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说话”的源头来自对生活的认知,获得这种认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世事洞明皆学问”。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源于兴趣,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是非分辨能力,有一种较强的表现欲,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观察性较好的作文来。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我在教高年级时,除了两周写一篇作文外,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在布置学生写随笔时,我不加任何限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可以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记事,可写人,可描景,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洋洋洒洒上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百余字不嫌少,尽心而写,随意而止。他们起初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和忧愁、社会见闻等等,大到自然,小到自我,诉诸笔端。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写作的进步,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发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同时,在课内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我在上《理想的风筝》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刘老师外貌、神态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然后布置作文《记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结果不少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人物的特征来写。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二、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观察。在观察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物征,而不只是流于外表的“看”。鲁迅先生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在观察事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第二段的写景观察得非常细致精彩,它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它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作者童年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观察到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的特别感觉。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是观察的结果,这样写有形有感,有声有色,从而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向学生推荐学习这篇文章写作中的观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写一篇描写校园的习作。学生对校园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描写校园的人、事和景。这样,学生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作更深入的观察。
  由于我注意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涌现了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写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上小学的弟弟,他不忍心复读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带着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这一年里,他每天白日打工,晚上挑灯苦读。一年后他回来参加高考,结果被省财贸学院录取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多么真实的镜头。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让我们有所发现。正如契珂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你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的东西,那你就可以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了学校教学,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并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被誉为“中国快乐习作第一人”的中央教科所习作课题研究员、全国著名的作文研究专家袁刚教授莅临我们的家乡——江西省赣州市送教。他那精彩的“快乐作
一、遵循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防止学生“开小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遵循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既可以引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重点。下面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    一、 针对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
探究性学习是这次生物课改的核心,它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三大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材中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内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把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探究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很多优越性,这种方式对
法国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自18世纪末提出、19世纪中叶确立之后,通过宪法精神、大众宣传、节日与仪式、国家领导人的演说和学校教育等各种手段,逐渐以国家意志从社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对学生提高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水平起作用,而且还是我们实施美育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独立的音乐审美判断能力。那么,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可见“倾听”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地位,“倾听”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聆听
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当前的英语教学普遍比较重视英语语法教学,注重书面语言的训练,致使不少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仍然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对于词汇、句子的积累,语法知识的理解,学生也主要是靠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记忆。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这种“强记”往往不能持久,长此以往,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差,开不了口,听不懂,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英语
如何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课堂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探究的热情,获得终身受用的体验和感情,已经成为我们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利用教材导语及插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相比旧教材,新教材在每个章节前均设置了一段导语,用朴实、客观的语言来引入课题,但多数趣味性不强,与插图的配合也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