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从学、教、练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途径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构建有悟、有度、有延、有术的语文课堂,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
学——有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以形象思维沟通人本和文本,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想象的机会,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感受的情感,才能铭刻于心,才能正真内化而有所悟,有所得。比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深的爱,让学生思考“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他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知道你是懂我的,你也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为了他们我不得不这样做,原谅我吧!”“这一路上是你陪伴着我,你天天驮物资和伤员,连一点料都吃不上,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现在还要你做出更大的牺牲,真的对不起你” ……在交流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他的无可奈何。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样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思维难度,促使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教——有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因此,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该让他扎扎实实地读,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就让他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教师该做的如叶圣陶所言:“惟在启发诱导”,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每堂课学生获益不求多只求好,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其主题是“科学精神”,那么教学时就紧紧围绕“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这两条线索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上了解作者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把其写作结构总结出来,为“写”做好铺垫,这一环节以读、说为主完成教学;其次深入细节中品析、积累好词好句,引领学生通过品味,揣摩课文语言的独特表现力,领会其中可以借鉴、迁移的准确描述一个事例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继而以“我发现了_______”为题进行小练笔,这一环节以读、写为主完成教学;最后从整体去讨论、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揭示的“科学精神”内涵,这一环节以读、听、说为主完成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教师才能抛开过于繁杂的预设束缚,跟学生形成互动,在心灵的碰撞中生成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精彩。
练——有延
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首要之举就是课堂上要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年级语文教学更要注重课内写。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内容中的扩散点、闪光点,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课内小练笔,就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借助课文,进行课内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填补空白,彰显情感,模仿构段方法等。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教学时,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练笔也可以是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如教《秦兵马俑》时,紧扣辐射第十自然段的文眼“神态各异”,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兵马俑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写,兵马俑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情动”是“辞发”的先决条件,其实在写的过程中二者常常是相伴相随的,或是互为因果的。在学了《莫高窟》、《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谈礼貌》等文章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进行练笔。可以看到小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途径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构建有悟、有度、有延、有术的语文课堂,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
学——有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以形象思维沟通人本和文本,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想象的机会,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感受的情感,才能铭刻于心,才能正真内化而有所悟,有所得。比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深的爱,让学生思考“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他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知道你是懂我的,你也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为了他们我不得不这样做,原谅我吧!”“这一路上是你陪伴着我,你天天驮物资和伤员,连一点料都吃不上,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现在还要你做出更大的牺牲,真的对不起你” ……在交流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他的无可奈何。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样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思维难度,促使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教——有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问题答案的,应大胆地放手,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因此,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该让他扎扎实实地读,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就让他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教师该做的如叶圣陶所言:“惟在启发诱导”,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每堂课学生获益不求多只求好,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其主题是“科学精神”,那么教学时就紧紧围绕“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这两条线索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上了解作者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把其写作结构总结出来,为“写”做好铺垫,这一环节以读、说为主完成教学;其次深入细节中品析、积累好词好句,引领学生通过品味,揣摩课文语言的独特表现力,领会其中可以借鉴、迁移的准确描述一个事例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继而以“我发现了_______”为题进行小练笔,这一环节以读、写为主完成教学;最后从整体去讨论、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揭示的“科学精神”内涵,这一环节以读、听、说为主完成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教师才能抛开过于繁杂的预设束缚,跟学生形成互动,在心灵的碰撞中生成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精彩。
练——有延
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首要之举就是课堂上要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年级语文教学更要注重课内写。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内容中的扩散点、闪光点,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课内小练笔,就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借助课文,进行课内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填补空白,彰显情感,模仿构段方法等。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教学时,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练笔也可以是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如教《秦兵马俑》时,紧扣辐射第十自然段的文眼“神态各异”,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兵马俑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写,兵马俑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情动”是“辞发”的先决条件,其实在写的过程中二者常常是相伴相随的,或是互为因果的。在学了《莫高窟》、《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谈礼貌》等文章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进行练笔。可以看到小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