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贫困生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对建构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王宇清(1966- ),女,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闵晓阳(1967- ),女,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瑜(1982- ),女,广西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070-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现象十分普遍。据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约为20%~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贫困生群体问题已成为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校贫困大学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生活困难,还承受着因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如自卑自闭、缺乏自信、紧张焦虑、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帮助,这些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还可能会对其心理、生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个人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和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建构科学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人成才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院校对当年入学的新生均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和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其中大学生人格测评工具(UPI)被普遍使用。测评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中,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占65%左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群体心理现状呈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他们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热情上进等积极心理,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是贫困生中的主流心态。这部分学生情绪稳定,学习目的明确,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勤劳质朴的品格,能处理好学习和勤工俭学的关系,学习成绩、综合表现较好,他们中的佼佼者被评为“自强之星”或“奋进之星”,成为学生中的楷模。另一方面,在一部分贫困学生中又存在自卑自闭、紧张忧虑、敏感多疑、厌学、依赖等消极心理现状,给其大学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自卑和自我封闭心理。根据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贫困生是指那些家庭经济困难,月生活费低于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线,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学生。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或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不高,他们在同伴中常处于受歧视的境地。进入大学后,他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当他们看到家庭经济实力强的同学穿名牌、进饭店、出手大方、交友广泛、关系活络、在校园里风光一时的时候,贫困生难免相形见绌,联想到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总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截,自感寒酸,为了避免因为自身经济缺陷的暴露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于是与同学少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因此感到自己不被群体所接纳,自卑心理油然而生。部分贫困生由于自卑,进而产生自我封闭心理,这些贫困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些地区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落后,许多农村学校无法正常开设音乐、美术、英语、计算机等教学课程,贫困生家庭更无力给予孩子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与普通学生相比,贫困生这些方面的素质比较薄弱,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尤显不足。当自身能力与外界需求相冲突时,心理失去平衡,这部分贫困生容易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产生心理自卑及自我封闭行为,从而影响了贫困生的成长。
  2.紧张焦虑心理。贫困生在经济上、情感上与家庭紧密相连,家中不时传来的困难或突然的变故,都会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而为之焦虑;有些学习基础较差的贫困生,虽然读书十分勤奋,但成绩却不很理想,如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听说能力较差,这些会使他们深感紧张、焦虑,甚至感到自责,觉得对不起终日辛勤操劳并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父母家人;就业压力也会使他们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更由于生活拮据,学习、生活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保证,忙于为生活奔波,既无经济实力,也无更多时间、精力进行人际交往,而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多样和互惠特点,也给贫困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他们产生紧张抑郁心理。
  3.厌学和依赖心理。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电子词典、电脑等学习工具,现代教育技能较低,因而要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贫困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基本能适应新的环境,有些贫困生不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易引发人际冲突而自我心理设防①,他们比较孤独、压抑,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学习没有目标,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有些贫困生甚至沉溺于网络,对现实世界产生极大的不满,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
  有些贫困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不愿自立自强,丧失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认为自己得到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完全指望政府和学校、社会的资助,依赖心理强。
  4.敏感、多疑心理。有位贫困生谈及最近的心理感受时说:“心里总是很郁闷,谁帮忙也摆脱不了,导致什么也不想做。”问其原因,他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同学关系很好,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有些同学我和他打招呼他不理我……”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情绪不稳定,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比较敏感多疑,自尊心强,往往一点小事都可能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十分在意,害怕同学议论自己的不足,嘲笑自己小气抠门。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
  
  1.自我实现愿望强烈。尽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帮助贫困生,但这种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经济资助的力度逐年加大,受益贫困生面也日益扩大。但是我们要扶助贫困生,除了物质之外,还应给予真正的心灵上的关爱,做到物质与心理双解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欲望,也是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②,对贫困生来说,经济上的重负、家庭的高期望值等因素,都使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强烈一些,在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供一个孩子读完大学四年或五年已耗尽其所有,甚至举债累累,来自这些地区和家庭的学生更期望实现其理想的目标,因此,理想与现实尚未统一时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2.因经济拮据产生的困难多,压力大。贫困生因经济拮据产生的困难比一般学生多,主要表现在:物质贫乏,生活困难;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较困难,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困难;文化基础、基本技能相对薄弱等。有学者以哈尔滨工程大学732名贫困生和903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卡特尔16PF测验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群体人格与非贫困生群体人格有明显差异,贫困生群体表现出情绪不够稳定、内心较为紧张忧虑的特点③,这表明贫困生群体心理压力很大。
  3.就业压力。贫困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较弱等原因,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他们只能靠自身奋斗,面对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重托,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在当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种身心压力更为突出。
  
  三、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
  
  1.建设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给予贫困生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首先,应建立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他们要对贫困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适时关注和干预,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方案,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实施同伴教育等。其次,应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最适宜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为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态,主动实施干预。其三,应为贫困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授的途径,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以教学形式向学生传输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2.健全贫困生四级工作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体系主要指:(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这是疏导贫困生心理压力的主渠道,是防止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院(系部)心理辅导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延伸;(3)班级心理委员,直接面对班里学生,掌握学生动态;(4)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级工作网络体系通过团体咨询、个体咨询、心理热线电话、网络平台、信函五位一体心理咨询模式来开展工作,形成了疏导贫困生心理压力、健全贫困生心理素质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3.建立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能力资助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资助方式,改变了以往直接进行经济资助的模式,它通过转变贫困生的观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生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提高贫困生的学习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与竞争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等,从根本上为贫困生将来摆脱贫困创造条件。
  4.完善贫困生资助保障体系。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问题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迄今为止,高校已建立了以奖助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是,贫困生资助保障体系仍要不断完善,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的贷款制度和相应法规;提高奖助学金的额度和奖助面;积极拓宽勤工助学途径,力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内外勤工俭学机会;实行学分制,允许一部分优秀贫困生提前毕业;争取社会各行业和各界人士的资助,建立各种社会奖励基金,使贫困生能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对贫困生亦然。丰富多彩而健康的校园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贫困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丰富的活动中有利于贫困生发挥特长,并在活动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良好的校园文化,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可以增强贫困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注释]
  ①林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3.
  ②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7.
  ③唐之彬.培养高师院校贫困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西部,2007(6):123.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的高职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在教育观念和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已具备典型的时代特点。文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高职教育的现状、特点,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
以博善生物提供的酶解与芽孢菌发酵物及其有机微量元素(Se、Cr、Zn)复合而成的产品(商品名:舒体清)为材料,通过猪场饲喂试验,研究其对育肥猪肉质和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一、科技兴棉是发展棉花经济的根本出路 发展棉花生产,促进棉花稳产高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通过政策调整,调动棉农生产积极
美国钢铁大王与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曾说过:“一个组织拥有的惟一不可替代的资产就是它的员工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取决于员工能否有效地将自己地能力与雇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个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既为我们提出了催人奋进的各项任务,又为我们
1月31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1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分
他几乎见证了半部中国近代史;他曾两度参与暨南大学复办,并历任暨南大学副校长;他与陶行知、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有过不同寻常的交往,为新中国设立教师节贡献过一份力量——他就是与世纪同行的教育家王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暨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王越,历经108载风雨,生命时钟定格在2011年2月26日上午10时5分。但这位走过峥嵘岁月、见证一个多世纪的老教育家的往事,一幕幕再现于我们的眼前。  王越
在西方,国有企业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项工具而存在的。研究这一现象,可以从中吸取教益,以利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一、西方国有企业存在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
家禽在自由采食时.有调节采食量以满足其能量需要的本能.即按需要量摄取一定的能量。日粮能量水平低时采食量多.日粮能量水平高时采食量少.采食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改变了蛋白质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