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材料磁化对无线电能传输的能量损失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公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充电路面是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路面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智能路面,可使路面同时满足行驶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设计实用的无线充电路面,需要将传输装置埋设于路面材料中,如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材料.无线电能传输是路面中的原边线圈和电动汽车上的副边线圈经感应耦合谐振完成的.现有无线电能传输过程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当传输过程需要穿过路面材料时,空间介质的电磁特性对无线电能传输所产生的影响需要探究.为此,选取AC-13型沥青混凝土和C30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研究分析2种路面材料的磁化性能以及对感应耦合谐振电路的能量损失效应.首先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对2种路面材料组成成分的磁化性能进行定量分析,接着采用LCR测试仪测量其感应耦合系数,最后搭建87 kHz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来研究能量损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组成成分的磁化性能差异较大,水泥混凝土可视为连续的磁性介质,而沥青混凝土不连续;2种路面材料在感应耦合谐振电路中会降低感应耦合系数,且材料的磁化会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谐振电路失谐,导致原边功率下降12.7%和14.2%,并造成能量损失;经调节谐振状态后发现,电路的谐振频率向低偏离;为了降低无线充电路面的能量损失,在设计过程中应将路面材料的磁化作为关键因素来考虑.
其他文献
温度作用下摩擦型能量桩不仅会引起桩体热应力,而且会引起桩体位移.针对黏性土地基中摩擦型能量桩开展现场热响应试验研究,实测进/出口水温、桩体温度以及桩体热应变与热应力
9月1日,山西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会上深刻分析了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距,指出要着力破解九大难题。【破解准入难题,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
为研究深冷温度对W6Mo5Cr4V2高速钢磨损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深冷温度处理试样进行了磨损试验,硬度试验和显微组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深冷温度降低,磨损率越来越小,经过深冷
不久前,《从实际出发剖析当前道路交通工程问题,寻求提升安全措施》一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该文未经事故统计和致因分析,仅通过对几起事故及危害的描述,就给道路及设施等贴上“缺陷”“隐患”的标签,并得出环形匝道半径小是“胎里的毛病”,交通工程和限速是“无关痛痒”的措施,“现行规范都是有待检验、相对滞后”等缺乏科学依据、脱离工程实际的错误结论。对该文上述内容及结论,笔者现撰文进行回应。
分析了道路线形对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分别使用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和模型驱动的经典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以道路线形技术指标为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数学模型,
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依托,基于单一锚固形式的拉拔试验与交通隧道工程对锚固系统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且可实现及时支护理念的快速预应力锚固系统,并以其为核心
为改善聚氨酯(PU)改性沥青的性能,实现其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将PU、岩沥青(RA)和基质沥青(BA)按照自定的室内工艺流程制备得到PU复合改性沥青,并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的适宜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问题是制约桥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亟需发展具有高疲劳抗力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同时引入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和纵肋与横隔板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