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触网机制探析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互联网”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实现农业保险信息咨询、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农业保险经营全过程网络化的新兴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保险+互联网”有利于实现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风险保障。
  “农业保险+互联网”的发展环境
  (一)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发展
  近年来,农业保险高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补偿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向1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万亿元,向1.2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914亿元。2015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 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0.42%,约占农业GDP的32.27%;赔款支出260.08亿元,约占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的9.64%。因此,国家对农业保险发展高度重视,2004年至2016年的13个中央一号文件无一遗漏地对发展农业保险问题提出了政策指导意见。例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等等。为了支持农业保险发展,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2015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2亿元,各级政府提供的保费补贴额为287.84亿元,占76.82%。
  (二)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据统计,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互联网保险保费
  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 0.2%上升到 2015年的 9.2%,成为拉动保险业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互联网保险高速发展的机遇,保险公司或第三方保险网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进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将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农业发展新形态。
  (三)传统农业保险面临难以解决的经营难题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层面最大的难题在于,农户超小规模经营,居住分散,保险公司展业、定损和理赔难度大,仅承保阶段为了少额保费就需要在公司与客户之间辗转数次,单位保费的人力物力成本极高。例如,某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数十人来到一个村子辛辛苦苦展示一天,总共收到了30多块钱的保费。传统农业保险如果不借助新产品、新技术或新制度,或许将难以为继。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优化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某些环节,降低农业保险经营难度和成本,或许能为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
  “农业保险+互联网”的发展优势
  (一)能够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在“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下,保险产品的透明度相对传统模式提高了很多。想投保的农民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即可对各家公司的农业保险产品进行保险费率和保障范围的比较,找出最符合自身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因此,保险公司就必须注重农户的保险需求,一方面对农户进行保险需求调研,一方面根据互联网记录的保险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综合分析,寻找并研发出符合农户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
  (二)能够提高农险经营效率
  对于农业保险传统运营模式下面临的高难度、高成本、低效率问题,“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或许能够有效解决。农户通过互联网实现足不出户查询和投保,保险公司的展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查勘和理赔工作也可借助互联网减少很多冗余环节,这使保险公司和投保农户都能降低交易难度,节约交易时间,提高交易效率。
  (三)能够实现农业保险轻资产运营
  保险公司采用“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把农业保险产品推向市场,分支机构、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都可以大幅减少,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实现轻资产运营,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产品研发这一核心业务上去,快速推动业务扩张。
  (四)能够提高农业保险的投保率
  在“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下,保险公司迫于高度透明的市场竞争研发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可以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效率、降低农业保险经营成本;可以轻资产运营实现业务快速扩张的等等,这些最终都能在客观上提高农业保险的投保率。
  实施“农业保险+互联网”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初期,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也不高。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农村网民1.9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4%。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是“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的最大障碍。
  (二)缺乏适合互联网推广的农险产品
  一些保险公司在发展互联网保险时,只是将互联网与保险产品简单相加,把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网上,不注重内涵发展和融合发展。目前,适合互联网推广的保险产品比较少,适合互联网推广的农业保险产品则更匮乏,“互联网+”的优势无法发挥。
  (三)配套的服务体系相对薄弱
  目前,互联网保险大多停留在线上销售环节,配套的服务体系比较薄弱。例如,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保险产品时,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条款解释模糊等问题,从而出现销售误导等问题。另外,出险以后第三方平台对理赔服务不到位,也使投保人心存投保顾虑。
  (四)信息安全保障尚存隐患
  互联网保险最大的特点是无纸化办公,投保人所有信息都储存在互联网中,而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平台相对比较开放,用户信息很容易被恶意泄露和篡改。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投保人对于通过互联网渠道投保的顾虑较多。例如,2013年,某寿险公司80万份保单信息在“众宜风险管理网”上遭到泄露,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时,农户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是发展的又一阻碍。   (五)监管难度较大
  2015年7月,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保险的规范经营。“农业保险+互联网”是农业保险的网络化发展,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式,目前来说仍属新生事物,尚未有相应的法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容易产生法律盲区、操作难点和监管真空。例如,农业保险保费由各级政府补贴80%左右,投保人是否是真正从事种养业的农户很重要,但农户身份及保险利益的验证在互联网模式下相对比较困难。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
  “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的发展,需有完善的网络通讯设施作支撑。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大农村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速和宽带服务水平,降低上网成本,为互联网农险产品的普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互联网农险产品
  农业保险公司不能只将互联网当做推广工具和销售途径,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大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及时捕捉市场行情,精准定位客户需求,细分保险标的和风险因子,挖掘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碎片化产品,实现产品的定制化和定价的个性化,最终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互联网农业保险产品,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权利,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保单成交量。
  (三)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作业的立体化服务模式
  “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不仅是在线上完成产品设计、推广、销售等系列活动,同时也要加快线下专业化理赔团队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作业,建立流程明晰、硬件快捷、服务高效的立体化理赔模式,“农业保险+互联网”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例如,在美国互联网保险模式下,农户的电子索赔能从 1300 多个保险公估人那里得到迅速便捷的服务,农户还可以登录理赔日志软件系统了解理赔进度,完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立体化理赔服务。因此,我国探索“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的保险公司,首先要配备一只专业性很强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负责系统研发、设计流程、维护网络安全;其次要培养一批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农业保险的综合型员工,在线上准确迅速地解答投保农户遇到的问题;应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理赔服务队伍。
  (四)健全互联网安全技术,加快移动终端安全建设
  应加大对互联网安全保障基础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提供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尽快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同时,保险公司要加快移动终端设备的投保和理赔等服务建设。首先对广大投保农户进行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其次加快手机APP的研发,将投保及理赔程序简单化、明晰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或难以理解的条款可以做出单独解释;最后加强手机支付环境的监测,保护农户的财产利益不被侵犯。
  (五)出台相关制度,加强监管
  建议保险监管机构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制定“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的相关监管制度或实施细则,为保险公司探索该模式提供行为准则。同时,保险监管机构要建立农业保险网络监管预警机制,提高对农业保险互联网市场的敏感度和监管的主动性及前瞻性,对出现的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防范,以保证“农业保险+互联网”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安徽蝠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册地址为金寨县长岭乡街道,注册资本1025万元,是一家集茶叶生态种植、其他农林产品生态种植、改良荒山低产茶园、培育无性系密植茶园、茶叶生产销售、预包装食品零售、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现拥有金寨韭菜岩、抱儿山、蝙蝠洞茶场,其中抱儿山、蝙蝠洞茶场为“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金寨韭菜岩茶场海拔高达850-1050米。2013年初,公司收
期刊
2012年10月,谢裕大(六安)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位于金寨县响洪甸村,是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公司基地设在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水库上游,总面积约4公顷,二面环水,山峦起伏,风景秀丽。  秉承“做茶如做人”的经营原则,作为谢裕大的子公司,六安公司致力于谢裕大瓜片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积极发展绿色健康的茶经济,努力实现谢裕大在瓜片领域的领军位列。公司始终坚
期刊
安徽福驾茶业有限公司地处六安瓜片的原产地、金寨县麻埠镇东冲村,由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现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员工150人, 2012年被评为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主要依托山东市场,充分利用金寨夏秋茶资源,开发生产红茶、乌龙茶、黄大茶系列产品。利用夏秋茶开发生产红茶,使金寨县名优茶采后,弃采浪费的夏秋茶,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延长茶叶采摘期,提高茶农收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期刊
2016年4月15日,大别山茶城盛大开业,茶城占地120亩,地处中国供销大别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内,该市场是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农批)在金寨投资建设的项目,位于金寨县红军大道与金家寨路交口,总占地面积为360亩,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 10亿元。  截至目前, 大别山茶城开业商铺达178间,入驻大别山茶城的商家及品牌有:徽味香茶业、露雨春茶行、四季青茶业、茗香茶城、弘
期刊
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位于金寨县油坊店乡朱堂茶叶大市场。公司主营炒青绿茶、黄大茶等系列产品,产品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2014年公司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公司占地面积36亩,现有大型标准化生产加工生产车间16000平方米,各类茶叶机械设备66台套,高科技色选机5台。年生产能力2500吨左右,其中精制茶2000吨,黄大茶500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
期刊
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是扶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中部发展的一大“顽疾”。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区人口最多的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前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金寨农业资源丰富,最著名的莫过于这里的茶,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一直是金寨广大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而茶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安瓜片”。  近年来
期刊
近期,一篇《牛奶将人类送进坟墓》的文章在朋友圈被炒得沸沸扬扬,文章称:美国科学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IGF-1是一种致癌因子,会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同时牛奶中的蛋白质过多,尤其是酪蛋白,蛋白质过量能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患病几率,迟早会将人类送进坟墓。这篇文章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恐慌。然而,牛奶真的如文中所言,是把人类送进坟墓的致癌物吗?  牛奶中的IGF
期刊
安徽省竹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位于金寨县斑竹园镇,现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员工近200人。主营精制茶出口销售,是一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人民币。  产品主要出口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立之初,董事长陈德云女士就立下“向全世界供应最好的中国茶叶”的理念!三年来,全体员工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产品
期刊
近日,广西新柳邕市场水果交易区又添新成员,油亮亮的蜜橘四处飘香。这些蜜橘来自广西蜜橘之乡——柳城,目前批发价3元/斤,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笔者在市场走访时看到,市场销售的蜜橘表皮色泽大多是金黄和碧绿相间,还带着新鲜的枝叶。小编品尝后发现,味道甜酸适口,带有浓郁的香气。  据档主介绍,现在柳城蜜橘刚刚上市,味道虽然有点酸,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尝鲜购买。喜欢轻微果酸的市民现在尝鲜正当时,喜欢吃纯甜
期刊
金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经过多年发展,茶叶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茶产业,推进科学发展,对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带动相关茶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县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茶叶专家陈辉。  记者:茶产业是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是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金寨县发展和振兴茶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