但快就意味着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方面的风险。如果转载文章和引用观点时并不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可能会给新媒体的发展埋下隐患,《今日头条》事件值得每一个新媒体从业的思考。就智合而言,我们在公众号的发布内容上,自始就重视版权的问题。除了原创、约稿和投稿,在文章的转载上我们均会得到原作者的同意,并按照原作者的意愿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甚至会推荐原作者自己的公众号,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作者对于新媒体的转载是乐见其成的,而取得他们的授权,更多的是对作者的尊重,换来的也是作者对平台的好感与信任。”Luckie说。
  IPRdaily CEO 周鹏
  在微博最为火热的时候,本刊记者与周鹏在微博圈里互相加了关注,也曾私信沟通过,但却未曾谋面。而当时,IPRdaily还未创办。
  1986年出生的周鹏,军校毕业后,在检察院办公室做过文案工作,2009年进入知识产权行业,2011年创办“北京盛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国内和涉外知识产权托管运营业务,曾服务过诸如河南电商产业园等大型机构,包括集团公司、国家“211”高校在内的中型客户,以及小型创业公司。周鹏现已离开北京盛韬公司,全力经营着IPRdaily,长远目标是与5名创业团队成员通过IPRdaily构建一个知识产权生态圈。
  “IPRdaily”2013年12月份正式开通中文版微信账号,在发布的公开信息中,IPRdaily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关注TMT、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命健康、环保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事宜,想通过‘媒体平台+产业平台+社区’的形式,将创业者、知识产权从业者、权利人三方进行对接,打破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信息不透明的现状。”
  “保守估计,目前国内具备专利代理资质的机构大概有1000多家,具备商标代理资质的机构有将近2万家,这其中包含8000多家具备商标代理资质的律师事务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近5年来,每年全国商标注册申请量的95%以上是通过商标代理机构提交的,不过,各家知识产权机构提供的服务侧重点不同,创业者在获权、维权、用权三方面均有需求,有时在选择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时无从入手。”IPRdaily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周鹏介绍,IPRdaily媒体平台关注的是国内外知识产权行业的最新动态,平台上的文章包括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的风险分析、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趋势及评议、知识产权行业的最新案件及经典案例分析等等。
  IPRdaily最早是诞生在腾讯邮件LIST上的,用户订阅量也可以说是比较稳定的,初期在LIST大概有500个订阅用户,大部分都是原来盛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过的客户,周鹏说:“也就是有他们,才让我们坚定的走到了今天。”其实IPRdaily最开始的定位是很独特的,它不像任何其他媒体,在最初试着发布了两次以后,定位是整合每日重点识产权行业新闻,以短平快的形式直达用户邮箱(最开始是邮件列表),主要目标用户是对知识产权新闻没有鉴别能力的人,对知识产权行业不是很了解的人,身在知识产权行业必须看新闻,却没有足够时间的人,以及关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人士。”周鹏说:“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顺应趋势,IPRdaily2013年12月份正式开通中文版微信账号,也就是在过去邮件版基础上重点推微信版,实现网站、邮件、微信等多管道传播,为业界及关心支持知识产权的朋友提供真实可信的知识产权行业信息服务。”
  成立至今,IPRdaily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经过半年积累,已经拥有近3万的关注用户和手持设备;IPRdaily针对创业者建立了首批专家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辅导支持服务;IPRdaily《拜访百余知识产权机构活动》已经开展,此外,还将拜访100家做的不错的创业公司,了解他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安排,丰富IPRdaily的案例库;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进行初步合作;与英国《MIP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进行新媒体方面的合作;建立了第一个知识产权云社区IPer公社。   据了解,目前IPRdaily的运营模式以新媒体为切入点,媒体+社群,还聚集了一批知识产权智囊团。周鹏介绍说:“我们的素材有一部分是精选高质量的文章,同时和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紧密相关的,另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智囊团成员提供的专业性的文章和媒体的推荐稿,目前IPRdaily也有自己的审查员,没有作者没有来源的一律不发。”周鹏觉得,与其他知识产权行业内的公众平台相比,IPRdaily的独特点在于,除了报道国内外最新知识产权动态,更关注最新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情报分析,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创新商业模式的机构,并且是市场资本对本行业投融资信息的第一接入口。
  对于新媒体面临的版权瓶颈,IPRdaily在运营过程中也深有体会,据了解,目前周鹏也在与传统媒体洽谈版权的合作,以期完善IPRdaily在发展过程中的版权障碍。周鹏表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发展,突破了传播的物质壁垒,降低了传播的边际成本,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特色,勇于突破和创新。而最终,新的媒体方式会与一代人共同成长,并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融入社会结构,成为某种意义的“传统媒体”,随之更新的媒体形式会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诞生。接下来IPRdaily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扩编我们自己的编辑团队,多合作、多拿授权、多自己生产。
  据了解,目前IPRdaily还没有盈利,周鹏希望将来IPRdaily打造成为一个媒体+社群+平台的知识产权生态圈,帮助知识产权行业良性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紧凑的进行,希望早日盈利。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总裁兼主编 张继哲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是一本面向全球发行的专业性杂志。自创刊以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综合性媒体平台。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已包括中、英、日三语刊、中英双语国际知识产权名录及查询评价系统、报纸、网站、电子杂志、中英日三语电子周刊、官方微博、微信等。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平台“专业性、综合性、实务性以及国际性,是我们整个平台的基本特点与核心优势。”张继哲说。
  “近几年来,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虽然我不认为新媒体会取代传统纸媒,但也绝没有忽视新媒体的建设。”张继哲表示,早在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就建立了由专人负责的新媒体部门,把网站、周刊、微博以及后来的微信都纳入了新媒体部门运营。
  而与其他行业新媒体相比较,《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官方微信平台的独特优势便在于多年的新闻采写经验,专业的采编团队,以及积累10年的独家行业文章和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供稿资源。因此,《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较其他新媒体在版权上更加具有优势。
  “在知识产权领域,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发展必须以合作为基础。单打独斗与同质化竞争是对行业本身最大的伤害。”张继哲强调。
  对于如何更加全面的发展新媒体,《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新媒体部主管周炳日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谈到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新媒体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每每被赋予了不同含义,有不同的指向。从门户网站、博客、论坛到手机报、电子周刊,再到微博、微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新媒体”。二、目前来看,新兴的微信未能取代之前的微博,就像门户网站没有取代报纸杂志一样。最早出现过的,至今还存在着,新兴的平台不过是在局部改变了其传送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流行微信就把网站、电子周刊舍弃掉,因为它们依然有市场。三、新媒体的衍变和发展,尤其是微信的出现,大有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熟人社会”那一套搬到手机上建立起了“圈子文化”。在微信朋友圈里,我们更容易去打开朋友分享的文章,愿意接受某一特定观点。这就需要我们媒体从业人员、企业营销人员结合传统社会中学习经验,制造出能让粉丝愿意分享的“产品”,从而扩大自身的传播影响力。
  针对内容建设方面的问题,周炳日很客观的分享了平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相较于其他几家运营不错的新媒体平台,我们有固有的优势,那就是拥有一支固定的采编队伍,以及通过10来年建立起来的知识产权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从业人员库。当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传统媒体都面临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衔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终打造一个全媒体平台。
  作为一个立基于传统媒体的我们,并不乏原创信息。恰恰也因为传统媒体的缘故,我们比较注重文本信息的编排、创作。但对于新媒体这块而言,这些内容远远不够。以后努力的方向就是对原有杂志文章进行二次加工,把优质内容换成更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同时也要结合时下热点,逐步加大原创的频度,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接下来就是要改变单一的内容形态,达至形态多样。旨在达到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形式,不论文字、声音、影像、图片或数据,无所不包。文字是最基本的形态,现在是个读图时代,随着手机的普及,流量资费的下降,慢慢要过渡到影像时代。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总裁兼主编张继哲觉得大有可为,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就是打造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原有的读者、作者、编辑角色划分不会那么明确、唯一,他们都统称为平台用户。他们将在更深的层次上融合,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既是读者、作者,又是传播渠道。平台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确保生活在其中的用户能持续相互协作,达至一个和谐、开放、自循环的‘内容生产’生态系统。现有的平台编辑的角色定位不再是直接监督内容的生产,其首要任务是鼓励读者成为作者,培养读者的中心意识,成为广义的媒体人。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媒体纷纷传言:中兴、华为已经向包括小米、OPPO、步步高在内的手机厂商广发“律师函”,指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不过,在媒体询证时,中兴通讯的回复属于典型的外交辞令:“中兴通讯是国内专利积累最丰富的厂商之一,我们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如果中兴、华为真的透过律师发出了“侵权警告函”,当然也不足为奇。虽然大公司“有钱就是任性”,但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侵权行为
期刊
发明的技术效果对于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具备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在发明技术效果的撰写和意见答复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引言  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创造性的审查,《专利审查指南》明确规定:审查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应当审查发明是否具有显著的进步,所谓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另外,《专利审查指南》还规定:当发明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时,一
期刊
本文从专利申请量、申请人、IPC分类以及专利申请类别与机构分布几方面对北斗导航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研究北斗导航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为我国企业、科研机构今后制定专利申请以及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引言  目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中国北斗(COMPASS)。其中,美国GPS为最成熟的系统
期刊
2015年已悄然来临,拥有全世界最庞大互联网用户群体的中国,数字音乐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音乐版权领域的争论却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过去的一年中,多家在线音乐服务商曾因音乐版权问题分别向网易云音乐提出抗议,甚至对簿公堂,网易也对此还以颜色。时至今日,在线音乐版权的混战仍在延续。  多年以来,中国的音乐行业饱受盗版荼毒,以至于大部分用户认为音乐本来就应该是免费的。当人们打开播放器随意聆听歌曲时,很少有
期刊
新药研发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性工程,具有高度风险。国内多数药企以仿制为主,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做到创新与仿制并存,在知识产权方面,两类企业都侧重于避免侵权。因此,在新药开发中,专利问题是直接影响新药开发的关键。国内许多大中型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立项前,就启动相关知识产权进程,从而做到对新药研发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  笔者就在药企多年的实际工作,就仿制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专
期刊
西门子公司知识产权部总监曲晓阳  “在2014年5月份的时候,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法,新常态其实根本就是要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由原来的投资驱动型变为创新驱动型,这个创新不光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既然创新上升到了国家经济发展引擎的高度,我们作为保护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我想我们的前途应该是更光明。不光带来机遇,而且有挑战,挑战到底来自哪里,让我们先看一下创新是如何
期刊
老话儿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年的冬天似乎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姗姗来迟。北京最近缓缓飘落了“2015年第一场雪”,仿佛预示着今年又会是个热闹非凡的一年。果不其然,新年刚过,IP圈儿的一桩桩事件就先为这个暖冬添了把火。  先来说说茶叶,逢年过节,晚辈总是难免要买些茶叶点心孝敬家里的老人,到底哪家的龙井茶才是真正的极品“狮峰龙井”,今日总算是有了定论。此前,杭州两大茶叶巨头浙江茶叶集团股
期刊
2014年12月4日至5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及香港设计中心携手举办的第四届“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行。会议邀请到了超过80位来自世界各地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威人士担任论坛演讲嘉宾,吸引了2000名业界人士参与。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创富·创商机”,设有两场大会讨论环节,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者结合本企业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企业如何
期刊
在很多场合听过很多“专家”谈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其管控,遗憾的是没有什么“专家”给过我惊喜。这些“专家”谈来谈去,谈的都是来自竞争者和遍布于人海中的个人侵权者的风险,没有丝毫新意。当然,也有些“专家”为了创新,在谈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时,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死拉硬拽上互联网,以显示其高大上。不过,从其开出的病因病灶和处方看,根本上还是些陈年的烂谷子。  谈到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笔者倒是认为,
期刊
12月5日,由北京彼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彼速)主办的“彼速2014年度新产品及产品路线图发布会暨工具·平台与现代化知识产权服务研讨会”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圆满落幕。本发布会及研讨会主要公布了彼速2014年度“IPS+”、“科园智通”、“星合”、“彼速云”四款新的服务产品,并展望了公司的未来规划及发展方向,为政府、企业、律所、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全面便捷的知识产权软件工具和服务;并针对工具及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