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缩小贫富差距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而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达10倍。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趋势,其分化程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将收入界定为由工资、工资外收入、实物补贴、福利、资本收入与赠予等构成的话,那么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的收入差距将更大。学者们认为,当前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现代化发展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多发、社会最不稳定时期。如果制度得当,则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则会出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拉美化”现象: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各阶层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在该时期,妥善解决好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问题,对于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1.我国贫富差距现状的分析
  相关数据分析:
  对贫富差距现状的界定分析,主要是从当前学者们比较认同的基尼系数分析与统计局的数据对比分析中反映出来。
  (1)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我国总体居民基尼系数在1994年达到峰值0.389,而后有一定水平下降(1996年0.375,1997年0.379, 1998年0.386),到2006年又回升到0.397。而社会学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差距更大: 1980年,中国大陆的基尼系数约0.3,到1988年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82,但到了1994年的0.434以后逐年攀升,2005年为0.456,2006年0.457,2007年0.458,每年增0.1百分点。
  (2)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182.5元)的7.2倍。
  (3)农村内部差距扩大的同时,城乡差距逐年拉大。1978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124,1994年就到了0.32,1999年又上升到0.3361。从实际收入看,以2007年为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2.缩小贫富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贫富差距充分体现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不和谐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2.1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经济和谐的必然要求
  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经济和谐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
  2.2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阶层和谐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下岗失业人员也随之增加,城市贫困人口已成为新贫困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利益关系方面讲,贫富两个阶层间常常存在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改革的成本和代价并不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来共同承担,也不是根据各个利益群体在改革中的获益多寡来承担。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居于竞争劣势地位、而且在承受能力上特别脆弱的贫困阶层承担了更多的改革成本和代价,为改革发展和富裕阶层的崛起换取了时间和空间。和谐社会则要求社会各阶层之间应该具有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如果能够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建设起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在不断增进高收入阶层利益的同时,使贫困阶层的处境也随之得到不断改善,逐渐缩小两极分化的巨大鸿沟,那么,就能够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有效合作,避免阶层之间产生不满、抵触甚至是反抗的恶性互动,营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2.3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剥夺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仇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犹如经济学上的“木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能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近期,改革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均等,分配领域中很多不公正、非法的现象已经引发了许多冲突,如农村对非法收费的反抗,城市领域的劳动纠纷、社会犯罪等。如果政府在一段时期内不能将改革的利益较为均等地加以分配,一旦富裕阶层与受损阶层之间的差距变得不可接受,整个政权的道德基础就将发生动摇。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没有哪个政权可以在经济严重不平等下维持政治稳定。
  3.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不平等制度的扩大会妨碍市场化改革和未来经济的长期增长。只有当政府消除贫富分化的意愿和能力都很大时,改革开放的收益和成本的分配才有可能是公平的。贫富分化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分配和再分配制度领域里的公平、公正问题,这一问题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时期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并存、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并存的局面。顺利推进社会优化和社会转型,研究和解决社会不公问题,降低社会代价,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3.1合理运用税收制度,加大调节力度
  尽管我国实行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但在征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个人所得税2500元起征点过低,缺乏对收入监控的基本能力,税制及片收、处罚等手段也相当无力,致使高收入群体的偷逃税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对高收入者缺乏有效的调节。鉴于这种状况,目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要建设居民收入监测制度。建设居民收入监测体系,一方面可利用纳税信息,另一方面则可利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相关信息,如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统筹账户金额等。通过这些信息推算出收入的绝对额。同时,还应利用价格指数、工资指数、实物耗费指数等来监测居民收入的相对变动状态。建设相对科学、全面的居民收入监测体系的重要作用,还在于为我们准确划定调节对象提供基础资料。
  其次是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起征点。目前我国执行的个人所得税2000元起征点偏低,要适当调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同时,目前应下大力气健全和完善征管配套措施,包括加强现金管理,大力推进居民信用卡或支票结算制度;尽快实现不同银行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在个人存款实名制基础上,对个人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重要消费品也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海关、工商、劳务管理、出入境管理、文化管理、驻外机构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人员经济往来和收入情况信息的制度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再次是要改革税收征管制度,合理增设新的税种。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办法是由税务部门直接向纳税人征收,这样收税人和纳税人之间缺乏监督,容易造成偷、逃、漏税现象。
  3.2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应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这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减少低收入人群,提高贫困者收入的有效途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需要从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两个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从拓宽就业渠道角度看,政策取向应该是: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行动计划。具体而言,一是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潜力,发展多种经营,盘活企业闲置资源,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减少推向社会的下岗人员;二是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尽可能兼顾能够有效扩大就业的工程项目;四是拓宽国内跨地区劳务市场和国际劳务市场。
  3.3建设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机制,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的实质和功能都是为了解决在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而引起的社会贫困以及社会发展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具有安全阀、减震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当前,在解决贫富差距这个难题时,我国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这些功能,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处于社会低层的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避免转型时期出现暴富者对社会财富的疯狂掠夺和贫困阶层生活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形。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难以保障低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主要还是依靠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保障模式。因此,当前要加快在农村建设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等,并加以切实落实。同时,在城市居民中,应通过实行最低工资保证制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使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退休职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在生活上基本有保障。 [科]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徐水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38.5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2.38万人。其中饮水严重污染、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的有5.5万人,其它饮水水质超标的2.5万人,水量不达标的1.8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2.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初探  1.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基本经验  通过多年来
【摘 要】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八大更是将水利放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基于此,灌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抓住发展机遇,着手建设和谐生态环境下的生态型渠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本文从生态型渠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对新时期和谐生态环境下的渠道建设和维护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能为我国水利的发
【摘 要】散养猪业具有适应畜牧业技术,适应不同的经济形势,适应不同的经营形式的特点。显然,散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经营形式。我国养猪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养猪业走的是数量曾殖型和资源消耗型道路。这与我国散养猪业中存在的误区有极大的关系,为此我们必须找出误区,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加大科技在散养猪业中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关键词】 散养猪; 对策  1.散养猪业中的主要误
1.末级管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红旗灌区末级管道现状  红旗灌区烟水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横跨猪场、龙场、寨乐、沙包四个乡镇38个行政村,工程采用管道技术,从水源到田间地块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灌溉,总输水管道长92.4千米。主要解决灌区内烟叶生产用水为主,同时解决灌区内粮食生产及人畜生活用水。灌区工程规划投资6738.38万元(地方政府自筹配套2171.34万元,烟草部门投入4567.04万元),设计
【摘 要】奶牛在饲养中乳房炎是发病率最高、流行最快、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 措施  一、奶牛乳房炎的危害性  乳房炎给奶牛业造成的危害包括:1、直接造成产奶量的减少;2、由于牛奶变质和药物残留人们不能食用而被倒掉的牛奶;3、一些牛无法治愈而被淘汰所造成的损失;4、在治疗乳房炎期间医疗费的开支;5、护理病牛所需额外的劳动力开支等。  二、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乳房炎的病因
兴建水利工程,势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要解决水利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就要从设计争施工两方面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它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发票既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又是会计核算和核定税款的原始凭证,是审计部门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重要依据。当前,单位报销假发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且呈现出金额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手段越来越隐蔽的趋势,应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  1.假发票的易发领域及审计人员应关注的重点  当前,假发票
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担负着课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担负起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导航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教学更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育人
高速铁路的社会效益依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力布局等因素的不同,而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及扩散途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形式。本文根据扩散途径的不同将高速铁路的社会效益划分为开发效益、波及效益、传递效益和潜在效益四个方面,并对每一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开发效益  开发效益是指高速铁路促进沿线区域的各类资源的开发,从而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为:  1.1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  当今世
【摘 要】发电厂主变的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稳定供电的保证,如果其运行受到影响,轻则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对正常社会生产与生活造成影响,重则危及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本文就对发电厂主变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科学处理此类故障的方法。  【关键词】发电厂;主变压器;异常现象;故障处理  发电厂主变运行在电力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保证其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除了变压器自身应有较高的质量之外,还需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