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它主要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提倡秸秆还田,残茬覆盖于地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融合,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壤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耕作层变浅的最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发展方式。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1.1 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壤保水性能
首先,減少水分流失。传统耕作制度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的储存天然降雨,降低了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造成的大量水流失。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土壤表面覆盖农作物残茬,雨水进入地面之后,能够很好的被土壤所吸收利用,减弱了雨水的流动速度,降低了水土流失速率。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会显著增加;其次,减少水分蒸发。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容易干旱,水分就成为制约农作物产量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1.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首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采用机械化,实现秸秆还田。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将秸秆粉碎,直接覆盖到农田表面,有利于降低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农田表面的秸秆进一步分解之后,释放出更多有机物质和氮、磷、钾元素,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其次,解决秸秆燃烧问题。农民群众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将秸秆烧掉,这既浪费了秸秆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危害,同时二氧化碳还会使得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大量烟雾会严重影响到交通和航运,严重的还会引发火灾,给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控制化肥使用量。化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化肥大量使用、不合理使用会消耗土壤中大量有机质和腐熟制,时间一长造成有机质严重流失,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逐渐减少,有害致病菌增加,并且逐步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得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增加、耕作层变浅。
1.3 控制农用薄膜的使用
最近几年,地膜覆盖技术在各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用薄膜本身的缺点和回收技术限制,使得土壤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农田中农用薄膜自然降解需要200年以上。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之后,地膜中残留的农作物薄膜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在大风天气农用薄膜随风飘舞,危害环境卫生。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在提高地表温度方面的作用较差,但能够起到有效的覆盖、保水、保墒作用,能够替代部分薄膜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少地膜使用量,控制白色污染。
2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强化技术指导
首先,要切实发挥好农机技术专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利用农机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其次,农机部门要认真主动的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开展广泛性的示范推广。在示范推广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定义和核心技术内容。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进一步推广实施;最后,强化农艺农机相融合。部分地区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时,只考虑到冬小麦生产,而不考虑到下茬作物生产。为此就需要进一步调整技术方案,不仅要在小麦种植方面实施保护性耕作,还应该在下茬作物种植过程中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为此,就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小麦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械化生产有效结合,确保该项技术很好的融入到多种机械设备中,提升玉米、小麦机械设备的适用性,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好推广应用。
2.2 强化技术培训宣传
首先应该做好农机手、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训教育,促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的生根发芽;其次,强化宣传。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推广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逐步提高农民群众对该项技术的认知程度,转变传统农业耕作理念。另一方面,应该将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对象。在技术推广应用期间,应该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实地的观摩考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他们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2.3 培育服务主体,建立长效机制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并不能长期依靠行政命令,也不能依靠政府补贴,需要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在继续坚持以行政推动技术推广的同时,还应该发挥市场在技术推广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服务,坚持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能够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更好的推广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拓展服务渠道,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培育多元化的实施主体和应用主体,促使推广机制创新。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1.1 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壤保水性能
首先,減少水分流失。传统耕作制度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的储存天然降雨,降低了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造成的大量水流失。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土壤表面覆盖农作物残茬,雨水进入地面之后,能够很好的被土壤所吸收利用,减弱了雨水的流动速度,降低了水土流失速率。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会显著增加;其次,减少水分蒸发。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容易干旱,水分就成为制约农作物产量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1.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首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采用机械化,实现秸秆还田。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将秸秆粉碎,直接覆盖到农田表面,有利于降低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农田表面的秸秆进一步分解之后,释放出更多有机物质和氮、磷、钾元素,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其次,解决秸秆燃烧问题。农民群众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将秸秆烧掉,这既浪费了秸秆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危害,同时二氧化碳还会使得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大量烟雾会严重影响到交通和航运,严重的还会引发火灾,给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控制化肥使用量。化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化肥大量使用、不合理使用会消耗土壤中大量有机质和腐熟制,时间一长造成有机质严重流失,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逐渐减少,有害致病菌增加,并且逐步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得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增加、耕作层变浅。
1.3 控制农用薄膜的使用
最近几年,地膜覆盖技术在各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用薄膜本身的缺点和回收技术限制,使得土壤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农田中农用薄膜自然降解需要200年以上。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之后,地膜中残留的农作物薄膜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在大风天气农用薄膜随风飘舞,危害环境卫生。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在提高地表温度方面的作用较差,但能够起到有效的覆盖、保水、保墒作用,能够替代部分薄膜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少地膜使用量,控制白色污染。
2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强化技术指导
首先,要切实发挥好农机技术专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利用农机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其次,农机部门要认真主动的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开展广泛性的示范推广。在示范推广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定义和核心技术内容。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进一步推广实施;最后,强化农艺农机相融合。部分地区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时,只考虑到冬小麦生产,而不考虑到下茬作物生产。为此就需要进一步调整技术方案,不仅要在小麦种植方面实施保护性耕作,还应该在下茬作物种植过程中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为此,就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小麦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械化生产有效结合,确保该项技术很好的融入到多种机械设备中,提升玉米、小麦机械设备的适用性,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好推广应用。
2.2 强化技术培训宣传
首先应该做好农机手、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训教育,促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的生根发芽;其次,强化宣传。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推广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逐步提高农民群众对该项技术的认知程度,转变传统农业耕作理念。另一方面,应该将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对象。在技术推广应用期间,应该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实地的观摩考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他们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2.3 培育服务主体,建立长效机制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并不能长期依靠行政命令,也不能依靠政府补贴,需要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在继续坚持以行政推动技术推广的同时,还应该发挥市场在技术推广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服务,坚持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能够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更好的推广实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拓展服务渠道,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培育多元化的实施主体和应用主体,促使推广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