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SNCR应用优化的实验与模化研究

来源 :电站系统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电厂75 t/h四角切向燃烧的煤粉锅炉,进行低NOx运行的SNCR试验调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关于SNCR的优化研究表明:SNCR运行工况中的最优氨氮比为2.0;SNCR采用单独上层喷氨,与上下层混合喷射或单独下层喷射两工况相比,有更高的脱硝效率:在深度空气分级SOFA配风40%与30%的对比下,40%SOFA协同使用SNCR,可实现整体脱硝效率77%,深度空气分级对SNCR脱硝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妊娠母猪精细饲喂需求,试验设计了一种母猪精细饲喂器控制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嵌入式实时系统、RS485总线通信、机电控制、网络数据库云服务等功能.母猪精细饲喂器控制系统采用雨刮式下料电机实现精准下料,由云端服务器进行远程参数配置和调控,并运用RS485总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同步.结果 表明:设计的饲喂器模块,单日下料误差控制在5.00%以内,能够实现精细化饲喂控制;单次下水误差控制在4.00%以内,可以有效实现水料配比,并且该系统运行稳定.说明母猪精细饲喂器控制系统符合妊娠母猪精细饲喂的基本要求,为小型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单链共价闭合的环状非编码RNA,长度约为100个核苷酸,是由线性前体mRNA通过反向剪接产生的内源转录产物,可调节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随着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基因沉默(小干扰RNA)技术和CRISPR/CAS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环状RNA研究的进程.circRNA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真核细胞的增殖、分化、自噬和凋亡等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文章综述了circRNAs在调控卵泡发育、精子发
为了探究巴马猪BECN2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mRNA在巴马猪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巴马猪BECN2基因CDS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巴马猪BECN2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表明:经PCR扩增巴马猪BECN2基因CDS全长序列大小为1302 bp;巴马猪BECN2蛋白是一种结构较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由433个氨基酸组成,亮氨酸含量最高,占比为13.2%.巴马猪BECN2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
为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的热应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顶棚拐点处水冷壁的温度、变形量和热应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向火侧到背火侧水冷壁的温度梯度变化较大,水冷壁的变形量极不均匀,在水冷壁管与鳍片接触处出现应力的集中.水冷壁减薄后,最大热应力先减小再增大,在减薄厚度为1.5mm后热应力迅速增大,鳍片磨损减薄后水冷壁热应力增加速度逐渐变大,当热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极易发生爆管.水冷壁减薄量超过自身厚度的21.4%时考虑对水冷壁管进行更换.对水冷壁最大热应力与鳍片减薄量间的规律拟合成函数关系式,对判
目前设计的输电线路无人机激光清障系统识别清晰度较低,导致工作效率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AI图像识别设计一种新的输电线路无人机激光清障系统.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前端的监控传感器、无人机激光器、通信装置和后台控制服务器.后台控制服务器选用支持Windows 10系统的计算机,能够支持移动网络和无线网连接,运行内存8 GB,储存内存256 GB及以上,处理芯片能够支持AI图像识别系统正常运行.根据灰度检测方法,识别定位输电线路漂浮物,依据判断结果下达相应指令实现软件操作,指导无人机进行清障作业.实验结果表明,
为解决轴流风机结构共振问题,通过结构共振机理分析,得出了引发结构共振的必要条件,并根据轴流风机结构特征分析了其主要振源部件和常见故障频率范围,进而提出了四项治理结构共振的措施:提高结构刚度、改变激振力频率、降低激振力和增加阻尼,并讨论了各处理措施的适用性及优劣.结合某1000MW机组双级轴流引风机案例,综合采用提高支撑刚度和降低激振力的方法使结构共振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流行性出血热(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EHD)是由节肢动物库蠓叮咬引起的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家饲有蹄动物中广泛分布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病,目前至少有9种血清型,其中有7种在我国流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主要感染鹿和牛,羊和其他反刍动物为无症状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检测EHDV的方法有很多,主要以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为主.文章就EHD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总
基于根据蒸汽再热技术实施供热改造后的某300 MW亚临界机组,依据“等发电功率”+“等供热量”的原则,通过进行三组对比性的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纯凝通流改造+供热优化”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重点研究改造前后供热工况下机组性能变化,并对比分析改造前后纯凝工况下的机组性能.分析得出:纯凝通流改造前后纯凝THA工况下汽轮机热耗率下降331.8k J/kWh,折合供电煤耗率下降12.90g/kWh;供热优化后新供热方式与老供热方式相比同工况热耗率下降383.2k J/kWh,折合供电煤耗率下降14.91g/kW
为了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OLR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不同基因型对肉用性状的影响,试验以58头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方法检测草原红牛OLR1基因第4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利用“牛等家养动物群体遗传分析工具V1.0”评价草原红牛群体遗传结构,利用SPSS 19.0软件中One-Way ANOVA程序分析ORL1基因不同基因型对肉用性状的影响.结果 表明:OLR1基因在草原红牛中存在多态性,
为了研究杜湖杂交F1代羔羊0~6月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初生重为2.4~6.0 kg的杜湖杂交F1代公羔22只、母羔24只测量0~6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分析初生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公母羔不同月龄体重与体尺指标有明显差异,其中各月龄体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1~3月龄公母羔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4~6月龄公羔体重极显著高于母羔(P<0.01);公母羔平均日增重均以4月龄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公羔平均日增重普遍高于母羔.初生公羔体重与胸围(0.900)的相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