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刀光剑影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美国是在独立战争(1775—1783年)之后建立起来的。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得到了法国的支持,因此美国的军刀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法国军刀的式样。19世纪美国不同兵种的军刀各不相同,直到20世纪初统一装备了1902式陆军军刀。
  
  骑兵军刀
  
  南北战争时期(1861—1865年)是美国军刀的兴旺时期,南北双方都出现了几位擅长运用骑兵军刀战术的将军,如北方的卡斯特,南方的斯图阿特等,其中斯图阿特曾凭借骑兵军刀的一场混战打赢了著名的弗利特伍德山战役。当时,南方工业远比北方落后,其军队的装备武器也比较杂,能找到什么武器就用什么武器,军刀也是如此。而当时北方军队的武器已经基本实现了制式化,其中1833式军刀是第一款制式军刀,后来在战争中最有名的军刀是1840式军刀和1860式军刀。1840式军刀俗称“折腕老手”(old wristbreaker),其长86cm,既长且重,劈砍时往往使士兵的手腕不堪重负,士兵们开玩笑说用久了手腕会折断,因此而得名。由于它对士兵力量的要求太高,后来又开发出1860式军刀,长76cm,就显得轻便多了。
  
  19世纪中期,火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时的步枪射程已经可以达到320m,骑兵也多装备了转轮手枪或者卡宾枪。在这种情况下,军刀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在当时的军事界,这种争论极为激烈。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军刀已经彻底成为一件没有实际用途的古董、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象征性武器,更有甚者认为就是一块沉重的废铁。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人仍然对军刀情有独钟,并将其积极地应用到战场上,如北方军队的骑兵训练专家斯蒂芬·斯特尔对于军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军刀是骑兵的象征,可以给士兵以极大的荣誉感,而不全在于战术上的作用。1864年,卡斯特在温彻斯特的一场战役中,一天之内率领骑兵挥舞着军刀向对方的步兵发动了两次冲锋,并大获全胜。
  
  步兵、炮兵、海军佩剑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军队装备有1812式和1821式佩剑,为步兵和炮兵所用。其刀柄末端为鹰头形状,黄铜护手,骨质握把,加工精美,均属美国军刀的上品。两款军刀的不同之处在于1812式的剑身稍弯,而1821式的剑身则是直形。除此之外,炮兵还装备了1832式和1840式佩剑。1832式炮兵佩剑剑身短且宽,剑柄为鳞片状,外形是根据法国1831式炮兵佩剑设计的。步兵还装备有1840式和1850式军官佩剑。1840式为小剑造型,1850式为军刀造型。最后的一款是1902式陆军军刀统一了步兵和炮兵军刀的型式,一直沿用至今。
  海军则先后装备了1826式海军佩剑、1841式海军佩剑(其与1832式炮兵佩剑相似,但多一个侧护手)、1852式海军佩剑(其与1850式步兵军官佩剑相似)、1861式海军佩剑及1917式海军佩剑。
  
  民兵、军事学院佩剑
  
  民兵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当时,世界各地向新大陆涌来的无数新移民中,既有开拓疆土的先驱,也有打家劫舍的不法之徒。1606年,北美第一个殖民地城市——詹姆斯特城建立起来后,当时的移民为了对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土著印地安人的威胁和其他移民部落的竞争,在军事体制上效仿英格兰的民兵组织,创立了具有北美殖民地特色的“壁炉旁边一支步枪”式的民兵制度。正是民兵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而鼎鼎大名的华盛顿本人也是一个民兵头目!
  
  1792年,也就是宪法第二修正案通过的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首部《民兵法》,规定凡年龄在18~45岁自由、健康的白种男性公民,必须在其所在的州参加民兵组织,自备滑膛枪或步枪以及刺刀、火药等武器装备,参加训练和作战。也就是说,全体美国男人,除了黑奴,都是民兵。凡是民兵,都要自备滑膛枪或步枪。现在,美国民众(民兵)普遍持枪的合法性正是起源于这种民兵制度和这部《民兵法》。
  民兵佩剑则多为带棱的象牙握把,十字形黄铜护手,直形剑身,一般只有象征意义,并没有什么实用性,价格较军刀低。
  军事学院佩剑一股为美国军事院校的学员所佩,主要有西点军校佩剑、空军学院佩剑等。
  
  社会组织佩剑
  
  美国的许多社会组织(很多是慈善组织)也有自己的礼仪佩剑,主要是举行各种仪式所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圣殿骑士共济会佩剑,这种剑在收藏界颇为流行,但是很少有人清楚它的来历。在美国,藏有这款剑的人为数不少,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买的人是喜欢它优雅独特的外形,二是被它的名称所吸引,因为它的名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欧洲10世纪左右十字军东征时的圣殿骑士团。如果这把剑真的是那时候的圣殿骑士佩剑,其价值就更非同寻常了。然而,十字军东征时,欧洲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可以说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微之处,而基督教当时是严厉禁止在兵器上做任何装饰的。因此,那些装饰华丽的“圣殿骑士佩剑”绝非是那时候的东西。实际上,它们是19~20世纪期间美国一个民间慈善组织的礼仪佩剑,这个组织叫作圣殿骑士共济会,设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其沿用了中世纪时期欧洲圣殿骑士的名称,它虽说只是个慈善组织,却有着自己的一整套统一样式的礼服,这柄佩剑属于礼服配饰的一部分。从外形上看,这种剑的剑首大多数是一个骑士头像,剑身都是细长的直形。剑柄有木质和象牙两种。剑鞘分镀镍和镀金两种,镀镍的为普通会员持有,镀金的为领导人物所用。剑身上通常遍布图案和铭文,其图案都是描写当年十字军的故事,剑身根部的铭文为公司名称,再下面是哥伦布、俄亥俄的字样。由于制作这种佩剑的公司多次重组,故不同时期公司名称各有不同,因而从中可以看出其制作的大致年代,在品种相同,品相相近的前提下,年代当然是越早价值越昂贵。
  这种佩剑的数量相当多,在世界刀剑收藏界很常见,价格也不高,但象牙柄、镀金剑鞘的价格要高一些。
  除了圣殿骑士共济会以外,美国还有许多兄弟会组织,如哥伦布骑士团、奇人独立团、金鹰骑士兄弟会、皮西厄斯兄弟会等。兄弟会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有着强大的势力,有很多美国上流社会的知名人士,甚至美国总统都是某个兄弟会的会员。这些兄弟会也大多都有佩剑,其中以奇人独立团的佩剑最为精美,也最受藏家青睐。其他的兄弟会佩剑总的来说都比较相似,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剑首的骑士造型不同,剑身上的铭文图案不同。
  
  编辑 黄俊
其他文献
贾平凹对古代志怪小说是情有独钟的。在他的早期代表作《废都》里,某人去杨玉环的墓地凭吊,带了些土回去放花盆里,不想长出一株奇花异草来。一夜,那人喝醉后用开水浇花,花朵凋零,他也落了个一病不起的下场。花的命和人的命,用一种志怪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很显然,现在年近七十的他,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志怪小说,《暂坐》里展示的,是他从《红楼梦》里学来的东西。  故事一开始,一个名叫伊娃的俄罗斯女孩突然降临于西京城,成
避雷靴和防雷靴不是同一个概念,避雷靴是指具有探测能力,能使士兵改变行进方向避开地雷,从而免受地雷伤害的作战靴;而防雷靴是指具有防护作用的作战靴,士兵万一踏上或碰上地雷,使其不致丧生或截肢。  法国煤体近日报道,巴黎工程师克里斯托弗·卡罗尔发明了一种可帮助士兵避开地雷的靴子,这种靴子被称为避雷靴。  避雷靴的设计原理是,人体肌肉会对电信号产生瞬间反应,在接受到电脉冲之后,肌肉只须400毫秒便可收缩。
新中国的轻武器大都是从仿苏制武器开始发展的,然而由于苏联在无后坐力炮这一领域落后,我国的这类武器发展则是从仿美武器起步的……    早期的美制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这种步兵近战利器诞生于二战的战火中。当时在这一领域最为先进的国家首推美国(1917年俄国人梁布兴斯基也曾经发明过一种76.2mm无后坐力炮,并曾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使用过)。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最早,一战时的1914年
比利时FN赫斯塔尔公司推出了7.62mm“米尼米”轻机枪,旨在与MAG58机枪和美国M60通用机枪竞争。为了满足质量轻、火力更强的需求,该枪取消了最初设计的5.56mm口径,最终选定7.62mm口径。据悉,7.62mm“米尼米”轻机枪拥有7.62mm武器的威力,却只有5.56mm武器的重量。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质量8kg,比英国L7A2式通用机枪和美国M60机枪轻3kg,比5.56mm机枪
摘 要: 白元杂剧《西游记》是现存篇幅最长的杂剧作品,剧中人物形象儒释道三家兼具,既有儒雅文臣、忠勇武将,又有诸佛菩萨、高僧居士,还有天界神灵、道士仙人。该剧儒释道三类人物形象均具有兼具其他两家文化因素的特点,共同赋予了该剧儒释道三家和合共美、和谐融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元杂剧 《西游记》 杨景贤 儒释道 人物形象  元杂剧《西游记》共计六本二十四齣,是现存篇幅最长的杂剧作品。该作品曾一度失传
对于浙江兰溪人而言,桃花坞在兰溪是个特别的存在,它承载了兰溪古城厚重的历史和兰溪人多年的回忆。现在这些旧景致,被70岁的老人用钢笔画的形式“复刻”到了画纸上。这组名叫《桃花坞》的钢笔画一经发布,便立即在网上走红。老人名叫王恩贶,从小就喜欢画画,当其十余年前第一次接触到钢笔画时,就深深地被这种黑白艺术吸引住了。用钢笔画来“留住”桃花坞旧景的念头起于2017年5月。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兰溪市启动了8个
毕业15年后的首次聚会,大家仅仅简单地回顾了一下青春,就迫不及待地转移到吐槽现实的工作。以下是几个当年找到好工作的同学的自述。同学A,女,38岁,省直机关公务员,科级  背景资料:A在大学时就是要强的女生,性格直爽。 2003年毕业时,在省报记者和市级公务员的衡量中,她选择了回老家当公务员。这特别符合当时家长的期待,也是当时就业的主流方向。  自述:  不瞒你们说,今天吃饭的这个地方,我天天开车路
77式12.7mm高射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挺高射机枪,它是我国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朱德林率队创新设计的武器作品。该枪于1977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并陆续装备我军,是54式及54-1式12.7mm高射机枪的替代产品。该枪装备部队后,改善了我军使用12.7mm高射机枪的机动性问题,实现了高射机枪武器装备的国产化。  77式12.7mm高射机枪采用导气管式(气吹式)自动原理,火药燃气直接推动自
63式60mm迫击炮左视图(本图片由康小勇提供)   配用弹种    63式杀伤榴弹 全弹长234~241mm,全弹质量1.33kg,10片尾翼。弹体材质为稀土铸铁,内充0.11kg梯萘-80炸药或0.13kg黑-27石炸药。发射药号数0~3号,基本发射药质量3.3g,单个附加发射药包质量2.9g,全发射药总质量12g。配用0号装发射时初速65m/s,配用3号发射药时初速134m/s,最大膛压26
“机械兵”这个概念是笔者根据数十年轻武器论证工作经验提出的一个新鲜词。从字面上理解,首先它并不是“机械化的人类士兵”,也不是“智能机器人”,而是轻武器(平台)功能的演进,是第三代轻武器的雏形,所以“机械兵”不是兵,依然是轻武器。笔者认为轻武器从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接下来就有可能朝“机械兵”的方向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机械兵”?其实它早就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即类似于美军在伊拉克投放的各种作战机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