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引导路径探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制度自信的本质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其内涵是,第一根植于对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第二坚定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上,第三执著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 定信心上。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体验、评价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由于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 大学生缺乏制度对比下的理性认识;思政课堂教学“曲高和寡”,教育效果难以触及大学生内心;实践教学“若 隐若现”,大学生缺乏对第二课堂的切身体验。“制度自信”教育引导的现实路径是:(一)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 适应新时代创新需求;(二)强化主流舆论建设,引导大学生在“三个认同”中坚定制度自信;(三)构建课堂话 语体系,以文化自信来增强制度自信的根基;(四)打造互联网 + 实践教学,使制度自信教育引导“活”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制度自信;引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91-03
  一、“制度自信”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1]  本研究所阐述的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充满 自信,坚信它经过历史实践的检验,也与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相适应的,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完 善和发展。在這一制度体系中,不同层面的制度,“各司 其职、互相关联,是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高度概括 和集中凝练,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 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4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做的《决 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 “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彰显了中国共 产党人的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崔希福认 为,制度自信的本质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的自信 [3]。张克难则认为制度自信不仅仅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而应该是对整个制度体系的自信。本 研究认为制度自信的内涵,第一是根植于对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第二是坚定于对马克思主 义的崇高信仰上,第三是执著于对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 信心上。
  二、“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苦难 的中国人民找到了民族解放思想武器和现实样板。毛 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 况相结合,克服了“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左倾错误” 等一系列问题,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历史上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成 功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时代 不断发展的重要成果,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不懈探索的伟大结晶,也是制度自信教育的理论 依据。
  现在高校大学生“95”后乃至“00”后居多,他们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但有的学生 却很少看到这种“红利”背后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反 而在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下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 念的认同,增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困惑和质 疑。所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有广泛的 现实需要,最有效的法宝就是结合最鲜活的时代案例,用 铁铮铮的事实为制度自信提供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明,让 青年大学生有沉甸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否则制度自信 就会变成一种口号,很难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
  三、贵州高校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引导现状实 证分析
  (一)调研方案设计
  本研究从制度自信的教育引导者和制度自信的被教 育引导者双方出发,对贵州部分代表性高校的大学生进 行制度自信的现状调研,实证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访谈 调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理论范式来进 行系统分析。
  (二)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问卷
  由于“自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借用社会学 的概念操作化来进行具体分析。笔者从大学生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体验、评价 3 个维度设计了《贵 州高校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引导满意度调查问卷》,共 15 个问项。调查目标总体是要涵盖贵州省综合类、财经 类、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高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就读 的大学生的集合体。2020 年 3 月 10 日通过互联网的形 式向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医科 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 发放问卷。截止 3 月 30 日共收到调查问卷 548 份,其中 37 份问卷的答案具有一致性,没有显著差别,视为无 效问卷,予以剔除,有效问卷 511 份,有效率为 93%。其 中从性别来看,男生占 43%,女生占 57%;从学历来看, 专科生占 14%,本科生占 66%,研究生占 20%;从政治面 貌来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人数占样本总数的 24.46%;共青团员占样本总数的 63.17%,群众占样本总 数的 12.37%。
  将获得的 511 份有效问卷数据导入 SPSS.22 数据 分析软件中进行信度分析,研究学者普遍认为 Alpha 值在 0.7 以上信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经过检测,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837,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良 好的信度。再进行效度分析,经过检测,问卷的 KMO 值 为 0.773,显著性概率(Sig.)是 0.000,各选项通过 T 检 验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问卷是有效的,符合一个合格 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整体认可度问项,根据问卷结果统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整体非常认可的有 226 人,占 44.22%;比较认可 的有 204 人,占 39.92%;一般认可的有 81 人,占 15.85%。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贵州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整体认可度不容乐观。   在高校中,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制度自信引导教 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大学生对制度的认可和自信很大 程度上是来自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劣。调查数据显示, 68.92% 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满意,仅仅 14.22% 的调查对象对思政课持非常满意态度;62.34% 的学生表 示,理性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对比,孰 优孰劣很难明晰,感觉在内心情感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并没有从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纲要等思政课中找到答 案。41% 的大学生表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 来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他们认为中国现在和顶尖的发 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和成熟的资 本主义制度相比,还有许多很不完善的地方。在互联网 发达的当下,59.43% 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理解不深,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跟从,无法很理性地去 辨别选择。高达 71.23 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与他们的思 想实际和现实需要的契合度低,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强,导 致思政课对他们进行制度自信教育引导的作用发挥得非 常有限。
  (三)通过非见面方式进行访谈调查
  由于是“冠状肺炎”肆虐的特殊时期,不能面对面 地进行访谈。本研究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多种非 见面形式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贵 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 各 1 人、思政课教师各 2 人、辅导员各 2 人做了相关访 谈,总共访谈人数为 20 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占 80%,博士 研究生占 20%,从职称来看,副教授和讲师所占的比重达 到了 75%。访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涉及思 政课顶层设计情况,通过思政课对制度自信的教育引导 情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举措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 信。访谈结果如下:
  近几年,以 4 所访谈样本学校为代表的贵州高校近 几年来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海是具体措施上都加大了对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出台多个文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 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尤其是不断强化对学生四个自信 的引导教育,其中就包括制度自信;在对思政课教师访谈 后,我们得知思政课教师能做到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将制 度自信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也尝试过改变教学范式,找到 一种合适的方法感染学生,让课堂氛围活起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觉得让学生真正把制度自信融进心里还需要做 更多的工作;辅导员表示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在他们 的本职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班会上以及其他活动中 都在有意识去引导学生,但是还是缺乏更加生动的形式。 通过访谈还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的育人理念 还较为陈旧,有的教师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 解不深。
  四、“制度自信”教育引导的问题与现实困境
  通过对大学生制度自信的真实现状进行调研,在综 合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 趋势和当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贵州 高校对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教育引导存在以下问题与现实 困境:
  (一)西方政治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缺乏制度对比 下的理性认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西方国家利用科技经济 优势不断加强文化输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而部 分大学生没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红色文化中 汲取正能量的养分,缺乏制度对比下的理性认识,盲目崇 拜西方的三权分立及多党制,对我国在制度优势下取得 的改革发展成就认识不足,对社会转型发展中的负面事 件不是很满意,对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方式也 有看法。综合多方面的负面因素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會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缺乏认同和自信。
  (二)思政课堂教学“曲高和寡”,教育效果难以触 及大学生内心
  在问卷中 57.62% 的大学生认为贵州高校对制度自信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更是有 68.92% 的大学生对思政 课教学效果不满意。笔者在被调研高校了解到,大多数 高校思政教师配比低于国家要求的 1:350 的比例,现有 的思政教师长期以“训导者”的姿态进行“填鸭式”的 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交流。有不少大学生 在问卷中表示:思政课老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理论讲述空洞又抽象,师生间缺乏互动,不切合当下大 学生的心理期待需求。
  (三)实践教学“若隐若现”,大学生缺乏对第二课 堂①的切身体验
  长期以来,贵州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更侧重课堂的理 论学习,对于实践方面的培养几乎是空白。而理论教学 是以课本和 PPT 等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鲜 活性。对大学生进行制度自信的教育引导,如果仅仅是 理论教学,不开辟第二课堂,就显得单薄和死板。除此之 外,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制度自信的教育与引导和 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还缺乏紧密度,无法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未能发挥互联网 + 思政教育的优势和效能,故而缺乏 生动与乐趣,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制度自信”教育引导路径的现实探讨
  自信作为个体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多种因素作 支撑,聚焦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发式自信,归 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引导行动中,本研究从 以下四个方面对“制度自信”教育引导的现实路径进行 探讨。
  (一)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适应新时代创新需求
  不断以新的理念浸润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帮助当代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这已经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现实性课题。所以贵州 高校管理层以及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 定制度自信的政治意义和现实需要,从根本观念上打破 固化的思维模式,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好对思想政治教育 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自信教育引导的整体规划,加大“课 程思政”的建设力度,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思政课的 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二)强化主流舆论建设,引导大学生在“三个认同”②中坚定制度自信   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 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 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 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  自信,从很大程 度上来说,是一个由内向外而自然发散的过程。贵州高 校应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制度自信的浓厚 氛围,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运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 台,牢牢抓紧主流舆论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润物无声中完成对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教育引导。还要 对社会转型发展中的负面事件做好解释。引导大学生在 “历史认同”中坚定制度自信,在“现实认同”中坚定制 度自信,在“情感认同”中坚定制度自信,增进爱国主义 情感。
  (三)构建课堂话语体系,以文化自信来增强制度自 信的根基
  贵州高校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一方面 要加大对思政课创新改革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师资队伍 的建设力度。思政课教师要沉下心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在授课模式上摒弃“一言堂”,在理论范式上 构建制度自信话语体系,以“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靠 自己,才最有底气”等学生喜爱的语言方式授课,实现教 学中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此外贵州高校还应该对红 色文化进行研讨阐释,引导大学生广泛学习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先进文化中汲取学习生活的强大动力,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增强文化自 信,以文化自信来增强制度自信的根基。
  (四)打造互联网 + 实践教学,使制度自信教育引导“活”起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微思政”模 式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有益探索和必然选择,贵州高校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 基地、革命纪念馆等,进行实地现场式教学,让学生在实 地感受中激发历史认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VR 虚拟技术的出现为制度自信教育引导提供了全新的翻转 式构想,贵州高校应该顺应形势用 VR 技术加大对贵州 红色文化资源的研发力度,开发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贵 州红色文化资源教学产品,运用到“制度自信”教育引 导中,增强思政育人第二课堂的体验性和生动性。
  结语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 探析导致大学生“制度自信”不足的現实困境,针对问 题给出路径建议。即:在发展观念上破旧立新,在教学手 段上加强实践教学,在创新载体上打造“微思政”模式, 将 VR 虚拟技术和“制度自信”教育引导深度融合,以 文化自信来增强制度自信的根基。
  注   释:
  ①第二课堂:1. 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 指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在这里指的是有利于学生全面 发展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②三个认同: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 感认同。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 ,2012-11-09.
  [2] 熊杏林 , 毛国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制度篇 [M]. 解放 军出版社 ,2013.
  [3] 崔希福 , 戴怡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若干思 考 [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5(1).
  [4]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赵利平(1986—),男,汉族,甘肃兰州人,单位 为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研究方向为教育 管理。
  (责任编辑:御夫)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中央企业宣传思想战线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 工作。作为大型中央企业和民族疏浚业的先行者,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上航”)对于做 好新时代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他们的做法是:(一)导向为魂,移动为先,构建立体宣传 格局,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二)锻造卓越宣传战线队伍,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三
期刊
摘要: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都市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代表着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在中国新文学中的表征始终缺乏内生性。在此文学史背景下的薛忆沩的都市书写,将叙事焦点对准都市现代人普遍化的精神处境,经由大胆的叙事探索,使内在化的都市体验显现,进而勾勒出现代人的“共同身份”。都市体验和现代主义在其笔下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也使立于都市反思都市的现代主义不再停留于外来观
期刊
摘要:作风建设是高校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机关效能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加强高校机关作风建设既是发挥高校机关基本职能的需求,也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上海L大学师生为调研对象,发现L大学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总体评价良好,但也存在衙门习气较浓厚,有“四难”现象和形式主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建强组织,筑牢基层堡垒;带好队伍,激发干事活力;建章立制,健全制度体系;文
期刊
摘要: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客关系异化、内容碎片化和分散化、过程计划性和引导性弱化等 问题。在新冠疫情防控期的关键节点,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时、势、术”,(一)把握“时”,将解 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二)善析“势”,学会正确把握和区分学生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三)活用“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节点,积极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优化疫情期师生关系,整合网络思想
期刊
摘要: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验收交卷之年,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阶 段性胜利。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帮扶责任人到位率不高、农村基层 干部作风不够扎实、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突出等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是:(一) 建立符合广大农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抓住突出问题,落实帮扶责任;(三)增强基层干
期刊
摘要: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加重了老龄人口的赡养照护负担,而机构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渠道。笔者梳理了有关我国民营养老机构的研究成果,发现2013年以前,养老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资金投入有限,设施设备简陋,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员不专业,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机构养老的发展。2013年以后,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期刊
摘要: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列宁晚年根据变化的党内实际, 在继承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政治遗嘱”中, 突出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设计、制度安排、刚性要求等,为净化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态构建了崭新的思路 设计。这些思路设计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提供了信仰引 领、制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江苏省 15 所全国创新 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知网文献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和梳理,通过对有关内容进行编码和提炼,再根据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这一主线,分析认为江苏省高校双创教育仍发展不足。目前,应抓紧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双创教育定 位;二是增强双创课程体系;三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四是科学打造教育保障体系。进而逐步构建具有普适性的 创
期刊
摘要:全方位开放格局,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大学生跨 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瓶颈,主要表现在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交际动机不够强烈,交际 技能相对欠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革新、国际交流互访项目打造 方面积极展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宏观布局,以“递进——交互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以发展跨文化人格为 目标,整
期刊
摘要:动态沙画作为沙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了绘画、音乐、表演、剪辑、影视及美学等艺术范畴,成为 一门新兴、独特、综合性的动态艺术形式,其显著特点为多元化呈现。优秀的动态沙画作品创作必须做到掌握动 态沙画创作的铺沙、洒沙、勾沙、漏沙、捏沙、拍沙、抹沙等主要表现手法;把握动态沙画创作的客观性、主观性、文 化性、创新性和整体连续性原则;掌握动态沙画创作的重要环节,如题材选择和思路、造型的实现、转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