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滞后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uji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其著作《语言论》(1921)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1957)中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另一方面,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31167"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中曾指出“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N·Wolfson(1983)也曾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是,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由此可见,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教学滞后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但是,在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跨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其原因如下:
  
  1、受语言学理论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学理论的制约和影响。不管是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一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胡春洞,1996m)。故教师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的讲解,忽略了传授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意义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应借鉴更多更新的语言学理论进行教学。如新的交叉学科“应用认知语言学”和“交际能力理论”等。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意义为中心,从经验和认知的视角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交际能力理论强调话语发生的语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不仅语法正确而且语用得体的语言来实施陈述,命令或请求等不同的功能。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受课程设置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从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上看,大多数的大学没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文化类的课程,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英语文化课,也涉及面不广或没得到足够重视。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资料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这种语言形式的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及语境中的运用。有些教材陈旧,即使涉猎了文化背景和特征,但是思想老套,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跨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界定其地位和内涵,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当务之急。
  
  3、受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定级、定岗、评定职称的条件:作为学生获得学位、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迫使教师和学生围绕其指挥棒转,迫使学生的英语知识的框架结构与其相契合。教学中偏重语法和句法及语言交际,忽视文化因素以及非语言交际。在英语四、六级测试和平时的测试中更是没有涉及到语用能力及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建立一套立体的、多样化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的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来引导、调控教学活动;如建立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师生教学效果关系、能力培养、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综合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也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客观性评价。尝试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习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及参与课内英语教学活动和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情况都应纳人考核学生学业的体系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摆脱考试的桎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目标语文化,使学生在交际中能轻松自如,语言得体。
  
  4、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制约及补救措施
  在英语课堂上,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Cough“自下而上”理论而形成的模式即“词汇——篇章”进行教学。即学生预习——老师逐句讲解课文——语法分析和词汇练习——完成课文后的练习。词汇一语法一文章结构分析是这种模式的主要途径。相当一部分教师讲解时局限于讲授语言点,重点集中在辨析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疑难句等语言的结构层次方面,使阅读训练课成了学习语言知识课。而对于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与语言结构层次的结合,一带而过。就学生而言,为提高考试成绩,多数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记单词和分析句子结构上,而对大量学习西方文化和跨文化知识重视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应用语言从事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词汇一篇章”模式阻碍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高层次理解。
  阅读理解是视觉信息和读者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根据Rumelhart(1977)“相互作用”理论形成的“篇章——词汇——篇章”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对阅读过程中的许多现象加以解释。这种模式既重视通过语境线索或某些背景知识做出的意义预测的高端的知识和技巧,也没有忽视了像词汇和语法形式等快速和准确的识别这些低端技巧。这种既教授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文化意识的教学模式应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广为推广。
  
  四、结语
  
  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并且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刘润清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记英国一项调查”一文中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笔者认为跨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应在语言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教学模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立其地位。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综合文化素养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其他文献
我过去喝酒有名,现在不喝了。以后喝不喝,我也不知道。有关心我的人问:你不喝了?我说不喝了。问你真没喝?答真没喝。又问:你确实不喝了吗?我说我怎么才能让你相信呢?其实你信不信对
严格极小信标是导致Petri网产生死锁现象的结构原因。只要存在被非充分标识的严格极小信标,Petri网就会产生死锁。因此Petri网的死锁预防策略大多是针对严格极小信标这一特殊
微泵是将电能、热能等转化为流体动能的一种新型流体传输部件,是微流体系统中重要的执行器件。多孔介质电渗泵主要应用于流体驱动装置的微芯片冷却系统,还可用于生物、化学、医
学位
俱乐部(又称会所;英文:Club)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的组织团体或者其场所,是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本文所讲是指以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课教学,将教学与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我选择、自我评价,打破原有系别、班级甚至年级的建制界限,重新组合,从个人兴趣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将原来像“
论文主要针对模型未知的非线性系统,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故障预报及诊断方法。并用C++语言实现,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针对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故障预报问题,提
学位
网络负载不均衡以及网络“热点”问题都是导致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缩短的主要因素。一种可控簇头移动策略通过将簇头(Cluster Head,简称CH)向事发地点周围高剩余能量区域移动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但确有不少学生认为现代汉语课程枯燥乏味,对它不感兴趣。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对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一,它是大学一年级就开设的基础课。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优劣以及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影响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相关语言学课程的学习。其二,它是培养合格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需要。语言能力是教师最基木的素质,它密切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胜
医学及药学的发展迫切的要求人们去探索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成像技术,分子影像技术便应运而生。该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对生物有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实时、无创、动态的在
时下,“高科技”一语走俏得很,尤其是在涉农报道中使用的频率极高,凡有标新立异之举,也不问此举与科技是否挂边,统统委之以“高科技”的桂冠。于是,不少报刊杂志、影视广播,
科学技术水平不仅是衡量国防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更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面对全天候立体化作战需求,微光瞄准镜已成为夜间作战的主要设备,因而对该类设备使用前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