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竞赛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别从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对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外实验;微生物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52-02
  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技竞赛(以下简称生命竞赛)是由浙江省教育厅在2009年起主办的,面向浙江省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的学科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以第四届生命竞赛为例,竞赛要求4~5名队员与1~2名指导老师组成一支参赛队伍,以“生物安全”作为主题,了解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在竞赛期间,各参赛队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作品,撰写论文,最后进行现场答辩。生命竞赛的举办,为全省的大学生,尤其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等。笔者小组于去年参加了第四届生命竞赛,半年时光,收获颇多,现分享如下。
  一、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本次竞赛的主题非常开放,并且和实际生活相贴切。近年,有关“塑化剂”的负面新闻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关于塑化剂对人体的影响,这属于生物安全的范围;研究某些污染性元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具体不利影响,这也属于生物安全的范畴;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检测,研究其对生物体的潜在危险,这毫无疑问也是生物安全的范畴。短短四个字的主题反而为各参赛小组提供了非常大的选题自由度,各参赛成员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选择自己小组的研究点,而研究点的选择正体现了整个小组成员的思想。相比历届生命竞赛的命题方式,本届生命竞赛的主题更自由、更具有实际意义、更能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其次,普通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课程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且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少有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做,这样不便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命竞赛则是要求参赛成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先进性列为评分项之一(占团队最终得分的12%)。这对参赛成员在实验设计上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非常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参赛成员可以大量地查阅近些年的文献,在他人的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套崭新的研究方案——重点在于,要想方设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笔者团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对多个他人已有的方案进行了改良,使之更符合自身研究的目的,或者是更容易操作。而在改良或者独创的过程中,还必须对方案进行严谨的推敲,保证其是科学的、有效的。这个过程无疑是对整个团队创新能力的一种锻炼。
  二、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
  在本科生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一般情况下前两年也就是大一和大二两学年时间则是理论课占据了整个学时的绝大部分,而实践课程却寥寥无几。不仅如此,在绝大部分的理论课程中,教师也仅仅是把书本中的知识原模原样地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性训练,没有让他们将理论知识真正利用到实际中去。专业实习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没有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多数情况下只能走马观花,结合课堂教学完成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就算完成实习。毕业论文环节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这学期大部分毕业生忙于参加人才交流会、面试和实习等各种就业活动,使毕业论文的完成受到严重的影响,实践效果大大打折扣。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知识,往往学生们在开课一年乃至半年之后,便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思维欠缺,动手能力差,继续学习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满足不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诗人陆游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放眼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的教育,缺少的正是亲身实践,正是“躬行”。
  而生命竞赛这类学科竞赛正是解决这个现状的一剂良方,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一个运用知识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且这种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因为实际的问题比教材中的个例要复杂很多,这就要求学生们同时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知识便得以巩固。同时,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不停地发现新问题,因此还能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积攒不少实际经验。因此,生命竞赛在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根本上来说,生命竞赛是一次比赛,是胜负之拼。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能让一个团队领先在起跑线上,但若想最终取得一个好成绩,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生命竞赛培养的更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笔者看来,除了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竞赛还培养了参赛成员如下一些能力。
  1.团队协作能力。历届生命竞赛均要求学生组成一支5人左右的团队集体参加比赛,在团队的组织过程中,通常在5人中会有一名队员担任这支团队的“队长”。这就对所有参赛队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若不懂合作,各成员之间缺乏协调,那么整个团队便会如同一般散沙,于是便失去了作为“团队”的意义和价值;反之,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密切合作,相互之间安排好各自的任务,在遇到矛盾时也能用一种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这个团队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取得最终的胜利。
  2.展示與答辩技巧。一个参赛队伍的研究成果是“内容”,如果想要“内容”为他人所理解,必需的一个环节便是“表现”。“内容”加“表现”是体现团队水平的重要因素,若一个团队的内容非常丰满,但是表现做得不到位,那么他人可能便会不理解这支队伍的内容;反之,若一个团队内容匮乏,却把精力放在表现上,那么在他人看来只有空洞的外壳。竞赛的最终环节——成果展示和答辩就是一个表现的舞台,每支团队需要制作一份PT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委专家的提问。展示和答辩占据了团队最终得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30%)。在这个过程中,参赛队员的PPT制作技术、演讲水平和答辩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3.心态。比赛最终需要决出胜负,在得到比赛结果的同时,也考验着参赛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队伍花了许多的精力去参加竞赛,却没有得到自己希望的结果;有些队伍本认为自己表现欠佳,却意外地取得了一个好成绩,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重要的是要学着如何去看待这些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这便是生命竞赛要教给参赛队员的最后一个道理。
  综上所述,以科技竞赛(包括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等)为载体,构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训练体系,对于推荐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KT2011090)—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国计量学院教改项目—以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其他文献
我国《刑法》在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条文中内含了消极侧面和积极侧面。这使"罪刑法定"承载的人权保障机能依附于社会保护机能。罪行说、折衷说对《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解释,违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如火如荼推进,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包装、汽车制造等多个工业领域,大幅度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但
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修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起诉难”、“申诉难”、“执行难”几大问题。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至今,“申诉难“的问题是否得
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接受和解读<人性的枷锁>,给我们一个启示:人成长的历程是一部艰难的精神磨练史.儿童时期的恋母情结,少年时期的宗教信仰,青年时期的情欲冲动,既给人
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是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的一次革命性技术变革,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提高设施生产效益、实现清洁高效生产的一个解决方案。LED光源以其节能高效和光谱可调
人们对"望洋兴叹"一词往往是望文生义,误解作望着海洋,发出叹息.受此影响,"望X兴叹"之类的词语层出不穷.这反映了语言运用中的习非成是现象."望洋"最初是一个联绵字,意思是仰
摘要: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添加As来提高黄铜的耐蚀性能,但是As是一种剧毒元素,含As黄铜会严重污染环境,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改善黄铜合金耐蚀性能
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全县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立足现实,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改进党性教育的新
<正> 流经厨房排水管以及酒楼饭店排水管的污水中含有大量脂肪。这种脂肪粘度高,常温下多呈固态,不仅极易附着排水管内壁,而且还会粘附各种有机、无机物,使排水管内截面不断
为了有效降低汽车被盗率,降低汽车生态链各层级之间的预期风险,提高车主、监控人员之间的粘性,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GPS的汽车防盗保障系统。该系统运用卫星定位、车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最新技术,不仅能在汽车被盗时提供有效追盗信息,更能通过大数据提前预防汽车被盗,从而有效降低汽车被盗几率。本系统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出一条网络人车生态链,通过卫星定位,确保车辆有迹可循;通过云计算,可快捷地获取车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