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用什么做代表与葛剑雄教授商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剑雄教授在“文化副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这是我读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对葛剑雄教授专访后的感受。他对《南方周末》的记者说:“你说谁能代表中国呢,等到它自然形成,一万年也不会有一个全国认同的圣地,必须人造,必须由中央政府授权,全国人大讨论,体现国家的意志。”
  如果真有这样一项文化标志或者真有这么一个地方,成为全国人民人人向往的文化圣地,自然未必是坏事。但是古今中外,有哪一个这样的文化圣地是通过国家强制力而形成的?葛教授建议通过国家意志,制定一些特别的仪式,形成文化认同感,但是谁都知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人们的文化习惯、文化仪式和宗教信仰是大相径庭的,试图用一种仪式来规范或作为全国文化的代表,是否有“废黜百家,独尊一术”之嫌疑?是否与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一个真正文化发达和自由的国度,其文化一定是多元的,制度对文化的基本态度则是开放、包容,舍此无他,更不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定一尊而其他文化仪式和内容皆只能对之仰视、对之顶礼膜拜。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随着中国和世界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来到中国,那么,能有一种文化仪式引起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且不远万里年年去那里朝圣吗?我想,任何人都不会相信会有这样的文化代表。
  当然,你可以说,每一种文化仪式都可以到山东曲阜去,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文化标本,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对它的朝圣热情。这实际上是说,要把山东济宁的“文化副都”建设成中国各民族不同文化的集大成者。但是,没有活生生的日常生活和长期的历史积淀做基础,即使“文化副都”将全世界的文化和建筑形态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那里建立建设一个活的标本,又有多少人会将那里视为自己的精神圣地,从而不远万里到那里去“体验”甚至以神圣的心态去朝拜呢?我倒是建议葛教授到北京的时候不妨去看看那里的“中华民族园”,看看那里的萧条与落寞场景。
  葛先生自己也承认,包含了这么多文化元素或曰文化寄托的项目,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至少没有那么全的。这是否说明,葛先生的“文化副都”设想其实是明知不可而为之,被环境和自己“逼上梁山”,做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如此这般,做得好当然是个丰功伟绩,做得不好却也有可能适得其反。而适得其反的可能性要大些。为什么?既然国家层面可以立法建立国家级的“文化圣地”,各省、各市乃至各县乡村,是不是也可以建立建设自己更有日常生活作依归与基础的“文化圣地”呢?那样的“文化圣地”,比起沙上建塔、平地起高楼的国家级“文化圣地”来说,才是真正的扎根于现实、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的!但是那与如今全国各地泛滥成灾且自说自话互不认账自欺欺人的公祭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葛先生一再提到法国的先贤祠。是啊,中国也可以搞,但它与耗资巨大的“文化副都”有本质区别。先贤祠厚重的文化含量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是对为人类进步历史作出巨大貢献的先人的纪念。它有厚重的文化载体,而且它既不是一个仪式,也不论先贤的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文化理念,恰恰是“多元文化”熔于一炉的具象表现,与“文化副都”的表现形式大异其趣。在我国,也可以甚至有必要建立类似于先贤祠的纪念馆或纪念堂,但是,一方面它根本用不着像“文化副都”或曰“中华文化标志城”那样大的耗资规模;另一方面,比建设一个建筑更重要的是要立法先行,规定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先贤祠”,这个比建一栋大楼或一个建筑群难多了。建筑,也许三五年可以建成,立法工作,也许一二十年都不能完成。因为它需要超越党派之争和历史偏见,需要超越时代局限,除了必须是真人真事,也许还必须特别加上一条:为了超越偏见和利益之争,进入“先贤祠”的人选必须在死后三百年以上的杰出人士中甄选!
  文化认同说到底是国家的价值认同,根本体现是这个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政治法律体系。人们说美国是个文化形态上“分崩离析”的国度,但却又是个文化凝聚力超强的国度,因为那种普世性的自由、正义、平等、民主、开放、包容等价值和精神已经成为所有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上升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最基本的政治和法律体系。所有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都包含在这样的基本价值观和政治法律体系中。“文化高度”的建立建设,当从这样的“文化和制度软实力”起步。任何人没有捷径可走。它并不来自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而更多来自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和博弈。(作者系北京资深评论员,杂文家)
其他文献
已届知天命之年,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栾菊杰,将挥剑北京奥运赛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花夺冠至今,整整24年里,这个传奇剑客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  她是一位传奇剑客,她是中国唯一的击剑奥运冠军,如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定居加拿大埃德蒙顿。几天前,经过整整一年的奥运会积分赛后,她拿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花夺冠,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度亮剑,整整24年,对人生而言,是多么
不到千字的短文,必须修改,因为对东航云南分公司的第一个处理决定,在今早新闻播报中“出来了”,大意是:集体返航与天气无关,明显是“人祸”;东航开出罚单:当事飞行员暂时停飞,分公司总经理停职。而我昨天写的,是“如果”真是这样,“结果”将会那样。  看到解读这事件的若干文字。一篇题目为:“天空不和谐”根源何在?第二篇是:飞行员:维护利益不能违背道德底线;第三篇是:律师:纠纷中公司和飞行员都得不到好处。迄
与股市一样,楼市也是政策市,因此,各方非常迷信政府的行政力量。  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混淆程度与争论之激烈可以与股市媲美。目前的争论聚焦两点,一是由王石“卖拐”引发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拐点论;二是由潘石屹百日剧变引发的对开发商大量倒闭的推测。2007年房地产上市企业年报现金流为负,引发更深刻的忧虑,谢国忠这位有名的资产价格乌鸦嘴表示,中国房地产商一半以上会破产倒闭。  本轮调控以来政府颁布数十道政策,核心
人们需要那些滋补灵魂的游记……我承认互联网能提供足够的旅游资讯,但以我使用GOOGLE地球的经验来看,它还是过于机械过于物理。  我拿到了一本《2007年美国最佳游记》,第一篇文章写的是“世界尽头”,作者在南极科考队工作,接到一个任务,运送12名俄罗斯科考队员和几吨给养到俄罗斯沃斯托克(VOSTOK)科考站去。沃斯托克是最接近南极点的科考站,建立于1957年,海拔1万英尺以上,最冷的时候是零下80
始于2010年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经过一年多的持续,目前进入了胶着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房价处于微幅下跌的态势,但未显较大的松动,购房者和开发商形成了僵持对峙,呈现势均力敌之态,这时中央政府的政策走向是影响均衡最重要的砝码。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住建部等决策机构所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地方限购到期将延续,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存在放松的可能。   纵观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央政府的调控思路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更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获得一种国际性的艺术思维和逼人的才气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用来指认周诗元的艺术经历和作品,想必大家一定不会反对。近日在建国中路一号美术馆开幕的《慧缘意象》周诗元摄影展,再一次让观众在惊叹声中,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  今年二十出头的周诗元,从十六岁那年举办第一个摄影展以来,如今已经在国内外办了五次个展,通过他的作
中国至今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救市或者不救,都将政府视之为市场的深度参与者。  数周以来,股指狂泻,救市或者不救市的辩论趋于白热化,论辩双方各执一词,甚至互相指责。监管部门始终不发一言,绝不介入。4月3日《经济观察报》发表社论说,救市或者不救市并非问题的实质,辨析政府在市场中扮演何种角色更为关键。  文章说,纵观当下的各种意见,可以认为,救市或者不救市,均是市场中各种利益代言者心态的
在当今摩登上海,一群被嵌入高科技矩阵的所谓“IT动物”惹人瞩目。他们中相当多人聚集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具备理科背景,常常深居简出,工作勤奋,拙于表达。他们薪水很高,却不太会消费;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浪漫,却难以招女孩喜欢;他們智商很高,却普遍想法简单。  他们被武断地概念化为“张江男”。专家说,他们是一群不懂生活的“废弃生命”;老人们说,他们是可靠的结婚对象;女孩们说,他们更喜欢看电脑而不是看我;而这群
“张江男”某些行为特征被艺术地夸大,甚至可能被妖魔化了。他们绝大多数为理工科背景,领一份不错的薪水;他们“单纯”、“可爱”,工作勤奋、生活简单。而且“不善于和女孩子打交道”。  4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难得出了一回太阳。虽然气温超过20摄氏度,但距市中心往南13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却相对凉爽许多。下午5时刚过,在郭守敬路515号的上海宝信软件公司内的操场上,出现了两队人马:身着白色球衣的宝信队VS身
張江男现象是一种现代产业病?  虽然“张江男”远离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中心城区,但中心城里的一些学术名人似乎对他们早有印象。比如,对浦东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颇有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教授,就“固执”地认为“张江男”现象是一种现代产业病,我们的谈话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开始。  记者:我采访的部分“张江男”自己也承认,他们干的是看似脑力活的体力活。这让我想起卓别林1936年的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