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北京”的奥运接力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对于北京来说意义非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扬。坚持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辉煌过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认真总结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按照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丰富,发展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把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的要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思路。
  这一新思路使北京站在历史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科委围绕科技工作如何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共识,提出了“三大任务”“十大工程”,努力开拓新局面。
  
  汲取“科技奥运”成功经验
  
  北京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兑现了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其中,科技在奥运会筹办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一大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得到应用,科技奥运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市科委在奥运会筹办的七年中深深体会到,科技奥运取得成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形成的强大国家科技基础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精心组织,通力配合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精神的结果。以完成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壮举为例,全世界人民震撼于以中国航天科技力量为核心的团队将奥运精神推向一个历史新高度。火炬珠峰燃烧技术的背后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前苏联、美国之后实现人类邀游太空梦想的大国资质作保障。同时,我们拥有的一支忘我奉献、勇于创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成就了奥运火炬上珠峰的伟大壮举,只有一般体能的科技人员多次登上海拔7200米的高度开展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活动的技术保障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巨大精神价值。
  我们总结科技奥运成果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产生了大量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为北京乃至全国留下了一笔重要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对科技体制机制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变革,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经验,这是奥运留给我们的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一方面,我们总结有以下三条经验
  第一,全力以赴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奥运筹办给科技提出了大量现实、紧迫而复杂的需求和问题,这些明确的问题给科研攻关指明了方向。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方式一是围绕奥运筹办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和新技术需求,通过设立科技奥运项目,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科技示范应用工程。二是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论证。市科委就奥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奥运火炬珠峰燃烧、移动多媒体、开闭幕式技术保障等重要环节的方案组织了10多项高层咨询论证会,有力地支撑了奥运重大决策。三是开创了针对奥运会实际需求在全球范围组织专业展示对接活动的全新工作模式,通过举办专业技术展示交流会等方式,推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在奥运场馆建设等筹办工作中。围绕20多个不同重要领域,市科委所属可持续发展中心、生物医药促进中心、新材料中心,创业中心等十余家专业服务机构积极邀请国际一流专家和组织参会,广泛组织国内外企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并邀请场馆设计、施工单位参加,同时还配套举办专家研讨会,指导设计和施工单位如何选择新技术、新产品。拓展了奥运工程承担单位的视野,解决了奥运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依靠首都资源创造首都优势。工作起步时就充分考虑到集成全国力量的重要性,为保障科技奥运建设取得成功,北京市会同科技部等国家十一个部委共同成立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委,正是这一充分依靠国家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的体系保障了科技奥运建设的顺利开展。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大量组织全社会资源参与奥运建设,超过35万名科研人员投入到科技奥运建设中来,实现了全国科技力量的大会战。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困难。政府科技部门积极转变观念和职能,努力为科技奥运建设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为了进一步保证奥运筹备建设中各种需求能够及时得到反映和收集,市科委与奥组委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市科委派遣2名奥科办的同志不占编制,自带工资到奥组委工作,深入了解奥运筹办过程中的各类需求和问题,形成了需求与科技对接的日常工作保障机制。
  7年奋斗使我们深深感到,科技奥运的成功举办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结果,科技奥运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靠的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领导和科技体制改革巨大的推动力,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一二三”科技工作思路的重要部署,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效果的经典示范。
  2004年,针对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把首都潜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优势问题,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实施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即实现由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的创新体制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的创新体制转变。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向郊区县的辐射、扩散,加强科技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实施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引擎行动”,实现市区与郊区县协同发展的“涌泉行动”,推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奥运行动”。
  新的思路强调科技工作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推进机制体制创新,要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为导向。在新的思路的指引下,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大量的依靠机制体制创新取得的典型经验,为实施北京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认真总结奥运的成功经验,坚持北京奥运三大理念,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载体的总体要求,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深感市科委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目前,市科委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展开,大家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入理解“科技北京”的内涵和建设要求。科技北京是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重要支撑,北京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科技“快马加鞭”;与此同时,北京还要继续保持科技优势,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全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防建设做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产品出口受阻、人口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格外重要。北京一定要 成为全国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知识产权三大战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锋和骨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我们认为大力推进“科技北京”建设,要着力把握好八个字 “支撑、渗透,引领、提升”。讲“支撑”,是指科技创新要成为核心要素和主推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全面支撑“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建设,讲“渗透”,是指要结合首都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社会进步重大需求,使科技要渗透到首都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全面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讲“引领”,是指要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龙头,依靠科技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带动首都经济高端化转型,讲“提升”,是指要从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出发,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核心,使科学技术真正走入百姓生活,提升全体市民的科学素质。
  面对建设“科技北京”的新要求,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着三个紧迫问题。一是与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科技工作推动和支持的力度亟待加强,表现在对现代服务业的运行规律还不熟悉,对科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用方式和途径掌握的不深入,对制约首都优质科技资源转化进入现代服务业的体制障碍还需深入探索;二是与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需求相比,积累的大量典型经验急需进一步完善和大面积推广,表现在科技还不能完全满足首都城市建设管理运行,北京新农村建设、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提出的各种需求,如何将在点上取得的经验放大渗透到首都发展各方面的路径尚需摸索,三是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人文北京”的要求相比,亟需在全面提升人的科学素养上下功夫,表现在科学技术还未能对市民生活产生更加重要。更加直接的影响,对市民科学技术需求的把握尚需深化,组织社会各方资源有效传播科学理念、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亟待创新。
  
  实施“三大任务”“十大工程”
  
  《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08年6月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北京市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引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未来北京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谋划。为了全面落实中长期规划,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市科委提出要从推进机制体制创新、解决首都发展重大问题出发,实施“三大科技工作任务”和“十个重大科技工程”。
  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重大任务。把科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科技促进首都经济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主战场,核心是大力发展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要从深入研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内在规律出发。按照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从投入和产出角度深入分析影响主体作用发挥的障碍,探索科技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在产前阶段,重在积极引导地区优势科技资源向研发服务业转变,为产业技术提升和结构升级做好准备,在产中阶段,重在将研发服务业理念导入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在产后阶段重在将科技成果集中向全国辐射扩散,引领和支撑全国创新发展,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建设“全国技术交易中心”,进一步集成全国的科技需求和服务资源,大大增强北京服务全国的能力。
  实施“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建设新型科研体系”重大任务。从首都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行的重大需求出发,把积累的“点”上的经验全面放大渗透到首都各项事业,以市属院所为平台和抓手,以科技项目为纽带,集成地区各类优势资源,服务首都发展。组织科研院所依托全市各职能委办局深入开展行业重大需求研究,明确行业科技服务的方向和重点,形成院所发展规划,确保科研工作有的放矢,依据需求,支持国家科研机构和地方院所、高科技企业联合开展攻关,解决首都发展难题,增强地区持续创新能力,实施“前沿实验室计划”,开展面向全球的前沿人才引进,前沿实验室建设和前沿技术研究。
  实施“推进科学技术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重大任务。按照抓好“8小时内外科普”的要求,通过技术联盟,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组织、科普场馆、科技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将科技推向企业,学校、农村,居民社区等单位和组织,提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使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把知识和技术直接转化为广大市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实施首都紧急医学救援科技促进工程、创建空间信息服务业工程等10个重大科技工程。目的是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围绕首都发展的迫切需求,集中力量大于300天,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国庆六十周年献礼,为首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每个工程的目标任务都十分明确和艰巨,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协同作战的工作方式,广泛发动和组织相关委办局、区县通力配合,各类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从当前工作进展来看,三大任务十大工程使市科委找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了深化改革推进管理创新的力度,开创了统筹协调,重点推进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其他文献
开栏的话  “十一五”时期,北京在全国率先确立了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强调北京农业要开发生产功能,发展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是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籽种产业是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本刊从本期开始特开设“籽种产业”专栏,集中展示北京耔种产业的新成果、新品种。  由于籽种产业具有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特征,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市场,信息优势,具备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籽种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期刊
“二氧化碳的应用可以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国已有北京高碑店热电厂将捕获后的二氧化碳用于保鲜,河北新奥集团用其来培养海藻,中石油则利用二氧化碳来驱油,还有一些研究项目试图利用二氧化碳来中和盐碱地。”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表示:二氧化碳不是废气,应当作资源来利用。  “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推广,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各地积极调整耕作制度,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健康、高效养殖
期刊
1884年(清光绪十年)的京通电报工程相当低调,尤其是当工程接近北京的时候。(需要说明一下,本文中的电报是有线电报的简称。)电报线在通州至东便门段是架空明线,进入东便门后下潜至护城河底——水下电缆,到达崇文门后,以“不似触目”的方式登陆——使用区别于标准规格的“极细铜线”和“特制红漆木杆”。此时,关于电报的争论仍在北京城内继续,工程的格外低调显然是为了照顾保守人士的神经。  这场电报之争始于此前的
期刊
本刊讯4月24日,“2009年北京技术市场保增长、促发展动员会暨技术市场百场宣传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在香山饭店召开。  会上,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军表示,为更好地完成2009年北京技术市场保示增长,促发展工作目标,按照“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总要求,围绕北京市科委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全市范围内,自4月起正式启动技术市场百场宣传行动计划,活
期刊
专家介绍  李德才 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液磁一体化理论及应用、纳米磁性功能材料制备、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理论及应用。2002年,作为第一完成人所进行的磁性液体密封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成果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的鉴定,并获200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与总装备部共同研究的项目“超大直径磁性液体密
期刊
作为北京市一所综合性农林科学研究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简称农科院)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壮大。如今的农科院人才济济、学科齐全、资源丰厚、设施先进、成果优势明显、服务到位,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心系京郊 服务“三农”    在科技工作中,农科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科技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结合,全面实施科技攻关、科技推广和成果
期刊
中国化工人梦想成真  中国化工博物馆馆长李爱青告诉记者:拥有专业的博物馆多年来始终是中国化工人共有的一个梦想。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化工行业的员工终于收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礼物——中国化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了。  据李爱青介绍,2007年1月,科技部、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鉴于此,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建设一个能够展示
期刊
科技打造残障人士的康美之翼  ——“非常美”残障人士康健服装展演举办  本刊讯 为弘扬残奥会精神,切实体现科技对发展残疾事业的支持,并作为对北京2008残奥会的献礼,首都科技集团和北京服装学院于2008年9月15日在奥林匹克公园祥云剧场举办了“非常美”残障人士康健服装展演。  这是国内首次为残障人士举办的康健服装展演,它表达了科技界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支持,展示了“科技、时尚、和谐”完美的结合,体现
期刊
牛年到,先向读者朋友问个好!  本期一组“特稿”,聚焦的是北京科技界2009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三大任务十大工程”。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在《“科技北京”的奥运接力》一文中,详细解读了科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科研院所改革、全民素质提升这三个重大任务,提出了推进“科技北京”建设要着力把握好的八字方针——“支撑、渗透、引领、提升”。他强调,科技创新要成为核心要素和主推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
期刊
为期5天的“2009科技促进北京新农村建设展览会”于1月11日闭幕。展览会在5天时间里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主要有北京新农村建设成果展览,有文字、图片,实物、模型和科普互动展品等,10场别开生面的农村科技“擂台赛”,9场丰富多彩的农村科普表演节目,专家“一对一”现场咨询,100多项农村实用科技成果推介,农村科技摄影优秀作品颁奖典礼和作品展览,“科技促进北京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企业与国外客户的现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