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39-0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基础,是农业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是我县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现就我县农机教育培训提出个人看法。
一、铁岭县基本情况
铁岭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辽宁省铁岭市下辖的一个县,南依沈阳,东邻抚顺,西接铁法矿区,中环铁岭市区,县域地处东经123°28′至124°33′,北纬41°59′至42°33′。面积2231平方千米,至2008年,全县人口39.1074万人,下辖15个乡镇(场),216个行政村。铁岭县地处交通要道,京哈电气化铁路、京哈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县内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二、铁岭县农机培训情况
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也是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铁岭县农业机械化教育培工作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农机驾驶、农机管理、维修和操作技术人才,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铁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基本情况
铁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于1976年10月,现有编制数11个,我校有理论教员2名,实际操作教员7名,安全技能人员2名,教练车及配套农机具4套,经费来源县财政拨款。成立至今共培训农机管理员516人;拖拉机驾驶员38933人;农机操作与维修10824人。
2.农机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农机教育的现状
2.1.1在我县农业人口大约有14981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占85501人;农机户拥有各类农机具1万多套,各类拖拉机 1万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3859.07万瓦特。作为我县农业系统唯一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年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与维修人员500人以上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以上。通过我校专业的培训,消除了不安全隐患,降低了农机事故的发生率,学员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成立至今我校培训出4万多人各类农机人才,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3.1农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溥
导致农民文化科技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农民中一部分驾驶操作人员,思想上产生了模糊观念,在购买了农机具后,不愿办理驾驶执照,不愿参加技术培训,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顾,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无牌行驶,违章载物、载人、人货混载,把安全问题当儿戏,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3.2由于没有经费,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教学挂图和实物教具,教练机具老化、缺乏。
3.3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导致教师知识老化,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3.4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铁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农机局下属事业单位,财政只管人头费,没有拨入任何经费,只保“吃饭”,无力培训。
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及时解决,寻找有效且合理的方法克服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影响铁岭县农机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最终将导致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开展。
4.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4.1提高服务大农业的观念
4.1.1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和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发展越来越快致使农业机械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中其重要,农民群众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从而靠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达到致富的目的。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履行我们的职责。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新机具、农机新技术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才能带来先进技术和新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手开展驾驶、操作、定期维修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每人都拥有有一技之长,成为农业机械化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带头人、示范者,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4.1.2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劳务输出部门及中介组织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务合同,使他们走上致富路。三是“走出校门,进乡镇”开展灵活多样化办学的路线,以市场为向导、农民所需为己任,方便群众、服务上门,利用乡(镇)农业综合站一线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1.3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依托,扩大农机培训人数。近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民心,农民购机积极性日趋高涨,农机户数量与日俱增。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新机手事故率高、技术差、经验少、水平低,这为农机培训提供了机遇,就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紧紧跟上,加强对这部分新生力量的技术培训,使之以高素质、高水平为农业生产服务。
总之,要想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训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但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要具有决不放弃的精神,不断努力,更不丧失信心,从整个农机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去认识问题,考虑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基础,是农业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是我县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现就我县农机教育培训提出个人看法。
一、铁岭县基本情况
铁岭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辽宁省铁岭市下辖的一个县,南依沈阳,东邻抚顺,西接铁法矿区,中环铁岭市区,县域地处东经123°28′至124°33′,北纬41°59′至42°33′。面积2231平方千米,至2008年,全县人口39.1074万人,下辖15个乡镇(场),216个行政村。铁岭县地处交通要道,京哈电气化铁路、京哈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县内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二、铁岭县农机培训情况
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也是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铁岭县农业机械化教育培工作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农机驾驶、农机管理、维修和操作技术人才,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铁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基本情况
铁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于1976年10月,现有编制数11个,我校有理论教员2名,实际操作教员7名,安全技能人员2名,教练车及配套农机具4套,经费来源县财政拨款。成立至今共培训农机管理员516人;拖拉机驾驶员38933人;农机操作与维修10824人。
2.农机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农机教育的现状
2.1.1在我县农业人口大约有14981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占85501人;农机户拥有各类农机具1万多套,各类拖拉机 1万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3859.07万瓦特。作为我县农业系统唯一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年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与维修人员500人以上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以上。通过我校专业的培训,消除了不安全隐患,降低了农机事故的发生率,学员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成立至今我校培训出4万多人各类农机人才,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3.1农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溥
导致农民文化科技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农民中一部分驾驶操作人员,思想上产生了模糊观念,在购买了农机具后,不愿办理驾驶执照,不愿参加技术培训,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顾,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无牌行驶,违章载物、载人、人货混载,把安全问题当儿戏,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3.2由于没有经费,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教学挂图和实物教具,教练机具老化、缺乏。
3.3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导致教师知识老化,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3.4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铁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农机局下属事业单位,财政只管人头费,没有拨入任何经费,只保“吃饭”,无力培训。
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要及时解决,寻找有效且合理的方法克服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影响铁岭县农机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最终将导致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开展。
4.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4.1提高服务大农业的观念
4.1.1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和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发展越来越快致使农业机械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中其重要,农民群众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从而靠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达到致富的目的。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履行我们的职责。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新机具、农机新技术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才能带来先进技术和新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手开展驾驶、操作、定期维修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每人都拥有有一技之长,成为农业机械化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带头人、示范者,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4.1.2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民农机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劳务输出部门及中介组织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务合同,使他们走上致富路。三是“走出校门,进乡镇”开展灵活多样化办学的路线,以市场为向导、农民所需为己任,方便群众、服务上门,利用乡(镇)农业综合站一线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1.3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依托,扩大农机培训人数。近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民心,农民购机积极性日趋高涨,农机户数量与日俱增。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新机手事故率高、技术差、经验少、水平低,这为农机培训提供了机遇,就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紧紧跟上,加强对这部分新生力量的技术培训,使之以高素质、高水平为农业生产服务。
总之,要想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训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但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要具有决不放弃的精神,不断努力,更不丧失信心,从整个农机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去认识问题,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