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中学教师站在讲台上循循善诱看似也很正常,我却感觉这里边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它给学生和老师之间画上了一条无形的界限,高高在上的感觉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是淘气的学生由于和老师的距离过远,经常有偏离学习环境的行为,老师一句话的提醒会分散全班学生学习注意力。因此,我主张,老师课堂上应尽可能在影行上接近学生,走近学生身边。
  一、发现学生的优点。自己很小时候,有了优点,父母都会表扬,而每次惹
  祸,也总逃不过父母的眼睛,即使是儿童认为极隐秘的事,也会被发现,这种疑虑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淡忘。如今也为人父,孩子的一言一行自己也能做出比较准确地判断,又回忆起儿时的那个疑虑,其实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我们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儿女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一个共同的特点——太熟悉了。熟悉能把握一个人的性格,熟悉能了解一个人的特点。教师面对教育对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而我们了解学生主要渠道就是课堂。在实施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在语言上学生,而且要尽可能把身体走近学生,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了解学生。我的每节语文课前几分钟都是学生推荐自己作品、同学互相评价的时间,一次,我发现一个女生在听同学读作文时总在纸上断断续续写,我若无其事地溜达到其身后,看到的是这个学生记录1.2.3.……其内容是听同学作品的优缺点——难怪这个同学评价别人的作品头头是道,原来她有这么一招!我在评价即将结束时说出了这个秘密,随即说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过更无花。”然后又说道:“但老师却希望‘此花开过还有花’。”只要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能发现学生的长处,同时也能为班级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达到双重激励的目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我们的教育方法,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身边的教育材料,给学生直接的影响。
  二、给分神的学生提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敬师长”,从
  古至今,对老师尊重的警言和教导,在一代又一代众多的学生中潜滋暗长,既提高了教师的人格地位,也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威严感。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存在个别的现象,好动的学生禁不住几十分钟的静坐、淘气的学生间歇搞一些小动作,即使是再生动的课堂,也免不了个别学生“开小差儿”,连成就文学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曾在课堂,“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因为“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样的先生怎能在课堂上提高效率,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教育特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利用课堂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教师走近学生,在淘气的学生课桌上轻轻点一下,在“开小差儿”学生的肩头轻轻拍打一下,都能及时把学生引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既解决了语言提醒影响他人的弊端,也给淘气的学生最大限度的留足了面子——学生也是有自尊的。有的学生,当老师走到他的身边时,他会不由自主地看看老师,老师微微点头或是微微摇头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引起他神经反应,立刻坐正,很快又参与到学习思考情境中。走近学生,充分利用除语言之外的感官——动作和视觉,对学生中极个别的现象给予提醒,及时转变学生状况,最大程度提高每一个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页)
  三、给胆小的学生鼓励。现在的中学生,虽然较之以前的中学生胆大、不易
  管教,但还是存在为数不少的部分学生有畏惧老师的心理,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同在一个空间学习,由于害怕老师,又顾虑自己说错招致学生的嘲笑,总是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被老师叫起来,想好的语言也不能流利表达,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同样会引起个别学生的笑话,日积月累,胆子越来越小,成了被课堂遗忘的角落。我在和家长的交谈中,不少的家长也谈到这个现象,说自己的孩子胆小,不敢向老师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在我的教学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一个比较高大的男生站起来读课文,不长的一段文字,读起来结结巴巴,好似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仅如此,还满脸通红,额头渗出了虚汗,凭经验判断,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个很少站起来说话的学生——胆儿太小。我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轻声说了一句“读得慢一点,你会读好的。”这个学生果然镇静了许多,不仅能明显听出语言连贯的进步,还能感觉到他的声音也比刚才大了。拉近师生距离的最好办法就是走近学生。想了解一个朋友,就要和朋友交往,交往产生亲近,交往产生友情;想了解一个学生,同样要走进学生,学生的生活。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大声说一句“你能行!”不如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告诉他“你能行。”因为你成了他的朋友,是在关键时候给予帮助的朋友。朋友的交往经常是说悄悄话而不是喊叫。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轻声鼓励的学生是很多的。
  四、 直接解决问题。“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师生地位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基于这个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走近学生,和学生融为一个整体。另外,就教学的目的要求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其能力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是求知者,是问题的探究者,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讨论,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问题会五花八门,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会参差不齐,教师在学生讨论巡视的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随时解答,对集中的问题或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达到心中有数;就差生来讲,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分析讨论新问题所需铺垫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指导,帮助其巩固一下旧知识,关注后进生。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教学的设计者,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是为了完成预期的目的而进行操作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学效果如何,需要进行那些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安排等等一系列的情况都学要掌握,这些情况的把握,只有走近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才会了解到更加真实、更加准确的资料。
  这里谈到走近学生身边,并不是否定三尺讲台教育教学的作用,讲台仍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思想和行为引导的主要位置,它的传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我所谈的走进学生身边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特殊问题的解决,个别学生的指导,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全体学生的同时,针对需要解决的对象直接面对面辅导、教育,以免分散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影响解决问题的重点,随时弥补三尺讲台教育教学的不足,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古今传送的名言生动地再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根据多年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做法。    一、丰富学生生活,为习作充实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可目前学校普遍反映出学生学习生活单一,其原因(1)是安全问题。当代家庭大部分都是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长心肝宝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关系    阅读与写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了阅读,写作就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离开了写作,阅读就好比没有航标的航船,做毫无意义的航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如何做好阅读与写作的工作,这是
期刊
摘要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目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创设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佐以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实践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理论,但是无可避免地泛起人本主义的沉渣;时隔一年,马克思恩格斯携手合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沿着“分工、私有制与‘异化’及其消除一一共产主义”的逻辑路径,彻底清算了人本主义的刻痕,把共产主义及人的发展完全置于实践的唯物史观之域。比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期刊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所谓“教书育人”。而在教育日趋功利化的今天,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成为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尤其是高中阶段,思想方面的教育更是无暇顾及,教育往往滞后于问题,教育者显得很是被动。高中生开始观察社会、认识人生,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一时期也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品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终生发
期刊
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度关注新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各种流派的教学开始充斥课堂,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然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未因课堂的多彩而厚实起来。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更让一线教师不知所措。语文教学该向何方去?语文教学应不应该有自身的“座标”?成为大家所关切的话题!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身的“座标”。那语文教学的“座标”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己明确向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我县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教师做不到“依学定教”和“顺学而导”。  问题(一):教师不因学情定教  无论是语文教学中的“满堂灌”也好,还是“满堂问”也好,众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或根本没有“依学定教”的意识和习惯,总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计教案和确定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以师道尊严的面孔出
期刊
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友情的体验等。  《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试图在理解“人文”的基础上,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小学美术
期刊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老师感到为难、学生感到头疼的事,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 生活化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做
期刊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
期刊
一、主题背景    经常听见学生反应:“老师,你分析讲解的问题我全部可以听懂,可是碰到课外相似题目,只是条件略加以改变,我就不知如何解答,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  也经常听见有些老师不无抱厌地说“这类题目有的学生已经问了三遍了,不知怎么,还有一些不懂,不会运用,一碰到相似题目,就束手无策,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这些向我们提出一个在实践层面上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如何应用已学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