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间交流缺失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间的交流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活动中,幼儿间的交流相当缺乏,严重影响了交流的教育功能。现就幼儿间交流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提供对策。
  
  现状一:幼儿只“喜欢”与老师交流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有什么发现只想告诉老师,完成的作品只想拿给老师看,经常出现多个幼儿争着与老师交流的现象,而幼儿与老师交流的内容常常局限于:“老师,我做好了。”“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老师,我发现了xx。”……
  
  分析:
  老师的指导方向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导致幼儿只喜欢与老师交流。
  一是老师的要求误导了幼儿。我经常看到老师在操作前对幼儿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什么发现等会儿告诉老师。”“做好了拿给老师看。”等等。
  二是老师的评价误导了幼儿。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老师常常是针对幼儿自身作空洞笼统的表扬,如“xx做得真快!”“xx真棒!…‘xx真聪明!”等等。而且这种表扬常常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的,这给被表扬的幼儿带来了极大的荣耀感,这种荣耀感驱使幼儿只喜欢与老师交流而不喜欢与幼儿交流。事实上,幼儿所谓的“喜欢”与老师交流,其目的只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肯定与表扬。这种表面的、带有“功利性”的交流难免使交流的内容显得枯燥、空泛,失去交流的实际效用。
  
  对策:
  1.改变要求导向。变“告诉老师”为“告诉大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拓宽幼儿的交流对象。
  2.改进评价导向。变评价只针对幼儿自身为针对活动本身,如“这种做法很有趣,还有别的方法吗”“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等。当幼儿所关注的是活动本身而不是老师的态度时,幼儿就会显现出有主见的个性,就会乐于和同伴交流。
  
  现状二:幼儿只想讲不想听,甚至不想讲也不想听
  
  1.幼儿只想讲不想听。就讲和听而言,幼儿更喜欢讲而不喜欢听,当某个幼儿讲的时候,其他幼儿一般注意力不集中,多违规行为。
  2.幼儿不想讲也不想听。更多表现为自由交流时显得无所事事,或木然呆坐或出现互相拖拉等违规行为。
  
  分析:
  一是老师对幼儿间的交流关注不够。集中交流时,老师的目光常常游离于表达者之外,不是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听讲,就是惦记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表现为心不在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良好倾听意识与习惯的养成。
  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笼统、枯燥。幼儿操作中、操作后老师常要求幼儿说说:“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等,这种枯燥、笼统且模式化的问题,导致幼儿不喜欢讲或不懂得讲,从而影响到交流的功能。
  三是缺乏交流的环境。一方面集中交流时因幼儿人数多(一般情况下,每班有30个幼儿以上),表达者与倾听者相距较远,使双方没能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包括语言、目光、表情等的交流);另一方面自由交流时,因椅子排列等的问题使幼儿局限于只与附近的幼儿交流。
  
  对策:
  1.对幼儿的交流作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老师宜借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所获得的经验,提出有利于幼儿间相互交流的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在制作图书的活动中,老师提供废旧图书、挂历纸、广告图片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装订成图书。在幼儿操作完后,老师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图书放在阅读区或展示台,引导幼儿边阅读边交流(“喜欢哪一本图书?为什么?”“怎样装订更方便阅读?为什么?”等),这不仅让幼儿有话可讲,而且还可以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留给幼儿充分地思考、表达的机会与时间。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幼儿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交流。老师可采用集中交流与自由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提出有利于引发幼儿讨论、交流的问题,如“哪些小朋友的做法和他一样?”“谁有不同的做法?”“你们赞成这种观点吗?”等,让幼儿在交流与争议中分享经验。
  3.积极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环境。
  (1)注重让幼儿在真实的、具体的情景中交流。幼儿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交流需要具体直观的凭借物。因此,老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具体的情景中自由交流。如在投掷活动中,通过创设“比一比,谁投得远”的活动情景,引发幼儿间的交流与争议。(2)创设有利于交流的形式。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交流的形式,提倡小组式的交流。小组交流不仅人数少,空间距离缩短,而且能让有共同关注点、兴趣点的幼儿聚在一起,有利于幼儿间的交流。(3)若需要集中交流时,老师应注重创设有利于专注倾听与对话的环境,如人数较少时,老师与幼儿可围成一个圆圈;人数较多时,听与讲的幼儿可面对面坐,教师坐于旁侧,让讲和听的幼儿、教师都能看到对方。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一天角色游戏时,"宝宝超市"异常热闹,很多孩子都聚在货架前边购物边交流,我走近他们,只听军军说:"每天早晨我要吃一个鸡蛋."伟伟说:"我每天早上都要喝牛奶."雯雯则说
人事档案是反映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个性特点、专长爱好等情况的原始记录,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客观面貌,是人事部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
综观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将漫画与政治学科(尤其是哲学)结合起来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亮点。漫画选择题面向社会现实或社会热点,符合将教材重点和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日益突显,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的社区老年教育逐渐普遍。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学院如何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在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中发挥积极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让幼儿去探究某一具体的事物。以获得有关该事物的知识经验,而忽略了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为此,我们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在科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从活动内容上,将科学内容与艺术内容相整合    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科学活动内容与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相整合,以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小班歌曲《两只小象》《小鸭小鸡》,中班歌曲《大馒头》《在农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由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经常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应用。在初中生学习生物时常出现概
前一段时间去了趟日本.其整洁的环境,热情的市民,有序的交通,敬业的司机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国民的社会化程度如此之高,除了高度发达的经济这一物质因素之外,他们的教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一““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清真产业是吴忠市比较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也是吴忠市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已经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产业集聚产生的三种集聚效应,探
某县教育局直属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决定对原有园舍进行扩建改造,多次向教育局申请拨款,但教育局由于财政紧张只下拨了小部分款项.园长遂决定采取财政拨一点、自己掏一点