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包括了金融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金融国际化一方面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国际化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离开本国金融机构政府的管制,在全球展开经营、融合、达到发展目的的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并在改革开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不断加快脚步,随之而来的是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发表文章透露,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金融国际化要稳步进行,鼓励中国金融业向外发展,这是依据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新阶段、国际金融格局做出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国际金融化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可见,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金融国际化同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道路,随着金融国际化,中国接触到的效益将是全球性的资源和信息,中国也必将抓住这个不断增强自身经济能量和综合实力的机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需要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是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美国、欧洲、日本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之一。目前中国出口总量世界第一,进口总量世界第二,更是意味着其重要性。
中国企业的贸易网络覆盖了全球,是世界贸易总量第一的重要体现。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中国没有疑问已经成为强国。然而,中国货币金融的全球化与实体贸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称。
目前,中国银行在历史发展中积累了最多的海外网点,在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个左右分支机构。而国有四大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不是很多,主要世界上几个金融中心,进一步反映了我国金融国际化和跨国经营才刚刚起步。从收入和利润指标看,中国商业银行以本土银行为主,没有一家跨国银行。其他商业银行的经营指标里,国外的业务占据很小比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要早就中国真正的大型银行,还有很长的路。
2008年金融危机是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巨大冲击,也是对中国的一次巨大考验。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美国又是经济大国,同时美元是世界货币,全球国家都持有美元资产,所以才会导致全球各大银行的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然而,发展中的中国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和政策,向世界证明和捍卫了中国金融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
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经济与外界关联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一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表明该国利用世界资源和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的能力增强,有利于资源在国际间的有效配置,但同时也意味着该国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和敏感程度也随之增加。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是基础,中国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发展中国家进行南南对话,互促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与全球经济的复苏,热钱流入有加速的可能,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复苏将导致外贸顺差的扩大,将有可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到时候可能会引发对中国外汇储备是否安全的忧虑。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很多,并暴露于风险之中,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占了全球总外汇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一。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在上升,是短期信贷比重变化所导致。
另外,人民币不像美元一样的可自由兑换,这是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必须加快外汇体制改革,采取稳步有序的方式,创造资本项目开放所需的必要条件,并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思想是第一改革的第一要素,中国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思想必须最先改变。
放开思想,是否意味着我国银行金融一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个思想认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从根本上树立走出去意识,才能加快人们对四项改革的认识。这要求我们要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本质就是全球性竞争。既要努力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也要努力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我们不走出去跨国经营,别人却早就进入中国来和我们竞争了。再者要努力将人民币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我国才能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金融的主导者。
第二,制度和机制是关键。想吸引和留住国际化人才,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制度。如同当年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扩张,都是以高薪吸引当地人才。譬如他们在纽约设分行,就请退休的纽约联储主席当行长,基本工资是1000万美元。到伦敦设分行,就请英格兰银行退休高官做行长,年薪数百万英镑。这为我国金融业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借鉴。一个出色的金融人才在华尔街的年薪是百万美元,如果聘请他担任中国某家银行的纽约分行行长,当然要付同样的工资甚至更高的薪酬才能吸引留住人才。然而,现在国内金融业高管的工资与国外差距太大。间接的反映国家的支持和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上的不足。对于现阶段中国金融业而言,要舍得花钱,肯交学费。
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对外开放会给中国带来许多看的见的切实好处与利益。
完善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并接轨,只有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管理。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助力,从而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促使国内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内控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金融调控方式将进一步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化为间接调控为主。
此外,规范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形成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进一步坚定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中国需要利用外资金融结构现代化的管理以及优良的服务手段和高效的经营方式都有利于国内银行借鉴。
再者,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开拓国际市场。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同时,根据世贸组织的互惠条款,国内银行也可以到国外去开拓市场。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国内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就有利于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从而带动国内银行业务国际化,促进内金融机构人才的成长、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全球化。
最后,有利于强化我国金融竞争机制,促进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第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促进国内银行加快改革,加强管理,激励国内银行提高竞争力。第二,国内外银行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三,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可以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促使我国竞争机制的改变。
未来,中国在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管好内部,向外部拓展,完善自身,吸取经验教训才是将来的出路。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并在改革开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不断加快脚步,随之而来的是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发表文章透露,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金融国际化要稳步进行,鼓励中国金融业向外发展,这是依据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新阶段、国际金融格局做出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国际金融化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可见,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金融国际化同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道路,随着金融国际化,中国接触到的效益将是全球性的资源和信息,中国也必将抓住这个不断增强自身经济能量和综合实力的机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需要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是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美国、欧洲、日本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之一。目前中国出口总量世界第一,进口总量世界第二,更是意味着其重要性。
中国企业的贸易网络覆盖了全球,是世界贸易总量第一的重要体现。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中国没有疑问已经成为强国。然而,中国货币金融的全球化与实体贸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称。
目前,中国银行在历史发展中积累了最多的海外网点,在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个左右分支机构。而国有四大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不是很多,主要世界上几个金融中心,进一步反映了我国金融国际化和跨国经营才刚刚起步。从收入和利润指标看,中国商业银行以本土银行为主,没有一家跨国银行。其他商业银行的经营指标里,国外的业务占据很小比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要早就中国真正的大型银行,还有很长的路。
2008年金融危机是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巨大冲击,也是对中国的一次巨大考验。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美国又是经济大国,同时美元是世界货币,全球国家都持有美元资产,所以才会导致全球各大银行的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然而,发展中的中国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和政策,向世界证明和捍卫了中国金融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
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经济与外界关联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一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表明该国利用世界资源和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的能力增强,有利于资源在国际间的有效配置,但同时也意味着该国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和敏感程度也随之增加。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是基础,中国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发展中国家进行南南对话,互促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与全球经济的复苏,热钱流入有加速的可能,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复苏将导致外贸顺差的扩大,将有可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到时候可能会引发对中国外汇储备是否安全的忧虑。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很多,并暴露于风险之中,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占了全球总外汇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一。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在上升,是短期信贷比重变化所导致。
另外,人民币不像美元一样的可自由兑换,这是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必须加快外汇体制改革,采取稳步有序的方式,创造资本项目开放所需的必要条件,并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思想是第一改革的第一要素,中国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思想必须最先改变。
放开思想,是否意味着我国银行金融一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个思想认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从根本上树立走出去意识,才能加快人们对四项改革的认识。这要求我们要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本质就是全球性竞争。既要努力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也要努力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我们不走出去跨国经营,别人却早就进入中国来和我们竞争了。再者要努力将人民币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我国才能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金融的主导者。
第二,制度和机制是关键。想吸引和留住国际化人才,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制度。如同当年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扩张,都是以高薪吸引当地人才。譬如他们在纽约设分行,就请退休的纽约联储主席当行长,基本工资是1000万美元。到伦敦设分行,就请英格兰银行退休高官做行长,年薪数百万英镑。这为我国金融业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借鉴。一个出色的金融人才在华尔街的年薪是百万美元,如果聘请他担任中国某家银行的纽约分行行长,当然要付同样的工资甚至更高的薪酬才能吸引留住人才。然而,现在国内金融业高管的工资与国外差距太大。间接的反映国家的支持和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上的不足。对于现阶段中国金融业而言,要舍得花钱,肯交学费。
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对外开放会给中国带来许多看的见的切实好处与利益。
完善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并接轨,只有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管理。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助力,从而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促使国内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内控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金融调控方式将进一步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化为间接调控为主。
此外,规范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形成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进一步坚定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中国需要利用外资金融结构现代化的管理以及优良的服务手段和高效的经营方式都有利于国内银行借鉴。
再者,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开拓国际市场。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同时,根据世贸组织的互惠条款,国内银行也可以到国外去开拓市场。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国内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这就有利于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从而带动国内银行业务国际化,促进内金融机构人才的成长、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全球化。
最后,有利于强化我国金融竞争机制,促进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第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促进国内银行加快改革,加强管理,激励国内银行提高竞争力。第二,国内外银行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三,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可以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促使我国竞争机制的改变。
未来,中国在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管好内部,向外部拓展,完善自身,吸取经验教训才是将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