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林细根形态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祁连山青海云杉中龄林细根分布与土壤环境的互作关系,明晰不同混交度下土壤养分对细根发育的贡献因子,为祁连山天然林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根钻法对混交度为0,0.2,0.4,0.6的青海云杉中龄林进行细根取样,揭示不同土层细根形态特征,剖析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细根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0—20 cm的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p<0.05),混交度0.4的林分各土层细根形态指标最大。4种混交度林分各土层中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且各土层均以混交度0.4为最高。细根的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与0—40 cm土层中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与全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细根生物量密度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混交度0.4的青海云杉中龄林有较强的细根贡献和较好土壤肥力,更有利于群落稳定效益的发挥。
其他文献
自然生态系统在其生态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产生的产品和服务即生态系统服务,它维系着地球系统正常运作,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快速城市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影响着人类福祉,也造成了各类区域性的生态风险。本研究根据沈阳经济区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结合谷歌地球引擎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将经济区土地利用解译分为了6种利用类
本文主要构建了数学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思考路径,即围绕创设教学情境、提炼核心问题和选择学习方式三个要素来备课,并举例说明每个要素在实践中的误区、策略和方法。
提出了一种小孔耦合型双通道太赫兹波导定向耦合器,采用新颖的阶梯结构,将两个单通道耦合器结合,可在双通道内实现相同的耦合输出。研究结果表明,在180~260 GHz的频率范围内,该耦合器的耦合度为10 dB,输出最大误差小于1.6 dB,回波损耗大于25 dB,隔离度大于35 dB,相对带宽达到36%。与传统的太赫兹波导定向耦合器相比,该耦合器能够实现双通道的耦合输出,在太赫兹系统中可用于双通道的功
教学范式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文章立足于新文科背景,探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互动媒体艺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以学习为中心的宗旨,改革教学范式。“新文科”的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学科观念,聚焦社会发展中的新成就,将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经济等要素融入传统文科,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定位。互动媒体艺术专业实验课程在新文科的要求下凸显了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范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分年级、分单元对知识内容重组编排的,教学实施也是如此。但大多数教师还是从“课时视角”去解读教材的,缺乏整体性,因而出现“学生学不好”的现象。文章基于学生立场,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单元为例,提出从“单元视角”出发,对单元内容实施整体教学,采用“整体把握,系统解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结构重组,合理调整单元教学内容顺序;关联设计,实现有结构地教和有关联地学”
为了解森林土壤水热在冻融期的变化情况,以祁连山中部天涝池流域内2 750 m低海拔、3 050 m中海拔和3 250 m高海拔下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2014-2019年冻融期土壤温度及未冻水体积含水量(USWC)在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变化特征和差异性.结果表明,观测时段内,2 750~3 250 m海拔内的青海云杉林10~40 cm土层的土壤于11月中旬开始冻结, 5月上旬全部融化;土壤冻
<正>在我国,空气净化器能真正进入大众消费的视野,少不了雾霾“助推”。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空气质量正逐步向好,但室外空气质量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室内装饰、装修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甲醛、苯、细菌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室内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家用空气净化器成为空气净化器市场主流,以健康家电的身份走进千家万户。202
期刊
<正>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途径、更好地发挥林业资源生态效益,是各国政府急需做好的重要工作。祁连山地理位置突出,是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浅山区土地、气候资源丰富,对于维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安全发挥着突出作用。但该区域经济活动以农牧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草原植被大量开垦,森林资源减少,草场严重超
期刊
恢复人工植被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区废弃地修复的主要手段,经过近5年的修复,矿区废弃地修复区地上植被盖度明显提高,但关于作为评价土壤修复效果重要指标的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认识还很有限。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典型煤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煤矿修复区和毗邻区(原始地貌)大型土壤动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修复区植物丰富度、生物量、盖度及土壤粗砂、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