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制订之年。下面我想就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做一些探讨。
首先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它的理论框架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提出了一个经济社会净福利最大化。这一方面意味着民意福利最大化,另外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本最小化。
以往我们都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或者说,实际上增长是硬道理,但经济增长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净福利就越大。经济增长过程中会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增长幅度越快,净福利反而是急剧下降的。比如“九五”计划时期,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只有8.63%,无论是能源消耗发电量还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低增长,还有的是负增长。2001年到2008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但是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实际上超过了经济增长率。这告诉我们,实际上我们要打破经济增长至上论,我们知道历次的计划都把转型和战略结构的调整作为主线。
今年二月份,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八大举措。中国今后三十年,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其实我们的主题就从原来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转型是硬道理”。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就是金融危机,特别是全球的局势。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从1750年以来,传统的西方国家的增长模式是,一方面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另外一方面碳排放不断增长。可以说它的基本的模式就是我们定义的黑色发展模式。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创造一种新的创新模式,我们叫它绿色发展模式。本质是什么?就是要使得经济继续增长,但是要与碳排放开始脱钩,或者说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未来进一步发展。当前,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全球气候变化都形成了一个机制,中国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不断进行绿色创新?我们必须要转型,要在全球的转型过程中先行一步,要占领有利的地位。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国处在资源矛盾凸显期,我们的很多指标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可以认为气候变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
我们当时只是从国内的角度来论证资源环境是最大的限制因素,今天我们从全球的角度要考虑到气候变化是最大的一个限制因素。“十二五”规划的定位就是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确保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绿色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全国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是政府履行四大职能的重要依据。可以这么讲,五年规划就是要把它量化,并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我们要对各级政府进行约束,确保各级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地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它的实现。
我们可以对“十一五”时期的绿色指标做一个评估,有一部分指标是实现了,有一部分指标还没有实现,主要没有实现的实际上是单位GDP能耗,现在看来只是实现了64%。“十二五”规划是比较清楚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就把五大建设、五位一体凸显出来,尤其是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主要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凸显了“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的理念。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总体设计上分为五个方面,前三个方面都是“十一五”规划提出来的,后两个方面,一个建立气候适应型社会,一个是防灾减灾,对此也进行了绿色规划设计,“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绿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
从关键性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来,不仅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20%,而且还要提出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其中也包括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迅速提高,以及减少其他的温室气体,此外还考虑到利用清洁煤炭比例,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空间,以及环境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我想这一些思路都是对过去“十一五”规划的一个继承和创新,基本上能够考虑到尽可能的量化,能够对各地各行业、各主要部门进行分解。
“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是“绿色”。第一,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的最大挑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第二,中国需要积极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第三,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黑猫”,因为我们已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国了,不过如今要“黑猫”转“绿猫”;第四,就是要积极促进绿色合作,我们还是要为人类做出绿色贡献,可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规划,将成为中国实现绿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首先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它的理论框架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提出了一个经济社会净福利最大化。这一方面意味着民意福利最大化,另外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本最小化。
以往我们都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或者说,实际上增长是硬道理,但经济增长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净福利就越大。经济增长过程中会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增长幅度越快,净福利反而是急剧下降的。比如“九五”计划时期,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只有8.63%,无论是能源消耗发电量还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低增长,还有的是负增长。2001年到2008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但是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实际上超过了经济增长率。这告诉我们,实际上我们要打破经济增长至上论,我们知道历次的计划都把转型和战略结构的调整作为主线。
今年二月份,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八大举措。中国今后三十年,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其实我们的主题就从原来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转型是硬道理”。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就是金融危机,特别是全球的局势。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从1750年以来,传统的西方国家的增长模式是,一方面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另外一方面碳排放不断增长。可以说它的基本的模式就是我们定义的黑色发展模式。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创造一种新的创新模式,我们叫它绿色发展模式。本质是什么?就是要使得经济继续增长,但是要与碳排放开始脱钩,或者说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未来进一步发展。当前,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全球气候变化都形成了一个机制,中国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不断进行绿色创新?我们必须要转型,要在全球的转型过程中先行一步,要占领有利的地位。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国处在资源矛盾凸显期,我们的很多指标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可以认为气候变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
我们当时只是从国内的角度来论证资源环境是最大的限制因素,今天我们从全球的角度要考虑到气候变化是最大的一个限制因素。“十二五”规划的定位就是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确保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绿色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全国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是政府履行四大职能的重要依据。可以这么讲,五年规划就是要把它量化,并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我们要对各级政府进行约束,确保各级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地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它的实现。
我们可以对“十一五”时期的绿色指标做一个评估,有一部分指标是实现了,有一部分指标还没有实现,主要没有实现的实际上是单位GDP能耗,现在看来只是实现了64%。“十二五”规划是比较清楚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就把五大建设、五位一体凸显出来,尤其是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主要的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凸显了“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的理念。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总体设计上分为五个方面,前三个方面都是“十一五”规划提出来的,后两个方面,一个建立气候适应型社会,一个是防灾减灾,对此也进行了绿色规划设计,“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绿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
从关键性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来,不仅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20%,而且还要提出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其中也包括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迅速提高,以及减少其他的温室气体,此外还考虑到利用清洁煤炭比例,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空间,以及环境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我想这一些思路都是对过去“十一五”规划的一个继承和创新,基本上能够考虑到尽可能的量化,能够对各地各行业、各主要部门进行分解。
“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是“绿色”。第一,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的最大挑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第二,中国需要积极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第三,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黑猫”,因为我们已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国了,不过如今要“黑猫”转“绿猫”;第四,就是要积极促进绿色合作,我们还是要为人类做出绿色贡献,可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规划,将成为中国实现绿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