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海淀最美的风景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去岁的2020“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开幕式上,我忽而想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战国时期,燕昭王修筑黄金台,卑身厚币招纳贤士,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等贤士纷纷“士争凑燕”,致使燕国人才济济由此而变得强盛。正如康熙帝在《黄金台怀古》中发出的感慨“昭王礼贤士,筑馆黄金台……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材”。
  海淀区举办的“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无疑是尊才尚贤的海淀区委区政府在招贤纳士方面使出的又一重招。本期的“封面故事”,我们想向您说一说海淀,说一说海淀的人才,说一说海淀招贤纳才的故事。

海淀:科技、创新、人才的超级母体


  1980年,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在考察美国“128号公路”后,怀着一种使命感,要在中关村建立“技术扩散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子。是年,他们创办了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于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诞生了。
  自那之后,一大批科研人员打破传统体制,纷纷下到海淀,相继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创办了四通、京海、科海、联想、时代等高新技术企业。于是,中关村又相继诞生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此,海淀的中关村,成了“中国的硅谷”,成为了国家创新发展的龙头和标杆,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四十年后的今天,科技创新之花已漫出中关村,开遍整个海淀,辐射到了海淀区430平方千米的角角落落。就连那曾经阡陌纵横、人闲地旷的“发展洼地”海淀山后的郊野农村也变身为产城融合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变身成为科技创新的“钻石地段”。在海淀山后那片大多数北京人并不熟悉的土地上,正演绎一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发展大戏。以中关村为起点,一路向北,但见处处生机勃发,景象日新月异,彰显出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
  四十年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创新企业从海淀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四十年,不仅走出了联想、四通、方正、搜狐、百度、小米、同方紫光、新东方、新浪、爱国者、京东、美团、字节跳动、快手等数万家笑傲世界的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培养出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壹号、东升国际科学园、海淀留创园、人大文化园、创客小镇以及几百个特色鲜明的高精尖专业科技园区。走出了王选、柳传志、俞敏洪、李彦宏、杨元庆、刘迎建、张朝阳、雷军、邓中翰、刘强东、宿华、尹卫东等一大批创新英雄,推出了数不清的专利技术、科技大奖、上市公司。神话般的海淀,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不仅仅为国家贡献着GDP,更让全国人民享受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带来的一切新科技、新文化、新经济的便利。
  未来的海淀,是一座智慧之城、智能之城,一座万物互联的数字之城:人工智能已让我们实现了非接触测温、语音控制电梯等一系列无接触式操作;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APP能让“个人钱包”里的数字货币不必绑定银行账户,可以通过扫码、碰一碰的方式进行消费;爱笔智能公司自研的一款全景地图机器人,可以让我们从停车场、办公楼到购物中心,只要通过智能屏、手机等线下触点,就能借助智慧导航迅速定位,那些商场太大找不到心仪店铺、停车场绕圈儿找不到停车位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轻舟智航龙舟ONE”的无人驾驶小巴,除了具备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等基本功能,还能应对人车混杂的路口、后车加塞等复杂交通场景;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聚合各個场景的能力与资源,覆盖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慧能源等五大领域,小到一包垃圾分类、大到一场灾害防御都可以快速得到解决。
  北京的海淀、中国的海淀,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人才: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人才之于海淀,有如鱼与水的关系。这比喻虽平常,却贴切。
  众所周知,海淀区高校云集、人才济济:坐拥30多所高校、9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00多名院士……海淀区科研资源的密度可谓全国之最。
  尤其拥有了中国高科技的品牌——中关村。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新闻周刊》曾把中关村作为封面故事来讲述,称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中关村在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比尔·盖茨。《新闻周刊》的预言是正确的。四十年里海淀的中关村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企业家,孵化出了一批又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科技服务领军人才以及青年英才。
  在2020“智汇海淀”科技人才主题展上,我们看到了足足1万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所展示出的中关村示范区科技人才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发展成就和创业故事以及海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领域人才队伍的风采。人才,是海淀最美的风景;海淀,是创业者的乐土、天堂,无数创客在这里聚集,怀着梦想和激情创造了创业版图中的一座座“地标”。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平台。一个人无论多优秀,都需要有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才华如一粒种子,如果没有一片土地,这颗种子便无法扎根成长;而种子成长得茁壮与否,要看这片土地的肥沃程度。海淀这片土地无疑是肥沃的,因此才会造就如此多的优秀人才。
  优秀的平台,会给我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能够让一个人更好的实现自我,更好的走向成功。唯才是举、思贤若渴的海淀区在人才工作方面做得扎实,早在2017年9月就正式启动了国际人才社区的建设工作。2020年,他们在人才工作方面做了十件实事,其中有:打造国际人才社区示范街区,开展“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实施新“海淀英才计划”等,并且探索建立“产才对接预核平台”。



  2021年,区委区政府在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工作上制订了非常详细的工作方案,把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单位各个社区,搭建国际人才支撑平台,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国际人才会客厅,搭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研发机构、专业创新平台和国际孵化器、加速器,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和优秀国际青年人才在海淀落地发展。
  在“海淀英才计划”这一项,开启多个项目的申报通道,对入选的“海英人才”给予“个人贡献奖励+创业扶持+创新培育+生活保障”的全方位扶持,并设立“海英之星”奖学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学生、高校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择优分别给予1-2万、2-3万、4-6万的奖学金支持。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海淀,经过40余年的发展,早已经趟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他们所一直秉承的“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中关村精神,让整个海淀区处处都回荡着当今中国、当今世界最激昂的创新之歌。整个海淀区,从政府到基层,从国企到民企,从科研机关到院校,从企业家到艺术家,从白发老者到青春学子,无不重视文化、重视发展、重视创新。可以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厚重史,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发展史。海淀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盛放着人才,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海淀扔一块砖头,没准就能砸出一个教授、科学家或企業家。
  即便如此,海淀区委区政府领导依然没有放松那根招贤纳士的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深知人才在发展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他们要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他们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他们深知“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就是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竞争”。深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首要的依靠是人才,最坚实的保障也是人才”。深知“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更为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撑”。因此,他们把人才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在感情上贴近人才,在事业上重用人才,把人才工作项目化、人才项目任务化,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建其功,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他们释放人才发展“制度红利”,构建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人才制度体系,打造出国际一流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把人才“战略资源”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培育、引进和聚集更多各领域世界顶尖人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海淀,有条件、有能力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人才强区;有魄力把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创业者的天堂。有基础让海淀变为各领域人才百舸争流、融合发展、交相辉映的家园。
  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海淀,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海淀,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海淀的人才将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筑梦:厚植沃土,才聚云端


  “凤鸟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海淀区委区政府深知习总书记所言的正确性,深知对于人才而言,第一驱动力是栓心留人的环境,因此,他们努力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一流的环境,打造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特色区域,高标准提供住房、教育、医疗、商业等国际化服务设施,引进落户、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核心需求”,聚焦服务保障,为人才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打造出适合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工作生活的美好家园,他们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对于国际人才,政府更是给予了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专为国际人才设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并在资金、落户、住房、医疗、语言环境方面都给予非常有力的支持,为国际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我们眼里,海淀是一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宜居、宜业、宜学、宜创的理想之区,不仅人文环境好,自然环境也是绝佳的,香山、万寿山、玉泉山、凤凰岭,颐和园、圆明园、植物园、翠湖湿地、海淀公园……岂止三山、岂止五园。
  圆明园、颐和园两大皇家园林皆坐落在海淀的中心,一个挨着清华,与北大东门仅一条马路之隔;一个靠近北大的西门,而北大自身也犹如一座精巧别致的园林。植物园、香山、翠湖湿地等,虽位于海淀区的西郊和北部,因开通了地铁,来去也是极其方便的。在海淀,我们不出城廓便可“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便可“得林泉之趣”。三山五园两校内,得林泉之致,有山水之趣,湖泊或纵横蜿蜒,或浩淼开阔,树木或垂髫多姿或葱茏苍郁,春柳、夏荷、秋山、冬雪,四季不同景致不同。朝霞、午日、夕阳、夜月,四时不同韵味不同。湖光、山色、塔影、桥韵在风中、雨中、雪中、雾中,各各有致。朱楼金阁、碧瓦重檐有皇家园林的恢弘之气,细竹绿柳、朱鱼翠藻,有江南水乡的灵秀静谧。“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或是对海淀区自然之景最贴切的描绘。
  当我们漫步于颐和园、圆明园,或者是北大的未名湖畔,当我们沿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景观大道北清路行驶时,当我们徜徉在恍如美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环保园区时,当我们坐在中关村创新园树林中的玻璃房内时,当我们置身于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科技园区时,我们会体会到怎样一种自然、科技、文化和谐交汇融合的现代化城市的美好啊!   拥有如此多先天条件的海淀,并没有旁若无人、自鸣得意,而是更加卑身谦恭的修筑招贤台,引进人才。 2020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由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海淀区人才办(区委组织部)承办,海淀文旅集团、实创股份、各相关委办局、各街镇、部分园区及重点企业协办的“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在海淀精彩上演。活动设计了7个板块,涵盖了展览展播、政策解读、探秘直播、赛事路演、沙龙论坛、TED演讲、院士公开课、专场招聘等60余场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政府举办的人才周活动,无疑是对人才的无偿培育、信息的无偿奉献、知识的无偿传授。除此之外,政府还在自贸区科创片区建设“人才E+”工作站,打造服务人才、赋能人才、汇聚人才的“两区”人才服务基地,打造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可见海淀区委区政府爱才、惜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运用新的发展思维,形成新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成就人才的环境和土壤。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引进、加强人才使用,为人才創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为各类人才大显身手、一展本领提供广阔舞台。”于军书记的讲话令每一位置身海淀的踌躇满志者更加振奋。
  4月19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座无虚席。由海淀区委组织部举办的“才聚云端”名校引才系列宣讲暨“两区”建设领军企业云招聘活动在这里开展。快手、新东方等中关村科学城领军企业负责人及北京大学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海淀融媒通过微博、今日头条、百度、快手、抖音、知乎等平台,对活动进行直播,吸引了近440万网友打卡。


海淀区怀抱三山五园,自古为“都下宝地”。建国后又揽大学城、科学城,地灵人杰,文气葳蕤

  招聘宣讲环节,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若冰在会上发言并在现场向广大学子发出邀请,“如今的海淀,经济强、科技强、人才强,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世界一流的中关村科学城,欢迎广大学子们踊跃加入,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海淀力量”。在北大校友沙龙环节,三位北大校友——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云舒写创始人吴本文,旷视科技算法研究员黄哲威,分别对海淀的区位优势、发展机遇、创新创业以及人才发展环境作了分享交流,并诚邀英才齐聚海淀贡献智慧、成就梦想。
  除北大外,“才聚云端”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招聘会场,现场专门设置了双选洽谈区,来自快手、实创集团、网易有道、作业帮等20家海淀重点企业、知名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提供了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和智能设备制造等领域的5000余个岗位,1500余个实习生岗位需求。接下来,“才聚云端”第二季校园招聘还将走进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区委书记于军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求贤若渴”。
  我想每一位从海淀成长起来的成功者,都会感念海淀区委区政府,没有他们的大力扶持推动,或许也不会从海淀涌现出如此多的精英、个人、企业。
  庆幸我们生在一个如此重才的时代,庆幸我们的国家有一个海淀区、有一个中关村,因此我们的个人才不会像李贺诗里的马周“天荒地老无人识”,若马周生在当今的海淀,便无需“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了。有才之人最悲哀的莫过于一生的“怀才不遇”,都如李商隐一般“此时闻有燕昭台”便“挺身东望心眼开”了。
  “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为每一位有才之士搭了个大大的黄金台。我们坚信,智慧、人才云集的海淀,有着绿油油、鲜灵灵的希望和明天!
其他文献
延续中关村的光荣与梦想  每天清晨,如潮的人流沿北京地鐵16号线一路向北,过百望山、西北旺涌入永丰、北清路沿线那片上风上水之地。曾经阡陌纵横,如今车水马龙;曾经小桥流水,如今楼宇林立;曾经是人闲地旷的郊野农村,如今已悄然变身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产城融合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壹号科技园区,不仅是北清路这片前沿科创发展轴的标志性建
期刊
摘 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命题,以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基本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地位、时代内涵、基本经验及根本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先进性建设理论进一步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谋远虑的前瞻思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中图
期刊
一、世界能源危机与我国能源战略呼唤太阳能时代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生命必须具有的基本资源。自古以来,人类获得能源的途径,我把它划分为三个层面、三个阶段:地上能源、地下能源与天上能源。地上能源主要是植物能源(柴、草),还有水能、风能等。农业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是植物能时代,或称地上能时代。到了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煤石
期刊
摘 要:天津市在加强社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进行了成功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社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用完善的为民服务凝聚民心;必然坚持求真务实,把党建工作做细、做深,于细微处见水平;必须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为社区党建工作构筑坚实的组织基础。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社区党
期刊
近日,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科纳仕(Canalys)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报告,小米市场占比17%,智能手机销量超过了苹果,晋升全球第二!8月10晚,雷军发布2021年度演讲,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与产品发布,雷军以他本色的真诚、厚道、甚至还略带一点天真的笑容,收获了百万级的米粉。演讲开头部分,雷军回顾了小米手机的研发、成本价销售、第一次在香港上市破发后特意去买一条带洞的牛仔裤、起诉
期刊
《山海经·海外北经》里记载了一个和太阳赛跑的上古英雄夸父,因为逐日这件事情,使得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了。我不知道我这样比喻是否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是在2020年1月中旬,当一种危害人类生命的新冠病毒肆虐中华大地的时候,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和新冠病毒赛跑的人。总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39号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科兴)董事长、总裁兼CEO尹卫东,这位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就
期刊
摘 要: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强效手段,公共监督是最管用的“防腐墙”,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缓解党群干群冲突最实用的“防火墙”。要发挥监督的最大效力,必须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为所有合法的权力性、权利性监督主体提供各得其所、各就各位、各尽所能的监督服务。天津“监督服务化,服务公共化”的监督模式带来诸多有益启示:为公共监督提供公共服务,用公共监督改善公共服务。  关键词:监
期刊
日前召开的首届工控中国大会暨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表示,要构建信息产业国内大循环主要包含三个环节。一是基于自主IP核的芯片设计,IP决定了芯片的性能、成本、功耗和安全性等;二是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指令系统是承载生态的基础;三是基于自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工艺。  提起胡伟武,众人自然把他与芯片连在一起。而他,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永远装着的也是芯片,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芯
期刊
摘 要:政治整合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制度化整合是政治整合的基础;政治秩序是政治整合追求的理想;政治规则化是政治整合的集中体现;组织化控制是政治整合的最佳路径;寡头统治是政治整合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政治制度;政治稳定;经济模式;政治秩序;政治规则;寡头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2005106    
期刊
在车水马龙、繁华喧闹的中关村大街,有两座写字楼相邻而立,一座是文化大厦,一座是兴发大厦,两座高楼总面积6.7万平米,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所在地。“初心”铸就繁华  从建筑特点和外围条件来看,这座园区和普通写字楼没什么区别,只有真正走进去,才会发现它函珠凝玉,异彩纷呈。文化大厦一层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权威机构的授牌:有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