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有”课堂 落实有效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从学、教、练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途径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构建有悟、有度、有延、有术的语文课堂,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
  学——有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以形象思维沟通人本和文本,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想象的机会,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感受的情感,才能铭刻于心,才能正真内化而有所悟,有所得。比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深的爱,让学生思考“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他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知道你是懂我的,你也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为了他们我不得不这样做,原谅我吧!”“这一路上是你陪伴着我,你天天驮物资和伤员,连一点料都吃不上,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现在还要你做出更大的牺牲,真的对不起你” ……在交流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他的无可奈何。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样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思维难度,促使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教——有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因此,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该让他扎扎实实地读,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就让他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教师该做的如叶圣陶所言:“惟在启发诱导”,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每堂课学生获益不求多只求好,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其主题是“科学精神”,那么教学时就紧紧围绕“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这两条线索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上了解作者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把其写作结构总结出来,为“写”做好铺垫,这一环节以读、说为主完成教学;其次深入细节中品析、积累好词好句,引领学生通过品味,揣摩课文语言的独特表现力,领会其中可以借鉴、迁移的准确描述一个事例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继而以“我发现了_______”为题进行小练笔,这一环节以读、写为主完成教学;最后从整体去讨论、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揭示的“科学精神”内涵,这一环节以读、听、说为主完成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教师才能抛开过于繁杂的预设束缚,跟学生形成互动,在心灵的碰撞中生成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精彩。
  练——有延
  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首要之举就是课堂上要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年级语文教学更要注重课内写。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内容中的扩散点、闪光点,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课内小练笔,就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借助课文,进行课内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填补空白,彰显情感,模仿构段方法等。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教学时,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练笔也可以是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如教《秦兵马俑》时,紧扣辐射第十自然段的文眼“神态各异”,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兵马俑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写,兵马俑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情动”是“辞发”的先决条件,其实在写的过程中二者常常是相伴相随的,或是互为因果的。在学了《莫高窟》、《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谈礼貌》等文章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进行练笔。可以看到小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离不开师生间的评价这一环节。评价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学生,他们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需要我们老师格外关注,所以我们更要追求低年段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借助团队的智慧,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在低年段数学课堂中引进三大评价策略,外部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鼓
期刊
小组学习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实施“优化小组学习评价”的研究课题实验以来,以“六会一好”为抓手,即“会看书、会思考、会倾听、会发言、会合作、会活动、作业好”,设定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结合案例进行粗浅的分析。  案例一:《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的教学片段。
期刊
【摘 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学会学习”成为新时期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供大家一块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探究;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以为历史离我们现实生活很遥远,有一种
期刊
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难点揉入学生实际生活并使之突破。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执着的理念。  案例实录:
期刊
《认识多边形》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同时通过图形的折、剪、拼、搭等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能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和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笔者经过不断的钻研,针对低年段学生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构建了两人或三人的“小小组”,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能自觉、
期刊
案例背景:  《搭配的规律》这节课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经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质疑提升和检测反馈等环节进行教学的过程。本课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学习由具体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以及探究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规律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春游开心吗?小华和他的朋友也想去春游,他请我们帮他准备食物呢!
期刊
一、引言  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在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层面掀起了一场全新的变革,至今历时十多年,数学课堂改革的观念无疑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无人再怀疑课堂改革的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高度的凸显,数学学习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  我校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几年前,学校组织对小学数学课堂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对全校数学教师的课堂进行“推门听课”,在课堂调研中发现了
期刊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不知道。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摆面积单位,一个面积单位表示1平方厘米)  师:现在知道了吗?是多少?  生:有5个小正方形,是5平方厘米。  课件出示: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生:10平方厘米。一排有5个小正方形,两排就是10个,就是10平方厘米。  2.(电脑出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细节越来越关注,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笔者从数学作业评价中的几个细节做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数学成绩,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综合能力,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作业;评价;细节;创新  《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正是
期刊
【摘 要】从农村学生作文题材发掘的薄弱环节入手,提出从当地人文历史、田园景物观察、农村生活实践、农村社会风貌中发掘题材的观点,丰富作文情感,达到我手书我心之成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题材发掘  五年级某次语文调研检测的作文题目是《他(她)真让我感动》,某农村小学教师在阅卷时发现有个班50名学生竟然有41名写自己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是班主任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