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学生能力;培养
科技的发展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高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因其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不占据主要地位,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诸多问题,从而难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无法避免的课题。
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重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关于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新课标提出:“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更新观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一方面,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尤其是来自于网络的。教材中虽然也已经提到“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对这一问题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2组,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综合考虑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发展的能力等因素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并优化,并且要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性意识、想象及思维;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对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并且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教师不能满足于简单地获得结果,要重视发现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精神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消极的听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获取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潜意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要突出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探究式,在这样具有创新与创意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能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1.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巧妙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究,在探究中自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探究的实效。
2.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后,提出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疏导、整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小组间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面对面的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
3.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一节课所得,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启发学生提炼探究方法,把知识活学活用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恰当的分层次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学生做完练习后,可让学生评议,使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自我纠正,这样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通过观测,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影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设置竞争化的课后练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设置适当的课后练习,进而加深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设置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的结构特点,除了可设置些部分选择、填空及简答等基础题型,还应适当加入部分动手操作类型的题目。比如“使用Excel表格进行本班各位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运用计算机给自己做一张大方简洁的个人名片”,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此外,学校可适当组织一些同信息技术有关的趣味比赛,为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还可在活动中适当增加奖励环节,以助于提高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及高素质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改革与不断创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培养高中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为此,教学工作还应打好基础,并从长远出发,注重细节工作,同时落实素质教育计划,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学生能力;培养
科技的发展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高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因其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不占据主要地位,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诸多问题,从而难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无法避免的课题。
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重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关于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新课标提出:“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更新观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例如在进行“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的教学时,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富有挑战性。一方面,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尤其是来自于网络的。教材中虽然也已经提到“网吧困扰”,但如果仅仅作为教学补充资料阅读,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就“高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对这一问题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2组,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综合考虑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发展的能力等因素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并优化,并且要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性意识、想象及思维;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对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并且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教师不能满足于简单地获得结果,要重视发现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精神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消极的听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获取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潜意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要突出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探究式,在这样具有创新与创意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能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1.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巧妙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后,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究,在探究中自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探究的实效。
2.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后,提出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疏导、整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小组间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面对面的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
3.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一节课所得,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启发学生提炼探究方法,把知识活学活用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恰当的分层次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学生做完练习后,可让学生评议,使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自我纠正,这样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通过观测,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影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设置竞争化的课后练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设置适当的课后练习,进而加深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设置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的结构特点,除了可设置些部分选择、填空及简答等基础题型,还应适当加入部分动手操作类型的题目。比如“使用Excel表格进行本班各位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运用计算机给自己做一张大方简洁的个人名片”,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此外,学校可适当组织一些同信息技术有关的趣味比赛,为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还可在活动中适当增加奖励环节,以助于提高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及高素质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改革与不断创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培养高中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为此,教学工作还应打好基础,并从长远出发,注重细节工作,同时落实素质教育计划,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