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护碑记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西泠桥畔的西泠印社,沿着绿荫覆盖的山坡石阶拾级而上,仿佛看到吴昌硕等一代代西泠印社先贤,衣袂飘飘缓步向我们走来,与我们一起同庆百年西泠、欢庆金石篆刻艺术的新生。
  中国印章,是中国的传统金石艺术,也是文化人的人格印证!多少智慧与美的凝结镌刻、多少人物风华绝代、多少艺海波澜沉浮……虽然百年往事已灰飞烟灭,不少人和事已成了发黄的照片;但它们却像孤山冬日绚烂的梅花那样暗香悠远、亘古流传,与西子湖山同在。我不觉想起了上个世纪,1920年代初期,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以吴昌硕为首的一群西泠印人,为保护一块金石篆刻的古碑,不惜献出一切的动人故事……
  那是发生在1920年的旧上海。有一天,南京路上,报童挥舞着报纸在叫喊:“看报!看报!《大公报》《老申报》《字林西报》,上海华宝拍卖行,举行春季古董大拍卖,有当代名家吴昌硕的字画,也有汉代出土的传世国宝……”
  街头,汽车喇叭响个不停。有轨电车“叮叮!当当!”敲着车钟。拍卖行门口,上海工部局铜管乐队在敲打着洋鼓、洋号,吹吹打打,煞是热闹。
  拍卖场里坐满了人!拍卖师正在挥槌叫喊:“请安静!安静一一下面将拍卖汉三老碑。”
  场内引起一阵骚动:“什么?汉三老碑?是不是‘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这使在场的书画大师吴昌硕内心强烈震动!这可是国宝级文物啊!吴昌硕先生是行家,见多识广,这汉三老碑,过去他也只看到过拓片,现在难道真的在上海现身了?
  旁边的一位参拍者告诉他:“吴老,昨天我已经在这拍卖行库房里,见识了这块古碑。据说是江蘇丹徒一个姓陈的古董商人,向余姚一位姓周的大财主买来的,拿到了上海高价拍卖出售。对方狮子大开口,开出了一个天大的价格:5000块银元。”
  吴昌硕知道这不是一块普通古碑,真正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全名叫“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这块碑在余姚客星山出土,已有足足19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遗存的最早石碑。它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浑朴遒厚,极为醇古,素有“东南第一石”之称。这是汉碑中极其名贵的珍品,也是书画、金石最佳的摹本。
  5000块银元的价格实在太高了!连吴昌硕这样的大师也出不起这么多钱。没想到几轮叫价下来,这块“汉三老碑”报价竟扶摇直上,一直被叫到近万块银元。愿出高价者是一个日本商人,他想以重金购去,将“汉三老碑”运回东瀛收藏。
  这还得了,中华的国宝,怎么能流落去海外?吴昌硕舍不得国宝迁徙异域。他说服陈姓商人,稍待时日,让他回乡去集资,一定要把这国宝留在国内,不能沦落至日本。
  于是吴昌硕回到杭州,既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又广贴征募广告奔老呼号,要筹款醵金赎归,让“汉三老碑”回归自己家乡。吴昌硕还在湖滨喜雨台茶楼举行集资会,号召大家踊跃捐款,这一倡议得到民众热烈响应!省府的卢公带头捐出自己俸禄,湖州府的首富张石铭捐献巨资,杭州的乡贤及西泠印社同仁也纷纷慷慨解囊。不到一个月就筹得八千大洋,付给丁陈姓商人,将“汉三老碑”购回杭州。
  吴昌硕生怕时间一长,这“汉三老碑”又复湮没,于是与同仁商量,择地在孤山西湖之阳,西泠印社的西南隅,专门建造了一幢石室存放这块“汉三老碑”。
  吴昌硕特地为“汉三老碑”撰写了碑记,刻石立在碑旁,还把捐金赎回的65个人名单刻在碑后,以俧功德。
  每个中外游客只要沿着西泠印社西麓“六一泉”旁边的山坡拾级而上,就能看到这“汉三老碑”石室。人们除了瞻仰古碑的风貌之外,还可重温当年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为吴昌硕这样的艺术大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崇高品质而感动。
  今天,古老中国印已誉满全球,还随人造卫星带上太空,2008北京奧运会还以中国印作为会徽。因此缅怀吴昌硕护赎“汉三老碑”的故事,更加韵味深长。
其他文献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把我们拉回了国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时候。这首参赛歌曲的演唱者是已年届八十的南自琴奶奶,只见她眼睛微微眯起,背对着观众,唱得陶醉深情。这正是翠苑四区社区老年人歌唱比赛的现场,参赛选手和观众共50余人。  “真的要感谢社区给我这把老骨头一展歌喉的机会,我年轻时候就爱唱歌,一直沒有机会展示自己,现在反而能在社区唱给大家听了。”很多老人感慨道。
期刊
20:00 读一首夜里的歌  初入这一处24小时书舍时,人头攒动,那会儿,是书舍里的一场演唱会时间。  那一晚的的主题是:小彭,卿锋唱歌给你听。我闪进来时,台上那个戴着眼镜,烫着小微卷的主角之一,小彭,正抱着吉他,用稍带慵懒的语调这么介绍:  “4岁开始吹口琴,6岁编曲,8开始上台表演,12岁得到学校口琴第一名,15岁全台湾第一,大学还没毕业已经参与了50多张唱片录制……哈哈哈哈!我很想这样鬼扯诶
期刊
近日,翠苑二小智多星假日小队来到保亭社区开展了“幸福平安迎新年 美丽西湖行动我參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智多星假日小队的小志愿者们穿着精神的队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与环卫工人一起进行了小区卫生巡查工作。大家沿着余杭塘河畔一路前行,将河道边绿化带内的白色垃圾捡起;拿着抹布,认真地擦拭健身器材上的灰尘。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将亲手绘制的新年贺卡递给环卫工人,感谢他们为城市环境默默的奉献。  小志愿者们表示,
期刊
为进一步丰富辖区青少年寒假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关西一社区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听退伍老兵讲故事”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堂。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学军小学、大关一小、长青小学这三所学校的20余位小学生参与。社区为此特邀了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的资深讲师罗继文与西一社区退伍军人陈孝贤,为大家分享精彩的部队故事,一同回忆那段崢嵘岁月。  罗继文爷爷讲了过去新四军与八路军的故事,陈孝贤爷爷则给大家分享了他
期刊
《黄帝内经》说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中的“发陈”指的是推陈出新的时令。而人体肝气升发、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与春气相通应。  “衣”篇  “春风不刮,草木不发。”春季风多,这时候的风是被人们称之为“虚邪”的代表。一到春天,爱美的女士就会迫不及待卸下冬装,早早换上薄薄美丽的衣裳,露出膝盖,露出脚踝,更有甚者,露出肚脐
期刊
“金衙庄”这个地名,今泛指杭州解放东路与环城东路相交地段(靠近城站)。此地名早已不复存在,奇怪的是,“金衙庄”依然留在市民口中,初来乍到者听到名称,不觉犯疑,莫非有个金姓官员的衙署就在此地?  是的,史上金衙庄确与一名金姓官员有关。  金衙庄,建于明代,庄主为湖南臬司金学曾。清《杭都杂咏》记载:“金衙庄,在马坡巷东北。旧为金中丞宅,中丞名学曾,字子鲁,号省吾,仁和人。明隆庆年进士,官至福建巡抚。以
期刊
一个在某一个行业内最顶尖的行家里手,在他的圈子里可以活得很好,但如果换一个圈子,他的所有话语体系就不灵了,并且他的成就也许什么也不是。这就是分众化。  不同的人会对“分众化”有不同的理解,但不外乎以下这些:互联网思维、用户心理、用户体验等等。特别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一度非常热,但大家又说不上来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我把这五个字浓缩为两个字:满足。满足你的目标客户群的需求,然后在满足需求过程
期刊
2016年8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对浙江基因健康小镇进行了重点报道。《新闻联播》这样点评:这样的创新小镇,正在改变杭州这座城市的基因;而这样的创新,也正在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提供动力。  记 者:从1953年人类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到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如今,通过对人体DNA/RNA检测,人们已经能够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而基因检测也逐渐成为一个关系到人类
期刊
据明代文人周清源《西湖二集》载:宋徽宗赵佶一日于汴京宫中同郑娘娘游寿山艮岳而同乐,饮酒醉卧,梦见宫门“呀”地一声,闯进一人。此人头载冲天冠,身著衮龙袍,腰系白玉带,足穿无忧履,堂堂一表,俨似天神之貌,凛凛一躯,巍然帝王之形。  徽宗大惊道:“汝是何代帝王,深夜来此,有何话說?”  那人开口道:“吾乃吴越王钱镠是也。生平苦挣十四州江山,汝祖不劳一枝折箭之功,以计取吾之地。以数论之,今日亦当还我。” 
期刊
朔风频吹,正是品尝各种冬春名肴之时。杭州各大饭店,几乎家家都有各色火锅应市,但最有名的则要算涮羊肉火锅了。说起品嘗涮羊肉这道菜,自然要想吃最正宗及最完美的风味,则要坐高铁到北京老字号东来顺饭庄去品尝。不过现在杭州人有口福了,东来顺在清泰街开出了分店,吃正宗涮羊肉,不必远去京华了。  涮羊肉是一种围锅自涮自吃的北京风味菜。所用之羊肉,选料极其精细,一只羊身上,只能选用“上脑” “大三岔”等部位的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