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盘点国内红色旅游胜地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陆续上线,一批又一批的“战争迷”应运而生,这也让国内大部分有着红色旅游标记的景区再度火了起来。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领略银幕之外的战争情怀吧。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
   粗壮的塔身巍峨雄伟,每当人们置身塔下,仰望塔顶时,一根根挺拔的线条垂直向上,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天空,让人产生崇高的敬意。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在烈火中永生
   “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正式开始。几个月后,国民革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随即迁往重庆,开启了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的历史。红岩革命纪念馆就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与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鄰,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
   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牢记当年国耻寒,英雄有泪马鞍弹
   作为六朝古都,在南京这座城市身上,有着太多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星期的大规模屠杀,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为了纪念这场震惊世界的惨案,1985年,南京人民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现场遗址之一的江东门建立起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展厅陈列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图表、照片和实物,揭露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种种暴行。
其他文献
我的老师   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的心情好了,皮肤也白嫩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儿也上升了,整个班的氛围,也从被班主任笼罩的黑暗、沉寂、恐怖变得活跃兴奋起来。发生这些变化的源头,跟一个老师有關,他就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周军。   周老师富有爱心,知识渊博,稍厚略宽的棕色皮衣紧裹着瘦弱的身体,进入教室那一刻,有点像跳老年探戈舞的,让人实在忍俊不禁。一双不大但放光的眼睛,一撮短短的山羊胡子。或许是太专注教
期刊
有人说,中学阶段是对个人思维改变最大的一个阶段。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对我来说,单纯的时间段才是一个人改变最大的地方。小学,那段美好的时光,被我载入了记忆手册……那段时光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其间也有很多回忆,有过争吵,有过冷战,也有同学间的惺惺相惜。可最令我最难忘的,还是他对我展露的那个表情。   他有着大部分老师的通病:黑眼圈十分浓重,脸色蜡黄,刚过三十,就早生华发。后脑勺的白发,总
期刊
傍晚,夕阳漫上书桌,我正为作文冥思苦想。这时,妈妈端来一盘鲜红的柿子,我抓起一个,轻轻一咬,清凉香甜。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在我心底荡起了涟漪……   五年级寒假,我和爸妈一起回河南老家过年。一进家门,久违的北方饭菜香味便扑鼻而来。我狠狠地吸了一口,兴奋地喊道:“爷爷,我回来啦!”   “又见到我的乖孙喽!”爷爷开心地轻轻一举,我便稳稳当当地骑在了他的肩上,一双小手被紧紧地裹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里,小小的
期刊
游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中国古代就出过很多游记名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明代地理学家、散文家徐霞客,他走遍大半个中国,给我们留下了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那游记主要写些什么呢?一是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二是与上述风光名胜有关的社会文化内容;三是自己的见闻感想。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移步换景法”。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观察点,而是按照地点的转移和游人的视角,把
期刊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燮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是在说自己虽为小小县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笔下画的竹子,一枝一叶都浸透着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而这种通过描写某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就是借物抒情法。它不仅仅适用于书画艺术,更适用于文学创作。   但是,我们要如何用好借物抒情法,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增
期刊
近年来,“共享经济”热潮席卷全球,以強势的姿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滴滴专车、共享单车(汽车)承包了我们的出行;如果愿意,一个按键就可以把多余的屋子共享短租;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衣食住行都被纳入“共享+”中——共享空间让分享办公室成为可能,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橱、共享珠宝等产品迅速填充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黑《今晚报》(2020.1.11) 1月4日8时左右,记者来到南开区卫津路天
期刊
【文题亮相】   家乡的魅力,是儿时的摇篮,是少年的玩伴;是父母的呼唤,是故乡的炊烟;是林木葱茏,是溪水流淌;是乡亲乡情,是民俗风情;是旧时的街道,是现在的繁华;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是琦君的《春酒》;是老舍的  【我写我秀】  故乡的雨  ◎刘梦仪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见过山河的壮美,大海的嚣张,草原的辽阔,似乎这些都是极好的。但只要静下心来细数一下,就会发现,最安心的地方还是自己的故乡。
期刊
似水流年里,我用奋斗的双手,孕育一季葳蕤的希望。  ——题记   夜凉如水,窗外漆黑一片,唯有几盏路灯亮着。   22点30分,面对七门课程的轮番挑战,少年累了,放下手中的笔,给自己寻求一个安稳的梦。   虽然少年的脑中满是没复习的提纲,没做完的练习,然而,柔软的床垫和暖和的被窝把他紧紧抱住,不肯松开。   “嘎吱——”外面传来一阵开门声,又带入一束微弱的光。是妈妈,在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的妈妈回来
期刊
她的长发整齐地束在脑后,额前却调皮地垂下一撮卷毛,不时地引起我的注意。(语言简洁,开门见山地引出作文的讲述对象。)  “她”这个字明明指的是女孩子,就应该是温柔体贴的性格呀!可她在我心中却是活脱脱的“女汉子”。(既然是“她”,给人留下的印象一般都是温柔的,但小作者笔下的“她”却迥然不同。究竟不同在哪儿,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对异常灵敏的耳朵,再加上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球
期刊
我抚摸着那细密的针脚,与正在收拾针线的您相视而笑,发现您竟如此之美。   那天,我回老家看您,一进门就直奔火炉。“天气这么冷,不穿棉袄怎么能行?”说罢,您便拉着我,和您去里屋坐坐。   您小心翼翼地将一堆布还有棉花似的东西从柜子中拿出,向我展示里面的物品。又是一件未完工的棉衣。您说,这花布是您精心挑选的。我笑了笑,紧接着,您招手叫我坐下,我和您沐浴在温暖的炉光中。您将裸露着棉花的衣服在腿上摊开,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