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培养逐渐加强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开始广泛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发展,并围绕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了课题研究。现阶段我国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已逐渐成熟,但对贯彻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04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落后
   教学形式的落后是现今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呆板和教学手段的陈旧方面。从教学模式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培养要求,许多教师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习惯,将品德与社会视为死记硬背便能得高分的课程,从而造成学生所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让学生产生死记硬背便能应付考试的心理。从教学手段角度来看,许多教师没有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没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还让品德与社会教学难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阻碍了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缺乏专业教师教学
   目前在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缺乏专业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意义,忽视了该门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性,课程课时设置普遍偏少,并且没有专业的授课教师,往往让班主任充当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没有体现出该门课程的重要地位。此外,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该科目的成绩在语、数、外科目的对比下显得不重要,从而出现教师占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现象。长此以往,学校、教师及家长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了品德与社会专业教师的稀缺,使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学生该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三)课堂教学局限性
   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较为突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了改革,要求教师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将切身经历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最后是对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提出要求,要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作为该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我国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课堂知识的扩展延伸亟待加强,教师没有发挥课堂主导地位的优势,未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内知识扩展到课外,从而达不到课内外知识衔接的目标,并且忽略了时政热点融入课堂的重要性,使得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不能突破教材的局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影响。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要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得到发展,就应该从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要落实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去,还要注重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变。通过一定的教学目标制定,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供空间,以继续教育为路径实现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如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
   (二)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是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增添乐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将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让该门课程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教学科目,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呈现。
   (三)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认识开展教学活动的价值,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活动将课堂与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课本剧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置学生于活动主体地位,结合教师适当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开展力度,激发学生潜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应该充分考虑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为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掘提供良好的环境。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应该突破教材的局限,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体现品德与社会學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生活情境的创设,既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又能以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路径之一。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来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试金石,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构建可以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差异角度出发,用爱尝试,真正地了解学生,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三、结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加强,要促进该门课程教学的发展,就应该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认识到小学阶段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再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融入一定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使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2):178-179.
其他文献
从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视域出发,对《纽约时报》网站2015年的涉华环境新闻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发现《纽约时报》网站的涉华环境新闻蕴含着生态中心主义的理念,在不同的新闻文本中这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困生转化工作涉及的是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面对的是“特殊的人”的教育.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他们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路政部门施工建设了大量的路桥项目.不仅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便于城市发展经济.但是随着大量路桥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使得一些
正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收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作品多以神秘、朦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毕节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近些年经常运用到深基坑逆作的施工方法,这一施工方式的运用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重点对该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
泗水取鼎为汉代画像石中常见题材,反映的是汉代人们对秦始皇暴虐亡国的讽刺。在邹城博物馆收藏的汉画像中,有两幅不同时期与不同艺术风格的泗水取鼎图,本文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其独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相容,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
期刊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和工作。再加上,英语教育在我国的重视,使得网络英语词汇进入人们的口语及书面语中,融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地铁工程等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要求也不断增加。SMW工法作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就是一种新型深基坑施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