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经济周期角度出发,利用我国1991—2010年间经济状态指数、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及实际利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状态指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关键词:经济周期;货币政策;VAR模型;脉冲响应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2-0026-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05
对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众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杨召举(2004)在区分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1]。李贺(2011)通过实证检验就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货币冲击对实体经济影响显著、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的结论[2]。刘金全、王雄威(2012)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货币政策操作也存在相机选择的内生属性[3]。新时期,如何调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成为决策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指标选取与变量处理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相关产业以及相关领域的扩张与收缩的交替变动,它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综合表现。因此,在数据选取及变量的处理中,按照指标的典型性和平稳性、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原则进行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首先,本文从经济周期角度出发,利用我国1991—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构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取的经济指标数据汇总合成我国经济周期综合指数,以描述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见表1)。
其次,选择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率M2ZZ和实际利率I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其中实际利率I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表2为研究所需的根据上述分析算出的经济周期综合指数(JJZB)、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以及实际利率(I)三个指标的数据。
二、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1991—2010年经济周期综合指数JJZB、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以及实际利率I三个指标数据运用Eviews6.0进行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等平稳性及相关性的检验,然后以检验结果为基础建立VAR模型,并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进而分析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一)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对所选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表3的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来看,变量JJZB、M2ZZ和I的二阶差分序列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对三者的关系做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此时需要考察变量JJZB、M2ZZ和I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由表4和表5可看到,经济周期性波动指标JJZB与实际利率I、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Trace检验概率和Maxium检验概率均为0,故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长度为2。通过Eviews6.0软件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结果表5可看出,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是经济波动指数JJZB的格兰杰原因,而实际利率又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该结论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同时兼具外生性和非中性。
(四)VAR模型的建立
利用Eviews6.0软件和以上数据进行经济周期性波动指标JJZB与我国货币政策指标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实际利率I的VAR模型分析。
根据表7可得到以下公式:
JJZB=1.348465JJZB(-1)-0.233304JJZB(-2)+0.017733M2ZZ(-1)-0.011605M2ZZ(-2)+0.009264I(-1)-0.004835I(-2)+0.194655
该式子反映了经济状态指数JJZB、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与实际利率I的各滞后项对经济波动指数JJZB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滞后一阶的经济状态指数对当前指数有较大的正面影响,滞后二阶的经济状态指数对当前指数有负面影响;滞后一阶的实际利率I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正向影响,滞后二阶的实际利率I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负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较大;滞后一阶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正向影响,滞后二阶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负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程度较大;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和实际利率相比,前者的滞后项对经济状态指数的影响稍大于后者。
(五)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时间序列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
图2是货币供给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冲击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形。从图1可看出,经济波动对货币供给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变动反映比较敏感,影响效应为正向,在第五期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冲击效果持续期数较长。
图3是实际利率的冲击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形。实际利率I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状态波动产生影响,在第一期影响效应较小,表现出经济波动反映的滞后性。这一影响从第二期开始增大,影响效果从第二期的正向效应逐渐下降转为负向变动,之后循环往复,表现出波浪式的回调走势,且冲击效果逐渐减弱但持续期数较长。
货币政策的波动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经济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可见,货币政策短期内可能对经济起不到“稳定器”的作用,反而会加大经济的波动。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因此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并且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手段尚处于探索阶段,这些使得经济对实际利率冲击的反映程度要小于货币供应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会增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 (六)方差分解
从表8中可看出,经济周期性波动除受自身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一期经济周期性波动只来自于自身的标准误差为100%。从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贡献程度来看,其影响程度在第二期和第五期变化较大,之后略有升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实际利率I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贡献率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在第四期变化幅度较为明显,之后在波动中下降。总体来看,货币政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指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特别是从第二期开始,其对经济波动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1%。
三、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经济周期性波动除受自身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波动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状态指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下一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经济结构的分析,促进资金有效配置
及时调整市场中货币流通速度及需要量,加强货币政策有效配置资金的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等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流向特定的产业,实现资金有效配置。
(二)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能够在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各个产业直接支持,对一些需要调整的经济产业进行限制,在结构调整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在对经济结构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逐步完善发展产业资本市场,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逐步完善产业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使资金能在不同的市场中迅速地流动,使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更加顺畅,从而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杨召举.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及经济波动中的表现[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
[2]朱方圆.与美国经济逆周期的中国经济货币政策调控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8(7):170-171.
[3]苗文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异步性[J].中国经济问题,2010(6):11-24.
[4]李贺.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及政策选择[D].郑州:郑州大学,2011.
[5]刘金全,王雄威.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1):3-9.
关键词:经济周期;货币政策;VAR模型;脉冲响应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2-0026-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05
对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众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杨召举(2004)在区分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1]。李贺(2011)通过实证检验就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货币冲击对实体经济影响显著、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的结论[2]。刘金全、王雄威(2012)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货币政策操作也存在相机选择的内生属性[3]。新时期,如何调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成为决策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指标选取与变量处理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相关产业以及相关领域的扩张与收缩的交替变动,它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综合表现。因此,在数据选取及变量的处理中,按照指标的典型性和平稳性、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原则进行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首先,本文从经济周期角度出发,利用我国1991—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构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取的经济指标数据汇总合成我国经济周期综合指数,以描述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见表1)。
其次,选择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率M2ZZ和实际利率I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其中实际利率I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表2为研究所需的根据上述分析算出的经济周期综合指数(JJZB)、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以及实际利率(I)三个指标的数据。
二、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1991—2010年经济周期综合指数JJZB、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以及实际利率I三个指标数据运用Eviews6.0进行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等平稳性及相关性的检验,然后以检验结果为基础建立VAR模型,并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进而分析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一)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对所选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表3的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来看,变量JJZB、M2ZZ和I的二阶差分序列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对三者的关系做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此时需要考察变量JJZB、M2ZZ和I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由表4和表5可看到,经济周期性波动指标JJZB与实际利率I、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Trace检验概率和Maxium检验概率均为0,故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长度为2。通过Eviews6.0软件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结果表5可看出,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是经济波动指数JJZB的格兰杰原因,而实际利率又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该结论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同时兼具外生性和非中性。
(四)VAR模型的建立
利用Eviews6.0软件和以上数据进行经济周期性波动指标JJZB与我国货币政策指标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实际利率I的VAR模型分析。
根据表7可得到以下公式:
JJZB=1.348465JJZB(-1)-0.233304JJZB(-2)+0.017733M2ZZ(-1)-0.011605M2ZZ(-2)+0.009264I(-1)-0.004835I(-2)+0.194655
该式子反映了经济状态指数JJZB、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与实际利率I的各滞后项对经济波动指数JJZB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滞后一阶的经济状态指数对当前指数有较大的正面影响,滞后二阶的经济状态指数对当前指数有负面影响;滞后一阶的实际利率I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正向影响,滞后二阶的实际利率I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负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较大;滞后一阶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正向影响,滞后二阶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负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程度较大;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和实际利率相比,前者的滞后项对经济状态指数的影响稍大于后者。
(五)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时间序列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
图2是货币供给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冲击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形。从图1可看出,经济波动对货币供给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变动反映比较敏感,影响效应为正向,在第五期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冲击效果持续期数较长。
图3是实际利率的冲击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形。实际利率I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状态波动产生影响,在第一期影响效应较小,表现出经济波动反映的滞后性。这一影响从第二期开始增大,影响效果从第二期的正向效应逐渐下降转为负向变动,之后循环往复,表现出波浪式的回调走势,且冲击效果逐渐减弱但持续期数较长。
货币政策的波动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经济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可见,货币政策短期内可能对经济起不到“稳定器”的作用,反而会加大经济的波动。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因此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并且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手段尚处于探索阶段,这些使得经济对实际利率冲击的反映程度要小于货币供应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会增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 (六)方差分解
从表8中可看出,经济周期性波动除受自身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一期经济周期性波动只来自于自身的标准误差为100%。从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2ZZ的贡献程度来看,其影响程度在第二期和第五期变化较大,之后略有升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实际利率I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贡献率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在第四期变化幅度较为明显,之后在波动中下降。总体来看,货币政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指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特别是从第二期开始,其对经济波动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1%。
三、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经济周期性波动除受自身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波动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状态指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下一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经济结构的分析,促进资金有效配置
及时调整市场中货币流通速度及需要量,加强货币政策有效配置资金的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等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流向特定的产业,实现资金有效配置。
(二)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能够在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各个产业直接支持,对一些需要调整的经济产业进行限制,在结构调整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在对经济结构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逐步完善发展产业资本市场,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逐步完善产业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使资金能在不同的市场中迅速地流动,使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更加顺畅,从而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杨召举.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及经济波动中的表现[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
[2]朱方圆.与美国经济逆周期的中国经济货币政策调控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8(7):170-171.
[3]苗文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异步性[J].中国经济问题,2010(6):11-24.
[4]李贺.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及政策选择[D].郑州:郑州大学,2011.
[5]刘金全,王雄威.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