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艺:“母亲专业户”好当吗?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q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大妈”框定的陈小艺
  提及演员陈小艺,应该在她名字前面加上著名的前缀,因为她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多年,而且始终能有热播剧亮相。但细一想似乎也仅此而已,若非要详尽列举她的典型角色,往往也只能提及她多年前主演的那部《外来妹》,除此之外,不能说乏善可陈,但也就是流于泛泛而已。
  为什么提及陈小艺,就一定要言必称《外来妹》,原因似乎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个:“外来妹”之于陈小艺,是少女演少女,而其他剧集角色则一律是大妈演“大妈”。少女情怀总是诗,所以少女各有千秋,而大妈则样貌、个性甚至服饰都整齐划一。在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尽管故事背景不同,但大妈的类型化趋势却愈发严重,陈小艺就是典型的被“大妈”框定的一类演员。
  少女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尚有多种可能,但大妈想要从繁琐的生活中突围则难上加难,例如陈小艺,从《母亲》中的秦淑珍到《苦菜花》中的冯大娘,从《北方有佳人》中的养母洪喜娘再到《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李元妮,陈小艺自出道以来就曾多次饰演母亲角色,不论是善良贤惠,还是刀子嘴豆腐心,她都没能跳出这一类角色设定。此次在年代情感大戏《天伦》中,陈小艺再一次出演母亲角色,虽然挑战了一把“外来妈”,但在剧中她饰演的丁香“依旧”是个“坚强独立”的母亲,虽然四个孩子中有三个都不是她亲生的,但她却拼尽全力将孩子们抚养长大。面对正房太太的百般刁难,她没有丝毫抱怨;面对外人的冷嘲热讽,她始终选择隐忍;面对孩子们的不理解,她依旧视如己出。这样看来,丁香这个坚强伟大的单身母亲形象似乎是完美的,但对于陈小艺的演艺生涯而言,除了重复,还是重复,不是重复自己,就是重复别人。
  邢大军
  和时间死磕,败的只有传奇
  从《外来妹》开始,陈小艺红了已经有小三十年了吧。而且始终都在红,这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想想那些和陈小艺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红起来的女明星,现在有几个还在演着的,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不到一半了,而还可以不停地出演女一号的,好像除了陈小艺,也就没谁了。尽管陈小艺近几年来出演的角色,也早不是“外来妹”那种风华正茂的女孩子,而全是一些看上去有些神道的大妈,可她毕竟还在演,而且还在不停地出演着女一号。
  当下,北京卫视正播着陈小艺主演的又一部电视剧《天伦》。在我看来,这个戏不怎么好看,尽管陈小艺在这个戏里的表演依然保持了她一贯职业水准,但也沿袭了她这么些年表演的老套路,反正我是看不出有什么新意。但对像她这样一个“老”明星、“老”演员来说,只要她还能演,并能保持住这样的水准,也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另外,我还想再多说一句,演员是不是都以能在一部戏里,从十几岁演到八十几岁为荣?对于这点,我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果你还年轻,戏又好,往下演到十八九岁,往上演到一百来岁,都没问题,可如果你都已经土埋半截了,尤其是女演员,是不是就别再硬撑着去演比你的实际年龄要小十几二十岁以上的角色了。不然,你演着费劲,我们看着也难受,这又何必呢?那有了这样的角色,又怎么办呢?就找个年轻的演你年轻的时候,你演你中老年的时候嘛!
  刚看了姜文的一篇文章,其中有段话特别经典:和时间死磕,败的只有传奇。与其逆流而上,不如随波逐流,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木匠
  陈小艺以不变应万变
  在陈小艺这个级别的女演员中,陈小艺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典范。从主演《外来妹》至今,陈小艺的角色从未出乎观众的意料,她甚至是所有想红的男演员的搭档首选,当然她是以女主角之尊百搭男配而改变其人生,我想起来的就有孙红雷、张嘉译。若没有和陈小艺搭戏似乎很难成就他们日后的星光。
  就这一点上看,陈小艺颇像老一辈的演员,从来不“捂”戏,更不会“捂”人。陈小艺冷眼旁观、微微冷笑的神情,几十年了已经人戏混为一体。她冷冷、淡淡地看着世间的一切、戏中的一切,甚至谛视着自己的一切。
  北京卫视热播剧《天伦》讲述了以陈小艺饰演的“丁香”为主线的裴家几经坎坷的家族变迁、小人物沉浮在时代大潮中的酸甜苦辣,而这其中唯一不变的、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在动荡年代下,一家人浓厚温馨的亲情故事。这种永恒不变的情感由永远不变的陈小艺来铺陈演绎简直是太合适不过了。
  导演滕文骥说虽然早就和小艺认识,但从来不找小艺合作,怕影响感情。但这次情况不同,是因为年轻导演王为认为只有陈小艺演得起年轻姑娘、hold得住垂暮老人,所以才有了这第一次合作。虽然一直“嫌弃”,但滕导称陈小艺身上有很多老一辈演员的珍贵品质。看来,陈小艺的品质的确是有共识的。
  陈小艺说《天伦》将是她拍的最后一部“冬天戏”了。因为拍戏时间恰巧赶上了北京最冷的时候,即使穿了肉色打底裤,还是非常冷,拍的时候一直在发抖,所以现在特别抵触冬天拍戏。据说该戏不仅成为她最后一部“冬天戏”,还成就了她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跟滕导合作,第一次接从民国时期跨度到“文革”的戏,第一次拍完戏还保留着“裴家”微信群等等。比起多数女演员,陈小艺的保守、落伍也许是难以被人理解的,不随随便便接戏,可以百搭却绝不百变,甚至不想挨冻受累……我忽然想起了她刚出道时演的那个外来妹,拒绝诱惑,有点倔,有点轴,敢于说“不”,敢于坚守自己。其实,这种保守、落伍恰恰是陈小艺最可贵的品质。若不能塑造各类人等,塑造好专一的自己,也不失为一种完整。陈小艺可能永远成为不了一个演技派大师,但能不委屈自己,亦不成为别人的负累,足矣。人各有志,夫复何求。
  夯石
  不装嫩不扮老,要的是走心
  要说陈小艺是“母亲专业户”一点都不夸张,《母亲》、《苦菜花》、《北方有佳人》、《唐山大地震》等多部影视剧中,她贡献了各种“母亲”角色类型。而在热播剧《天伦》中,陈小艺则演绎了一个单身母亲的平凡和伟大。陈小艺不仅演“母亲”得心应手,从年轻演到白发苍苍也毫无压力,提及诀窍,她的答案就两个字“走心”。
  无论角色是怎样的年纪与外形,在陈小艺看来都不重要,核心在于自己表演时要投入,要真的进入到人物的内心,恰如在接受采访时她所说的:“演年轻角色的时候不要装嫩,演年迈的角色也不要扮老,因为无论你如何夸张地表演,真实的你都不那么年轻,也不那么年老。我们只能努力去诠释人物的心理、行为和情感,不要太注重浮在表面上的东西。”正因为走心,看陈小艺表演,会忘记很多外在因素,自然便入戏。
  秉持这样的信念,陈小艺所塑造的角色个个活灵活现,她也成为了一部戏的演技担当。但是近几年,陈小艺的作品数量明显减少,“我这几年的作品的确少了很多,原因就是我‘懒了’。年轻的时候需要很多机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但对现在的我来说,只有足够好的作品我才会去演。”对角色把关,为角色付出,陈小艺踏实的演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戏里戏外,陈小艺都是母亲,但是个人保养却十分好,岁月似乎在她身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陈小艺分享的保养秘籍跟自己表演风格有几分相像:“就是不保养,不要刻意去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陈小艺都做到了一个大写的“真”,分外美。
  朱子
其他文献
1963年的10月,一帮高考的落榜生,来到了北京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学习会计专业班(简称财会班)。两年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学校生活,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非常深刻而难忘的记忆。  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我们在学校一年半的时间里学完了两年的课程。俗话说“男人怕干错了行,女人怕嫁错了郎”,我们这些当年高考时的“准高才生”(离大学一本录取分数线仅差五到十分左右),没能考上正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入学后
期刊
胡大一和母亲胡佩兰,一位是中国最美,一位是感动中国……  今年的3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有10位医生获得“最美医生”称号,中华健康快车团队获得“最美医生”团队称号,其中胡大一等10人被推选为“特别关注医生”。胡大一教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最美人物”。  乘客突发心梗幸遇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  去年10月25日,一位叫李翔的年轻人和妻子以及不到一岁
期刊
陪同父亲杨虎城拜望何香凝  吃饭时,廖夫人招待我们吃的是粤菜。我是第一次吃粤菜,特别是吃到冬瓜盅。当这道菜端上饭桌时,廖夫人说昨天就准备了,瓜盅上刻了“共同抗日”四个字,遒劲有力,有美感,更能激励人心。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前后短短半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扭转了危急的抗日形势。然而,发动事变的两位将领之一的杨虎城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往事,在杨虎
期刊
21天写《人生》每天在窑洞里伏案工作18小时(上)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6年,他推出了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因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张艳茜,生于1
期刊
你可能对抗战时期中国陆军29军的大刀队耳熟能详。当时,29军的“手枪队”每个士兵身上,除了有两只毛瑟C96(也就是俗称的“二十响”)和子弹200发,还有一口4斤重的大刀。喜烽口一战,士兵们用大刀与日军展开肉搏,重创日军,大壮了我抗日军民的声威。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也有一个大刀队。一向重视飞机军舰、坦克大炮的美军,竟然学着中国人的样子,耍起了大刀。  图为在硫磺岛战役中,一群美国大
期刊
编者的话:  伴随《人物周刊》改版的春风,“燕京”版也与大家见面了,本版拟设“老家北京”(讲述老北京人的故事)、“新北京人”(讲述新北京人的故事)、“北京说名”(介绍北京名景、名吃)、“北京老礼儿”等栏目,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会每期轮流刊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很多北京老饭馆现在都没了,剩下不多的也很少去了,有的搬迁改地儿了。但是,二三十年前的老皇历,还可以翻出来再看看,也许能咂摸出点儿味来。  
期刊
现在我们说一个人资格老,常会以“三朝元老”来形容这个人。一个人能历仕三朝而不倒,真的已经很不容易。可在我国历史上,偏有个叫冯道人,居然历仕十朝而不倒,你说奇也不奇?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一讲这人的故事——  冯道,生于公元882年,死于公元954年(只活了72岁,要说也不算长),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伺候过
期刊
目前多种艺术形式,都在表现着各自的五彩世界,这是好事,这是艺术繁荣的新气象。在多元发展的时代,更要有宽容的胸怀,才有利于百花齐放。绘画艺术有自己的语言形式,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总不能一直替别人说话,或一直说着古人的话。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时代。
期刊
乐毅是战国时的名将。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为报曾被齐国侵略之仇,任命乐毅为统帅,率领五国联军讨伐齐国,一个月拿下了齐国七十几座城池。  然而,就在乐毅准备大展宏图时,他的老板燕昭王去世了,新老板燕惠王本来就不信任乐毅,加之齐国的名将田单使反问计,说乐毅想称齐王,更引起了燕惠王对他的极度怀疑,撤了乐毅前线总指挥的职务,以骑劫取代之,并要乐毅马上回国。失去老板信任的乐毅知道此番回去凶多吉少,于是脚底抹
期刊
荷甲第26轮,中国国青队小将张玉宁在第88分钟替补出场,他上场仅3分钟就力压对方防守球员头槌破门完成绝杀,帮助维特斯在客场以2比1战胜罗达Jc。这是张玉宁个人首个荷甲进球,也是中国球员在荷甲的首个进球!此前,孙祥和于海也曾经征战荷甲,但都没有取得过进球。  张玉宁的这个进球受到了荷兰媒体的关注,因为这令荷甲射手榜球员所属国家达到了100个。近况不佳的维特斯也获得了2016年的第三场胜利,赢得了争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